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33 项 “金克木著” 相关结果
书读完了
作者: 金克木著;黄德海编选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简介: 《书读完了》记录了金克木的读书、治学的心得和体会,对喜欢读书的现代人来说,或者也不无裨益吧。 本书从金克木生前约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书、福尔摩斯读书法——怎么读书·读书·读物·读人——读通书等3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全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 金克木先生以小学毕业的学历而卓然成一代大家,其读书方法自有幽微独到之处。惜其关于读书方法的文章广而且杂,搜求为难,故今日向学之人,得片羽易,欲窥其全貌则难。本书编者从金克木三十余部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方法的文章五十余篇,分为“书读完了”——读什么书,“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怎么读书,“读书·读人·读物”——读通书三辑。一册在手,一代大家的读书法门大略已备。 金克木文章皆健朗流利,循循善诱。读者见指得月,或可在读书上登堂入室。 喜欢读书的人,不一定出于功利目的,多读书、长学问至少可以开阔眼界、愉悦自身。
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
简介: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木生前约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书、福尔摩斯读书法——怎么读书·读书·读物·读人——读通书等3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全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
倒读历史
作者: 金克木著;张昌华编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简介: 世人对金克木先生的了解,也许仅知他是皖籍的梵学家和东方学家、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别人对他的赞颂,也多在哲学和思想方面。日前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金克木先生散文集作《倒读历史》,收入了金老的散文若干,分为八辑,题为“百年人生”、“佛佛禅禅”、“历史谈片”、“文化琐议”、“书人茶话”、“闲话实说”、“异文杂谭”、“缅怀落叶”,按不同的文体与内容集中再现了金先生为学为人的大家风范,充分显示了金老深厚的散文功底。 读罢全书,不得不惊叹金克木先生的人生和影响力。张昌华先生在此书《编后琐言》中“落笔便出经入史、旁征博引,如天马行空”的赞誉可谓恰如其分。金克木先生承续五四以来的新文化精神,浸濡北大的真学理风范,在“精骛八极、神游万仞”的思绪中着于纸墨,完美地融合了“学者的渊博和理性,思想家的敏锐和机锋,诗人的激情和想象”。
孔乙己外传:小说集附评
作者: 金克木著
出版社:
简介: 一般认为,小说讲假话,是虚构,历史讲真话,是现实。其实小说书中是假中有真,历史书是真中有假。小说往往是用假话讲真事。标榜纪实的历史反而是用虚构掩盖实际。陈猴子七十二变是假,孙悟空的言得性格是真,堂吉诃德、阿q是假的,但这样的人是真的。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是讲真话,谈何容易,镜中的花,水中的月,是假的,又是真的花月的影子,这本集子里的小说皆可作如是观,不必去追分真假。
文化三书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2008
简介:《文化三书》主要内容:第一辑取名“比较文化书”,主要收录的是金先生写的关于中西文化方面的文章,以解说欧美文化进来后的思想情形的文章为主。第二辑取名“旧学新知书”主要是选取金先生谈论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文章。金先生认为要知道新意思,其实仍可以读旧文章。第三辑取名“无文探隐书”,金先生认为以前识字和读书的人并不多在这部分里金先生试着从非民间的文化查出民间的文化,从少数识字的人查出他们所受的多数不识字的人的心态影响。
风烛灰:思想的旋律
出版社:三联书店,2002
简介: 作者生前亲手编定的最后一部集子。收入其生命最后两三年间所写的全部文章。另附两篇旧文。文章依然是这位智者一贯的博闻强记、思想犀利的鲜明特色。尤为突出的是,他更加超越于一般专题研究之上,去追索古今中外的人类历史活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是一部未完成的思想史话,字里行间表现出深刻的洞察力、剖析力,那伟大的“发现的快乐”一直伴随着智者的生命历程。
人生与学问[电子资源.图书]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简介:《人生与学问》是金克木先生探讨人生、文化的随笔集。金克木先生生前对于人生、哲学、宗教、信仰、民俗及相关思潮都进行过回顾性的思考,并以“放眼‘人间世’,纵横说古今”的宏阔视野,对中国传统文化类型、显文化背后所藏隐文化的意义与价值,以及中西文化的中转与融合予以把握与分析。运用普通语言分析平常之事,从其变的符号中破出不变的谜底,“以其不变者而观之”,是对民俗心态的深度挖掘,也是对古今文化难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追索。金克木先生学理丰厚,不拘一格,沉稳厚重而不失机敏谐趣。《人生与学问》按照不同的文体与内容集中再现了金先生为学为人的大家风范,充分显示了金老深厚的散文功底。金克木先生承续五四以来的新文化精神,浸濡北大的真学理风范,在“精骛八极、神游万仞”的思绪中着于纸墨,完美地融合了“学者的渊博和理性,思想家的敏锐和机锋,诗人的激情和想象”。
华梵灵妙:金克木散文精选
作者: [金克木著]
简介: 本书收录了当代中国散文八大家之一的金克木的作品。这些散文内容丰富,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从小的视角契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词事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作品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对读者产生强大魄力,从中悠能感到一种特有的做小人物的快乐。
中国文化老了吗?
