毛泽东家风
作者: 孔祥涛主编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简介:文家也是农民之家。文七妹的祖父是个贫苦农民,积劳成疾,27岁就去
世了。坚强的祖母历尽磨难,把三个儿子养大。儿子们给有田之人做长工,
打短工。母子四人辛勤劳作,节衣缩食,购买了一些田地和一栋房屋。为此
,他们甚至从不吃夜宵。兄弟三人成家立业,发展成了一个有20多口人、14
0亩地的大家庭。人均土地有7亩。
文七妹的父亲是三兄弟中的老二。他有三子三女,文七妹是姐妹中最小
的。这个人丁兴旺、生活富裕、读书人多的大家庭,不仅是文七妹出嫁后生
活和感情上可以依靠的“大本营”,也是石三伢子眷恋不已的温暖之乡。
与文家相比,毛家人少。文七妹17岁那年,即光绪十年(1884年),婆婆
病逝,家中只有祖父、公公、14岁的丈夫、两个年幼的妹妹和她,很冷清,
也很贫穷。文七妹在家当姑娘时,虽不是养尊处优的富家小姐,但也生活安
适,只做些轻微的家务活儿,从未下田劳动。而嫁到毛家,里里外外什么农
活和家务都要做,辛苦许多。从当姑娘时天天与兄弟姐妹一起热热闹闹,变
成当媳妇,天天侍候老祖父和公婆,照顾弟妹和孩子,下田劳作,她很不习
惯。
年轻的文七妹经常回娘家诉苦流泪,抱怨毛家人少,又在一个山冲里。
她在娘家一住就是很长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石三伢子的出生,
这位年轻的母亲渐渐习惯了她的角色和命运。她将全部的爱心放在了孩子、
丈夫身上,并施及周围的人。
光绪十九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1893年12月26日),毛顺生和文七妹,一
个23岁,一个26岁,有了他们的第三个孩子石三伢子。此前出生的两个男孩
都夭折了。两个男孩的相继夭折,给这个农民家庭留下了不幸的阴影,成为
这对正式结婚已8年的年轻夫妇心头巨大的伤痛。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文七
妹成了虔诚的佛教徒。她终日祈求佛祖保佑她给毛家再添后代,保佑她的孩
子平安。她的诚心似乎感动了神明,她平平安安地生下了石三伢子。
毛家有后了。上屋场里有了祖孙三代人。
盼子心切的毛顺生,对石三伢子的出生喜不自禁。向来不信菩萨的毛顺
生,按照当地风俗,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摆盛宴宴请亲友们。族里的文
化人按毛氏宗族的辈字排列,给这个新生婴儿取名“毛泽东”,字“润之”
。“泽”是他这一辈男孩们的辈字。几十年后,这个名字被陕北农民套用信
天游曲调,编人了《东方红》一歌,响彻东方。
满月之后,文七妹抱着婴儿回到娘家。娘家嫂、妹多,可以帮她带孩子
。再者,她还有一个考虑:毛家人气不旺,毛顺生是单传。自己过门后,祖
父和婆婆先后病故,两个男孩也先后夭折,而文家四世同堂,人丁旺盛,
“福气”大。托他们的福、借他们的光,能够把儿子养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