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87 项 “骆玉明” 相关结果
诗里特别有禅
作者: 骆玉明著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3
简介:
中国历史上的大阴谋
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
当代诗歌选
作者: 李天靖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7年08月
简介:丛书由著名学者骆玉明教授及同济诗学研究中心主任、百家讲坛主讲人刘强担任总主编,单本由2—3位诗人和学者担任分册主编。丛书定位:组织很好的学者和诗人,共同为8到18岁的少年儿童读者,编选一套适合他们诵读的诗歌读本。这套读本重点介绍中国很好的诗歌传统,兼及外国诗歌。内容上既强调诗歌自身的文学性、艺术性,又体现史的整体性,兼顾语言的知识性;同时深入浅出,具备普及功能。
六朝风采远追寻
作者: 杨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2017年11月
本书共收录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包括刘大杰、章培恒、朱东润、戴燕、杨明、骆玉明等先生在内的教师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的代表性论文凡二十九篇,涉及文艺思潮、文体讨论、个案分析、版本考据等各方面,书后附有“编后记”总述本书主要内容及编选原则等。
丛书简介:《复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是一套为庆祝“复旦大学中文学科百年”所出版的丛书。该丛书是一套反映了复旦中文百年学术传统、源流,旨在突出复旦中文学科特色、学术贡献的学术论文编选集。
中国文学史.上
作者: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
出版社:
简介:自清末黄摩西撰写《中国文学史》以来,已有许多同类著作出现。优秀的也为数不少。其中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余冠英先生等编写的《中国文学史》,长期作为大学文科的教材,影响尤为广泛。这些书各有其成就和贡献,因而深受称道。但是,由于一则新的材料在不断出现,再则人的认识在日益深化,时至今日,再写一部能反映当前研究水平的中国文学史的任务,已提上议事日程。 于是,我们不自量力,作了一番也许是吃力不讨好的尝试,并将本书呈献于读者之前。 这是集体劳动的成果。由章培恒、骆玉明任主编,讨论、决定全书的宗旨与基本观点,经全体编写者商讨后,分头执笔,写出初稿。然而,编写者对中国文学发展的看法只是大致近似,一涉及具体问题,意见互歧在所难免;至于不同的写作者所撰各部分之间的不能紧密衔接,各章节分量的不均衡,文字风格的差别、更为意料中事。此类现象对于一部完整的著作当然很不相宜。是以又由骆玉明对全书进行编排整理,统一认识,贯串脉络,修订文字,而成为目前的这种样子。因恐经过改动的有些章节中的提法与原写作者已经或将要发表的论著中的见解发生矛盾,引起读者对原写作者的误解,故于这些章节均添署骆玉明的姓名。
中国文学史.中
道家之言--老庄哲学随谈
作者: 骆玉明
美丽古典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7年03月
骆玉明亲自选编70首兼具名气与美感的唐诗,并赋予极富灵气的解读,使得这些诗和诗人仿佛都有了生命,黑白的方块字动了起来,变成彩色的画面。
骆玉明擅长凸显诗的意境,发掘诗的内涵,更容易让人体会到古诗固有的鲜活之气,与市面常见的那种流于琐碎、死板、滥情的诗歌鉴赏绝然不同。
读诗的时候,我们欣赏古人,也欣赏自己;理解诗人,也理解自己。骆玉明别具一格的解读,将激发你从诗中得到属于自己的共鸣。
诗经选
简介:《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含商、周、鲁三颂。骆玉明、刘强、刘永编著的这本《诗经选》从中精选出的80余首诗歌,约占总篇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涵盖了十五国风、雅、颂的每一部分,以便尽可能地展现《诗经》的总体风貌。这在众多《诗经》选本中并不多见。在参考文献上,编者们以很为古老的齐、鲁、韩、毛四家诗的解释为基础,又借鉴朱熹《诗集传》以及清代、民国以来的多家注解,博采众长,深入浅出,个别篇章编者们也试图翻出新意,有所发明。
钱沛云小楷唐诗鉴赏
作者: 钱沛云书写;骆玉明等撰文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简介:《钱沛云小楷唐诗鉴赏》内容简介:从历史上看,中国书法发展至唐代形成了高峰,用唐楷笔法来体现唐诗中的“集山川之秀、得天地之精”的意蕴与典雅,我认为尤以严谨规整、缜密细致的小楷最为契合。千余年来,小楷也是作为科举中殿试恭写的书体,它平和简静,有着文人雅气,而这“静”与“雅”则是传统书法历来所推崇的至高境界:小楷的婉约丰美和劲健俊朗也与唐诗韵味神交意合,可以说,以传统小楷来重书唐诗名句,这是一种完美的组合与升华。
中国文学史
作者: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
简介:自清末黄摩西撰写《中国文学史》以来,已有许多同类著作出现。优秀的也为数不少。其中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余冠英先生等编写的《中国文学史》,长期作为大学文科的教材,影响尤为广泛。这些书各有其成就和贡献,因而深受称道。但是,由于一则新的材料在不断出现,再则人的认识在单日益深化,时至今日,再写一部能反映当前研究水平的中国文学史的任务,已提上议事日程。
复旦作家作品选