作者: 金克木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2016年3月
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到底怎样才能读懂。金克木有着惊人的披沙拣金的能力,拨开重重迷雾,呈现传统文化内核。这其中有他寻找到的文献之根,有他对“无文”文化的探隐,有他对历史人物的论述。这也是本书的三条脉络。让我们一起翻阅这本书,解开“中国老了吗”“中国的文化老了吗”的答案吧!
文化的解说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本书是金克木先生关于文化解说的随笔集。在20世纪行将造终之时,先生试图从有文的文化考察无文的文化,对哲学、宗教、信仰、民俗及相关思潮进行了回顾性的思考,并以“放眼‘人间世’,纵横说古今”的宏阔视野,对中国传统文化类型、显文化背后所藏隐文化的意义与价值,以及中西文化的中转与融合予以把握与分析。运用普通语言分析平常之事,从其变的符号中破出不变的谜底,“以其不变者而观之”,是对民俗心态的深度挖掘,也是对古今文化难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追索。学理丰厚,不拘一格,沉稳厚重而不失机敏谐趣。与《文化卮言》的由小见大,一表一里,相得益彰,共构文化之要义。 作者简介 金克木(1912-2000),祖籍安徽寿县。历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我国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大家,学贯东西,通晓多国语言,对东西方文化很多领域有广泛研究,著名的诗文学者。著有诗集、小说集,译、著已达三十种之多。举其要者,有《梵语文学史》、《天竺诗文》、《梵佛探》、《无文探隐》、《文化猎疑》、《比较文化论集》等。 老人之中,学问和文章堪称一流的,钱锺书之后,首选以乎只能是金克木。此次所推国学大师、“未更多>>
书外长短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简介: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小引;保险朋友;《雅歌》·《寡妇赋》;《祝福》·《杀夫》;八旗女儿心;代沟的底层;和尚;将军;小姐;占卜人;战犯等。
大家国学,金克木卷
作者: 金克木著;严晓星编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简介: 『大家国学』者,前辈大师的国学修为,今日大众的国学养分也。 在『国学热』经由电视讲坛进入百姓视野、传统文化过度娱乐化,而国学常识却明显匮乏的当下,听听昨天的大师怎么说,是一种补课,更是一种参照。 本书为《大家国学》丛书之金克木卷。
文化卮言
作者: 金克木著;周锡山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简介:本书荟萃了多克木先生1935-1995年六十年间学术论著的精华。漫步中华文化、比较文化和语言学、美学、文学及艺术评论等诸多领域,以诠释学、信息美学、符号学、语义学等今人法进行新的阐释和批判,纵贯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美学、绘画、书法、佛学等各个方面。先坚持“人类古今文化互有关联的看法”,不管是他所推崇的孔子、《大学》,还是所批判的三寸金莲、八股文,都能够贯通古今中外,具有新的意义和价值。所论甚小,而所见极大。文章自然、随意,似聊天般机趣盎然。轻松读来,由古见今,于“传”至“统”,对思想“化”入现代大有裨益。
译匠天缘
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
简介: 金克林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长期从事印度文化研究,写下大量学术论著。我们从他所写的数百万字的论文和学术随笔中,精心挑选出二十余万字美文佳作。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故人忆旧、叹逝、悼子冈 记一颗人世流星——侯硕之、俞楼春仍在、雪灯、由石刻引起的交谊、何容教授、送俞敏教授、刘教授文典、岁月留痕、文丐生涯、时间、学拳、联话、我的“偷袭”、1936年春,杭州,新诗、一点经历,一点希望、治学漫笔、学说话、古籍整理小议。
