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6 项 “(英)大卫·休谟 著” 相关结果
英国史.I
作者: (英) 大卫·休谟著
出版社:
简介:本书创作历时十五年,全书超过一百万字,再版超过一百次,讲述了从罗马—不列颠时代到光荣革命的英国历史,甫一上市便成为畅销书,并一举使休谟跻身历史学家行列。本册为罗马—不列颠时代到金雀花王朝的历史。
人性论
作者: (英)大卫·休谟 著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4-1-1
简介: 休谟认为,由因果推理获得的知识构成了人类生活所依赖的绝大部分知识,但这些知识都是不可靠的,“是”不能推导出“应该”。这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休谟问题”。“休谟问题”导致了他彻底的怀疑主义,直接引发了康德对“先天综合批判何以可能”的探讨,不啻于认识论上的一场地震,在哲学史上意义重大。
英国史.II
简介:大卫·休谟的杰作《英国史》创作历时十五年,全书超过一百万字,再版超过一百次,讲述了从罗马—不列颠时代到光荣革命的英国历史,甫一上市便成为畅销书,并一举使休谟跻身历史学家行列。本册为安茹王朝、兰开斯特王朝、约克王朝的历史。
道德原则研究
作者: (英)大卫.休谟著
简介:该书明确地讨论了伦理学的主要问题,以清晰、严谨的形式进行了道德分析。作者认为,道德研究的目的是发现道德赞美和道德遣责赖以存在的一般原则;善或恶之所以得到赞许或遣责,部分是由于人的同情,部分是由于其社会效用;效用说明了仁爱、正直、友谊、诚实之类美德的价值。作者主张一切人类行为源于自私的理论是错误的;凡有价值的东西,或是由于有效用,或是因为它适意。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作者: (英)大卫·休谟著;贾广来译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 休谟认为,建立人性科学的全部材料是在感知中提出炼的。感知作为意识内容的东西分为两种,即“印象”和“观念”,它们是两类知觉。印象是指初次呈现于心灵的一切感觉、情感和情绪,具有较多的力量,比较猛烈。观念是指由记忆和想象对以前印象的再现,即对印象的“摹仿和草拟”,是思考和推理中的印象的模糊心像。一切单纯观念都有一个单纯印象与之相应,但复合观念则未必那样,没见过长翅膀的马却可以对它进行想象。这是休谟在哲学中建立的“第一条原则”。 《人性论》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关于知识和或然推断的论述》一节。休谟认为,因果关系是人为的,不具有确实性。人的因果性观念完全来自感觉经验中对“相似性”例证的观察:我们看到两个类似的现象不断地按先后顺序重复出现或“恒常会合在一起”,便由这一个推到那一个,把一个称为原因,另一个称为结果。这种根据经验而来的推论完全是习惯的结果,而不是理性的结果。但休谟并不贬低习惯,他指出:“习惯就是人生的伟大导师。只有这条原则可以使我们的经验有益于我们。” 《人性论》发展了贝克莱哲学,它的经验主义、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对康德以后的西方哲学产生了广泛、深远而又十分复杂的影响,直到今天它的许多方法和结论对于哲学的进步仍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人性论 英文版原版 [英]大卫·休谟 著 经典英语文库入选书目 世界经典文学名著 英语原版无删减 提高英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作者: (英)大卫·休谟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07-01
简介:本书作为我社“经典英语文库”第15辑中的一种,精选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创作的哲学著作《人性论》,以三卷本出版,前两卷(《论知性》与《论情感》)于1739年出版,第三卷(《论道德》)于1740年出版。《人性论》从社会角度而非自然科学角度探讨了基于公共意见与信念而形成的人的社会本性。全书分三卷,分别为“论知性”、 “论情感”、“论道德”。卷阐述认识论,主要说明了知识的起源、分类和范围,人的认识能力和界限,以及推理的性质和作用等内容。第二卷以感觉性观点说明伦理学和美学问题,认为快乐的感觉是善和美的共同基础。第三卷是在前两卷基础上对道德问题的全面阐述。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4-1-1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