作者: 梁永安主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 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往往有几个发展的关键时刻。对于复旦大学来说,有四个时期影响深远:1905年脱离震旦大学另立复旦公学,使复旦的根系挣脱了教会大学体系的束缚,迈开了自主的脚步。倘若没有这一艰难的从头起步,随着1952年中国教会大学的彻底消失,震旦烟消云散,复旦更无从说起。第二个时期是抗战西迁重庆,复旦在1942年由私立改为国立。表面上看,复旦从此离开了“民间”传统,纳入到国民政府的教育规范之中。然而在这一转变中复旦获得了经济上的有力支撑,使学校能够在大后方坚持下去,为民族培养急需的抗战人才。据《中华民国档案汇编》中的资料记载,仅仅1939年复旦大学的财产损失就高达五十四万余元,而同期的南开大学更是高达三百万元。对于财政拮据的私立大学来说,这无疑是难以承受的打击。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两所著名私立学校分别在1942年、1946年改为国立大学。1952年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是复旦难忘的第三个时期,复旦汇聚了华东地区十余所高校的文理科精英,一跃而起,成为中国最高层次的大学之一。而此时,全国的私立大学一律改为公立,绝大部分拆解到其他高校。如果复旦仍为私立,恐怕此时也不免销声匿迹。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复旦迎来了发展期最长的第四个时段,这一时期里里外外的推进力接踵而至:1984年后进入少数几所国家基本建设大学的行列,世纪之交又迎来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黄金时期。在中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波又一波大潮中,复旦总是得天下之先,临近百年之时,焕发出无限青春。 复旦的文学传统与创作起伏,与上述四个时期有密切关系。1905年筹备成立复旦的六个“干事”中,于右任、邵力子后来都是文学成绩斐然的名家。而后入复旦学习或任教的文学名流络绎不绝:任复旦公学校长的严复、进入复旦公学学习的陈寅恪、组织复旦剧社的洪深、讲授文学的叶圣陶、翻译教学两不误的傅东华、诗人意气的刘大白复旦的这种文学气象,得益于上海当时的特殊文化地位。五四之后,中国文化与文学的出版业聚集于上海,引来了大批的文化人。复旦地处于此,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复旦文学家大多继承了“学者与作家”兼而有之的五四文化人特色,很多人从事文学创作,也进行学术研究。谢六逸、郑振铎、方令孺等人皆如此。这种风格也影响着稍后的一批人,使复旦作家都有些书生气。1926年进入复旦、1949年后长期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的邵荃麟,既擅长写小说,又将主要精力放在文学理论研究与文学评论方面,这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是很少见的。而在抗战时期西迁重庆之后,大批文化青年来到复旦。他们身处民族危亡的生死线上,行动大于思维,文学与学术语境大幅分离,呈现出更多的实践性与理想冲力。这一时期进入复旦学习的冀 、绿原、邹荻帆,任教复旦的胡风、端木蕻良、储安平、曹禺等人,都有更多的专业作家气质。复旦在重庆的年份不算长,但这一时期培养的作家数量颇大,不少人以后成为中国文学界的中坚力量。复旦文学的这一特殊阶段的丰硕收获,来源于抗战时期重庆的特殊地位。作为战时首都,大批文化人云集山城,为抗战宣传,为文化之火,为学术相传,也为文化人的生计,流离的青年与漂泊的文人都在复旦找到了一展身手的天地。不可忽视的一个“文化地缘”环境是:中国当时的著名大学,如北大、清华、浙江大学等等,都没有搬到重庆,复旦在重庆的“聚集效应”自然放大。这也是历史提供的一个特殊文化空间。而在1952年后的复旦,已经是国家教育战略中的排头兵,万千学子心向往之,各地英才源源不断而来,其中的文学萌芽不可计数,理应作家辈出。然而事实并不尽然,1966年前复旦培养的作家在中国作家协会与各省作家协会的名录中数量可观,但其中大部分是评论与研究者,小说、戏剧、散文、诗歌方面的大家并不多见。这种情况不仅出现于复旦,全国大学几乎都是这般状况。其中的重要原因,是1952年之后,高校的文学系科将主要的方向确定在培养研究与教学人员上,并不鼓励甚至压抑大学里的文学创作。在一切都被“计划”的年代,这种培养模式似乎理所当然,但与国际文学教育经验大不相符。美国及欧洲很多大学都有“Creative Writing”硕士学位,专力培养创作意义上的作家,成效斐然。1966年开始的“文革”十年,高等教育秩序大乱。大乱中复旦中文系破天荒地开设了“文学创作”专业,乱世中培养了梁晓声等小说家,也算一幸。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复旦陡然增加了一大批文学良将。仅中文系就收进了卢新华、张胜友、胡平、王兆军、李辉、张锐、李晓等十余位后来赫赫有名的创作人才。而经济系当时意想不到地成为复旦诗歌的高地,许德民等人创办的“复旦诗社”在中国校园诗歌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之后,复旦学生几乎代代出作家,而且作家的创作风格和价值观念千差万别。这离不开复旦温润而多样的文学气候,几乎每一种文学种子都能在这里找到开花的土壤。马骅、韩博、卫慧、素素这些作家能出自一个校门,本身就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学自由的象征。 另一个富有意味的现象更值得深思:很多复旦学人在学术生涯的丰收之年,却开始了散文创作的青春期。贾植芳、潘旭澜、吴中杰、葛剑雄、周振鹤、许道明、骆玉明都在以自己的创作实绩,获得文学界的热烈反响,形成了复旦的校园“创作圈”。更加令人注目的是,复旦越来越自觉地将创作视为自身发展的支撑点之一。1989年第一次开办了“作家班”,培养了虹影、凡一平等来自生活深处的青年新锐。