金克木自选集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简介: 片断: 北京对话 偶然旁听了一次谈话,觉得有点意思,记出来以供“谈 助”。两个谈话人,一是海外归来观光的,一是住在北京的,以 AB代表。 A:听说你近来对中国和世界文化感到兴趣,很想听听高 论。 B:我足不出户,连北京城都只知道一星半点儿,对你这个 周游列国的人怎么好张嘴? A:走得多,看得多,不一定知道得也多,更不一定想到的 也多。我好比人造卫星,从四面八方摄进来不少东西,正需要 你这地面接收站的人来解译。 B:岂敢,岂敢。不过,我倒是想接收一点你传来的信息。 你走过许多国家的首都,请问你:中国的首都北京有什么一眼 就能看出的特色? A:特色就是“中国的首都”吧?一眼望去就知道不是任何 其他国家的首都。飞机一到北京上空就可以看出来。 B:你说中国又有什么特色呢? A:中国就是中国,不是其他国家。一句话怎么能讲出特色? 这倒要请教了。 B:我这个住在北京不动的人看北京,觉得从北京可以纵观 中国历史,横观世界变化。并不是所有国家的首都可以这样吧? 竖看吧,作为都城,至少可以上溯1000年以上。北京城是 五个朝代建造的。这五个朝代的最高统治者分属五个民族。辽 是契丹族,金是女真族,元是蒙古族,明是汉族,清是满族。现 在的北京是新的,又是旧的;是中华民族中许多民族共同建造 了1000年的,又是当代新修的,天天出现新建筑。这就是当代 中国对北京城作出的新贡献。 你去天安门和故宫看吧。那是古代的建筑,又是现代的建 筑。广场上没有了3座门牌楼,故宫里拆除了太监住的小房子, 天安门城楼也装修过不止一次了。 你去过长城吧?那是秦始皇修的吗?水泥地面是现在修的 吧?你见到的是一万里长吗?不过是短短一小段吧?人人当它 是古老的,却明明知道那是新修的。 人人知道北京是中国的,却往往想不起这个中国是许多民 族的。建北京为都城的五个朝代中只有一个是汉族为首统治的。 故宫东边的皇帝祭祖的太庙变成了劳动人民文化宫,再向东就 是北京饭店的新楼。在北京能看到旧中之新和新中之旧,一中 之多和多中之一。 后记: 编后记 金克木教授可谓当今学界高人,学贯东西,融通古今。他 是诗家、语言学家、梵学家、翻译家,举凡文学、史学、哲学、 逻辑、天文、人类学、文化学甚或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都可 见他潇洒从容的身影。金老为学博泛宏富而著微精远,郁郁乎 悠然遨行翰海。深厚的国学根柢,使其披拣国粹而得心应手;强 大的外文功力,使其解析域外文化而游刃有余。更可佩先生始 终走在时代前列,注意于世界学术前沿,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 信息。尤其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充满真知灼见的玑珠 之章频频“薄发”,纵论天下古今,大有不可收之势;即使以当 前85岁高龄,仍一如既往,著译不辍。从金老斐然之学术成就, 尽可领略大师风采;而先生深湛之学识思想,则是塑造灵魂、滋 育后学之最佳食粮。 山东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世纪学人文丛”将金先生作为 首选之列算得上英明之举。出版社征得金老同意,把这个编选 的工作让我来代做,于是不揣謭陋,在文献资料并未搜集完全 的情况下搞出了选目。我带着它登门求先生指教,不曾想先生十 分宽容,在看过目录之后即给予肯定,使我多少有些忐忑的心 即时放了下来。与金老近两个钟点的谈话胜读十年诗书,他思 路明敏而天马行空,谈锋雄健而滔滔不绝,言词简捷而干净利 索。我深深为之吸引和感染,心想这是在聆听智者的讲话。 其实这个目录得到金老同意也在意料之中,因为编选前出 版社便同金老商定,本文集大致以谈外国或与外国有关的问题 为主题,且承先生为之取了书名“异域神游心影”。选目便遵循 这条宗旨,不过兹也只是基本原则而已,实际上并不很严格。大 凡那些统贯中外的大学者,往往站在很高的起点上凭临世界,以 全球思维的方式考察问题,自然金老也不例外,他已将中西、中 印抑或中日之思想特质、意识形态、文化模式之类冶为一炉,既 悉各方之共相,又洞彼此之品性,合则可通释,分则能细说,参 照互证,举一反三。先生之思、之文都是开放性的,很少或绝 不囿于一或止于一,由此及彼或顾尔言他乃其特色。总之,善 于运用比较的、联系的眼光审视与处理课题,谈外国,倒常以 中国为前提、为指归,反之亦然。因此,所谓以外国为主,可 能只是指出发点,也可能仅仅为了借题发挥,纯粹谈外国而不 旁及其它者则较为少见。中里有外,外内见中,既是在异域神 游,也是于神州徜徉,这构成了先生文章某种独具的魅力。比 如,由小说《我们家族的女人》引作精彩之论的《八旗女儿 心》一文,讲的虽是中国当代文学,然而,以文学乃至现实中 的“爱情”为话题说开去,逐渐将包括原因和结果在内的国人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特质予以评点。这个过程中,作为参照的是 西方文学或基督教文化,若少了它,阐释就可能不那么“深”, 不那么“显”。可见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况且这样还把 “异己”的外国文化特质也同时昭示出来,从而使之具有了更高 的意义与价值。