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普仁针灸三通法——找寻古针灸的气与神
作者: 贺林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年06月
简介:
《贺普仁针灸三通法:找寻古针灸的气与神》是以论述针灸三通法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针灸专业书籍。副标题为“找寻古针灸的气与神”,之所以如此命名,是想表述针灸三通法的理论体系与古典针灸的密切关系。这里提出古典针灸的话题,是为了强调古典针灸与现代针灸存在不同之处。现代针灸是现代针灸学教育的产物,其特点是淡化了与古典针灸的联系,丰富了现代医学的内容。古典针灸,顾名思义,是以中医经典传承为基础的传统针灸体系。几千年来,古典针灸的传承,沿袭较多,创新较少,即便有所发展也是以《黄帝内经》基本理论为纲领的提高和完善。当今天讨论针灸理论体系的传承时,只要是在针灸临床中摸爬了多年,并取得一定建树的医者,都会由衷地对古典针灸充满敬畏之心。特别是在对《黄帝内经》等针灸典籍的研读中,我们不难发现古典针灸的魅力就是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思维方法的实用性和学术内容的多元性。
【目录】
开篇 三通法理论体系
一、三通法理论的形成
二、三通法学术思想及治疗体系
三、三通法的理论框架
四、三通法理论体系的意义
五、学习三通法的要求
*篇 三通法的“理”
*章 气滞论
*节 气机及气机失调
一、气学说在针灸临床中的主导地位
二、气的运动如常是健康的保障
三、气机失调状态下气滞的普遍性
第二节 宏观气机郁滞理论
一、气郁
二、气滞
第三节 微观气机郁滞理论
一、微观的玄府结构
二、玄府的生理功能
三、孙络的渗灌功能
四、“血气神”与“液气神”
五、“X-Y”的微观结构
六、“X-Y”结构与溪谷
七、微观气机郁滞的病理形态
第四节 “病多气滞”的理论核心
一、宏观气滞与微观气滞的一致性
二、气机郁滞的病灶特点
三、气滞是疾病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病机
第二章 器宇论
一、“道”与“器”的哲学关系
二、中医“器”理论
三、“器”概念下的气机郁滞理论
四、整体器宇与局部器宇
五、器宇论与一般系统论
六、影响气化的因素
第三章 气神论
一、神机理论
二、气立理论
三、神气理论
……
第二篇 三通法的“法”
第三篇 三通法的“方”
第四篇 三通法的“术”
参考文献
【免费在线读】
《贺普仁针灸三通法:找寻古针灸的气与神》:
(三)整体观就是整体器宇与局部器宇的统一
整体观是中医特色的思维方法,整体与局部的统一是中医诊断及治疗病证的重要依据,针灸三通法的器宇理论,准确地把控着整体器宇与局部器宇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整体观思维模式的具体体现。既重视整体器宇对局部器宇的调控,又重视局部器宇对整体器宇的影响,是处理整体与局部器宇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临床中面对病人,运用这种思维方法,有利于在诊断时从整体器宇具体证候的病理表现,迅速确定气机郁滞的病灶,即局部器宇病灶的具体部位及性质;有利于对器宇病灶,根据寒热虚实的病性、病机及与整体器宇的因果关系,制定符合病理特点,兼顾局部与整体和谐的治疗方案;有利于在治疗中运用三通法的不同针刺方法,结合病人的具体病理状态,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针灸治疗。
针灸三通法的治病理念是建立在治疗病人疾病的同时,还要给病人一个健康之躯的治疗思想上的,也就是中医整体观的具体表现。利用中医的整体观,通过整体器宇的调整以积累正气,通过对局部器宇的治疗以驱除邪气,*终完成对病证的治疗及对整体精气神的补充,以使生命体在良好的生理状态下运转。
五、器字论与一般系统论
钱学森在1980年就提出“人体科学一定要有系统观,而这就是中医的观点。所以医学的方向是中医,不是西医,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钱学森著《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的观点。晚年的钱学森对中医系统论的研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对以系统论为基础研究发展中医的现代化给予了极大的热情。他明确指出:“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所以中医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祝世讷著《系统中医学导论》)
系统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1901-1972)创立的系统理论。1968年出版的《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一书,作为一般系统论的经典著作,是现代系统理论诞生的标志。一般系统论是研究各种系统的一般理论和方法,虽然这个理论*早源于生物学理论,但是这个理论与哲学有着密切联系,是处于具体科学与哲学之间,具有横向科学性质的基础理论。此系统论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出发研究系统整体与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说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行为和状态关系的一门综合学科。
系统论认为世间任何事物都可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所谓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而这个有机体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一般系统论是研究一般复杂事物或物体的有效方法,没有特别限制的界限或领域。人体作为复杂的巨系统,生命的维系与演化必定符合一般系统论的基本规律。中医理论作为中医传统思维模式的代表,在对人体生命的认识、机体的组成及疾病与康复之间理论的互通性上,与一般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正如钱学森所说:“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先天就存在着层次化的整体观,特别是器宇论中“化有大小,期有近远”的理论,明确提出了气化产生的器宇功能,在不同层次的局部器宇中表现出的不同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这就充分说明中医对人体生命状态的论述已有原生态的系统论。中医原生的系统论与现代系统论之间,由于历史的原因及思维方法的不同,必定存在着一定差距,所以钱学森在《创建系统学》中就明确指出:我认为中医的经验和理论尽管是很宝贵的,但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将传统的中医理论上升为现代中医理论,要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不管现代中医理论如何发展,中医的根基不能丢失,中医的辨证不能弱化,中医的整体观不能动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