近几年又引进了王安忆等著名作家,并开始招收以创作为主要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一个复旦文学的新时期,隐约可见。 回顾复旦的历史路径,文学是其中延绵不绝的篝火。为纪念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也为了这难忘的文学历程,这里编辑了《巍巍学府文章焕 ——复旦作家作品选》和《日月光华同灿烂——复旦作家的足迹》两本文选。“复旦作家”既包括毕业于复旦的学子,也包含曾任教于复旦的教师。收入的文字,基本上按照复旦文学后浪推前浪的历史流脉排列先后。这两本集子所能包容的,仅仅是复旦文学的一部分。当我们再次抚摸这些复旦人的文字,再次回想这些复旦人风雨兼程的奋斗,不禁感慨满怀。其中的一些作家是我的师长,曾经给以我难忘的教诲。记得是在1981年,中文系举办书法展,学生会派我去请朱东润先生写一幅参展作品。一进朱先生家门,只见他手提大茶壶,从楼梯上腾腾走下来,丝毫不像已经八十五岁的老人。我说明来意,他毫不迟疑地答应下来,问我什么时候来取。我说书法展明天开幕,今天就想带回去。朱先生顿时脸色一沉,严肃地说:“看来你中国文化学得不好,不懂得礼仪。 你这叫‘请字’,是件庄重的事情,起码要提前一个星期来说。一幅字写起来很快,我马上可以给你,但这不符合中国文化的道理。这样吧,看你来得挺急,三天以后来取。”听罢这番话,心里又惭愧又感激,连声向朱先生道谢。我的硕士论文导师潘旭澜先生、博士论文导师贾植芳先生都在晚年焕发出巨大的创作热情,发表了《太平杂说》、《狱里狱外》等有广泛影响的文化散文,作为学生一辈,深为 他们的文化品格和文学精神所鼓舞。这样的教育,只有来到复旦,在先生们身边才能获得。也正因为有这样复旦作家的不息奋斗,我们才能说:复旦,无愧于中国百年文学!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感叹:“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在复旦下一个百年之时,会如何回顾自己的文学履痕?可以说,复旦今天所获得的发展能源,是历史以来最强的。社会与民族都对复旦有着巨大的关注,复旦秣马厉兵,正在进入历史的最佳位置。复旦如何为民族的人文精神注入新的活力,文学创造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期待着,我们责无旁贷!
复旦作家班作品选
作者: 骆玉明,梁永安主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我们的光华岁月:复旦作家班作品选》主要内容简介:一个人孤零零的字符,年轻人用心血与热情召唤它们鲜活起来,构筑起想象的空间,同时也铺成自己生动的人生之路。从1989年到1991年,复旦中文系前后举办过三届作家班在复旦大学的文学教育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辙迹。对于这群年轻的文学追梦者而言,作家班的美丽也许就在于此生既然与文学有约,就不再旁顾其他,自由自在地向前走。
千家诗选读
作者: 陆有富编注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
简介: “国学基本教材”由著名国学家、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担任总顾问,历史学家沈渭滨,语言学家李佐丰,古典文献研究专家骆玉明、傅杰、汪涌豪、徐志啸等教授在谋篇布局上悉心指点。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通大学等高校人文学科的二十多位青年学人参与编写。陆有富编注的《千家诗选读(国学基本教材)》是其中一册。
题名取自题名屏幕
作者: 骆玉明主讲
出版社:上海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2014
弟子规
作者: 房春草编注
简介:“国学基本教材”由著名国学家、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担任总顾问,历史学家沈渭滨,语言学家李佐丰,古典文献研究专家骆玉明、傅杰、汪涌豪、徐志啸等教授在谋篇布局上悉心指点。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通大学等高校人文学科的二十多位青年学人参与编写。房春草编注的《弟子规(国学基本教...显示全部信息
中国历史上的贪官
作者: 骆玉明[编著]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2018年09月
游金梦
中国文学史新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 (日)前野直彬主编;骆玉明,贺圣遂等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世说新语精读
中国史诗
作者: (日)吉川幸次郎著;章培恒,骆玉明等译
诗经
三秦出版社 2018年01月
批评的考究
作者: 汪涌豪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礼记选读
作者: 白坤编注
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
历代爱情诗鉴赏
作者: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陶渊明诗文鉴赏辞典
作者: 吴小如[等]撰稿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简明中国文学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宋元明诗概说
作者: (日)吉川幸次郎著;李庆,骆玉明等译
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世说新语精读(第二版)
作者: 骆玉明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