当然,就内容的本质而言,本文集所收文章,以 论述国门之外的思想文化为中心的特点仍然是鲜明而且突出 的。 此外,所谓“外国”,其含义自然是相当宽泛的,而金老笔 锋所至也的确广及东方西方,涉猎大量历史文化形态,但最多 的还是欧美和印度,希伯来、日本亦偶有所及。至于内容,可 以说包罗万象,为条理和阅读方便起见,本书在编排上大致按 文章内容依次分为文化、哲学、美学、文学、史学、科学、宗 教与佛学、人类学以及其它等几个大类。同样,这个分类亦属 “粗放”型而非严格科学意义上的那种绝对的精确。事实上,像 金老汇百川之流、得诸学精要的作品大抵具有高度的融通性,因 此往往是跨学科的;而其小大由之、开合自如、不着丝毫学究 气的文章家风格也决定了他不拘泥于一隅,所以精确地归类常 常做不到。譬若《〈雅歌〉·〈寡妇赋〉》一文,由儿时经验到 出自圣经和出自晋人的言情名篇再到国人与洋人的爱情观以至 在信仰及宗教哲学上的巨大差异,文学乎?宗教乎?兹归入后 者,意在强调文章所揭示的华夏文化中恰恰欠缺的东西,此正 是这篇力作的极微妙与极深刻之处。若按体裁而言,从较为专 门的学术宏论到文学韵味颇浓的杂感、随笔式散文,从独白、解 说到聊谈、对话,本书于选材上不拘一格,它们长则万余言,短 则几百语,无意于追求修短比例的均衡性,因为也许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反映先生的文体风貌。不过,侧重学术性乃本文集 编选的一个目标,其中有的篇什尽管乍一看似乎明了如画,但 细琢磨却才感到原来还藏着那么丰厚的含义,而相当多的篇幅 靠浏览则是根本不够的,它们非得要静静坐下来正经动用一番 脑力不可。 还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尽可能地符合文集的编选宗旨,其 中少部分篇目乃金老学术论文或论著之节录,标题根据节录内 容为编选者所加。由于编选者水平所限,选录和编排不当恐怕 难免,恳请方家与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王化学 1997年4月于泉城
蜗角古今谈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简介:这一本文集杂乱无章,题名《蜗角古今谈》,因为忽然想起了五十五年前(1939)写的一首旧体诗。蜗角书空徒咄咄,蟹得在手尚津津。宵迎怪客疑无鬼,昼读奇书觉有神.......
梵语文学史
作者: 金克木著;张大明等选编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简介:
文化猎疑
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6
游学生涯
简介: 本书据金克木先生生平轨迹,略分为四辑。 第一辑“小学生”,收集金克木先生自述出生至小学毕业期间的十五 篇文章。 第二辑“少年时”。收文章十六篇,大体分三部分,前两部分是小说 体,分述乡下教书、离家进京,偏虚,却能具体而微;第三部分是回忆随 笔,综述这期间的教书、读书、写作以及翻译生活,偏实,却仅提纲挈领 ,故可与前两部分参看印证。 第三辑“十年灯”。收文十二篇,内分两段,一是内地的辗转,二是 印度的隐修,一动一静,相得宜彰。 第四辑“善知识”,收文十一篇,内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五篇,回忆 后半生交往的师友,电光火石,却有大意味;第二部分三篇,分述一生最 为核心的三个方面:教书的职业、男女的情感以及创作的事业;第三部分 三篇,都是类似临终絮语,自己做总结。
金克木散文:插图珍藏版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简介: 《金克木散文》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翻译家金克木先生的经典论述,出经入史,旁征博引,通畅中蕴含深奥,随意中透出匠心,以大手笔写小品文。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学者的渊博和理性,思想家的敏锐和机锋,诗人的激情和想象。本套中华散文丛书每册二十万字,另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可谓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国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东方出版中心,2008
三联书店,2002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中华书局 2016年3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