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38 项 “���������������������������������������������������������������,2012” 相关结果
Why is life different
作者: (德)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著;梁亦之译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2012
简介:本书是一本关于人生理念的哲学书,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指引正确的生活方向。引导人们如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消极思想,走出失意的误区。从细节入手,从小问题出发,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将你带上成功之路。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作者: (德)叔本华著;段远鸿译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简介:本书的中心可以用两句话概括: 1.“世界是我的表象”,即外在世界只是感觉和表象的世界。但在表象世界的背后还存在一个意志世界,“世界是我的意志”。意志是万物的基础,整个世界就是意志,意志是唯一的、不可分的实体,人的认识和理性就是意志客观化发展到一定级别后的产物。 2.“世界的本质是意志”,即世界的精神内核是“生存意志”。生存意志是指宇宙万物的本质是生存下去的欲望,生存包含两个意思:“饮食”是个体的生存,“男女”是种族的生存。 本书不仅是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完美展示,也是他对人类的看法的完整记录。
叔本华:爱与生的苦恼
作者: 叔本华著;刘越峰译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
简介:这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代表作品。通过人类的两大命题“爱与生”的精彻论述,向我们表达了哲学家对人类自身的关切以及阐述了人类对未知精神世界的求知欲望。
Schopenhauer als erzieher
作者: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著;周国平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2012
简介: 《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是尼采三十岁时发表的一部充满激情的著作,以叔本华为范例,阐述了他对哲学家的品格、哲学的使命、哲学与人生及时代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他指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且都只有一次人生,因此都应该承担起“成为你自己”的责任,获得一个“更高的自我”。青年人之所以需要教育家即人生导师,原因在此。哲学的使命是站在生命之画面前,解释其完整的意义。为此哲学家必须是真实的人,拥有独立的人格,在自己身上战胜时代的弊病。尼采认为,用这个标准衡量,学院哲学家是冒牌哲学家,他主张取消国家对哲学的庇护,把哲学从学院里驱逐出去,以此来捍卫哲学的纯洁性。
Republic
作者: (古希腊)柏拉图著;黄颖译
简介: 本书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乌托邦思想的著作,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它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 本书天才般规划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本,闪耀着人类只会理性的光辉。
看他们如何影响和改变美国
作者: (美)富兰克林[等]著;徐杰编译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2012
简介: 富兰克林编著的《美国史上四大传记》内容介绍:为了让国内读者领略美国历史上这些伟大人物的光辉人格魅力,我们特意将他们的自传(或传记)合在一起,使读者一书在手,就能够尽览他们在通往成功道路上所做的各种努力。 《美国史上四大传记》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各种译本的内容,在此谨表感谢。如果本书的翻译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方家指正。
Kleine Schule des philosophischen denkens
作者: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著;梦海译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简介:本书中,20世纪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通过对宇宙与生命,历史和现代,爱,死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向我们显现了生命的本质,使人们自身就得豁然开朗,也使现实本身就得豁然开朗。
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作者: (德)叔本华著;赵一凡编译
简介:本书编译了包含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主要哲学思想的多篇文章。叔本华的文笔流畅,思路清晰,他的文章通俗易懂,寓意深刻。
Wisdom of the West
作者: (英)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著;亚北译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简介: 《西方的智慧》一书是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关于西方哲学史的简写读本。罗素一生著书多达七八十种,论文有几千篇,这些著作和论文涉及当时的各个领域,如哲学、数学、逻辑学、生物学、考古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宗教学、政治学等,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家”。可以这样说,罗素对于20世纪的人类思想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是一位人类精神史上的巨人。 本书是罗素在写了《西方哲学史》以后,重新进行简写而成的。作为一本大部头的哲学名著,《西方哲学史》对于普通读者,读起来是艰难的,罗素本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对《西方哲学史》进行了通俗化,也就诞生了《西方的智慧》。如果你想了解西方文化,那么请你最先读完本书,相信你由此可以进入西方文化的殿堂,并且可以走得更远。
What nietzsche really said
作者: (美)罗伯特·C.所罗门(Robert C. Solomon),(美)凯瑟琳·M.希金斯(Kathleen M. Higgins)著;于卉芹译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2012
简介:尼采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底说了一些什么?他的思想为什么会受到误读与曲解?本书深入尼采的生活与著作中,力图回答这些问题。作者首先破解了缠绕在尼采生活与思想上的30个流言,诸如说“尼采是个疯子”“尼采仇恨女人”“尼采是纳粹分子”“尼采仇恨基督教”等等,接着带领读者直面尼采的著作,解析隐藏在他汪洋恣肆、激情洋溢的文字下的思想,又具体从尼采对基督教的批判、对道德的批判、对历史上或与他同时代著名人物的攻击等几个方面分析引起误读与曲解的原因。
Image and time:Deleuze’s image theory and the time philosophy of Bergson and Nietzsche
作者: 周冬莹著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
简介:德勒兹的影像时间观是建立在柏格森的“运动理论”和“绵延时间”(或者说“记忆时间”),以及尼采的“永恒轮回”时间观基础之上的。德勒兹的影像观念和哲学化思考,显然迥异于传统电影研究者的研究视野和方法。他的影像理论著作的哲学性色彩,也引发许多电影研究者的困惑,让许多研究者望而止步。《影像与时间(德勒兹的影像理论与柏格森尼采的时间哲学)》的写作目的,正是要对德勒兹的影像理论和他借鉴的柏格森与尼采的时间哲学,做尝试性的融合阅读,并从根本上厘清德勒兹影像思想的来源,触摸到其影像思想的魅力。本书由周冬莹著。
叔本华说欲望与幸福
作者: (德)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著;高适编译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简介:《大师思想集萃:叔本华说欲望与幸福》力图向读者展示大师们的思想精华,引领读者深刻理解人的本质、感悟人生真谛、关注生活现实、丰富自己的人生。
罗素说理想与历程
作者: (英)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著;高适编译
简介:《罗素说理想与历程/大师思想集萃》编著者罗素。 “大师思想集萃”系列丛书收入阿德勒、洛克、康德、弗洛伊德、罗素、尼采、荣格、培根、叔本华、马斯洛十位大师的智慧结晶,力图向读者展示大师们的思想精华,引领读者深刻理解人的本质、感悟人生真谛、关注生活现实、丰富自己的人生。 本丛书收集的作品,主要涉及思想大师们对人的本质和人生的深入思考和论述的内容,分为十卷,阿德勒著《阿德勒说自我超越》、洛克著《洛克说自由与人权》、康德著《说道德与人性》、弗洛伊德著《弗洛伊德说梦境与意识》、罗素著《罗素说理想与历程》、尼采著《尼采说天才与灵魂》、荣格著《荣格说潜意识与生存》、培根著《培根说百味人生》、叔本华著《叔本华说人间幸福》、马斯洛著《马斯洛说完美人格》。由高适编译。
尼采:欢悦的智慧
作者: 尼采著;崔崇实译
简介: 尼采将苏格拉底看作理性主义的发起人,把柏拉图看作“两个世界”的划分者,认为西方哲学从此处于“柏拉图主义”的统治之下。 尼采认为西方哲学史就是一部虚无主义展开史,要想对之加以克服,只能通过“重估一切价值”,通过对“两个世界”的翻转来加以实现。 说到尼采思想的成熟性与重要性,不论是《人性的,太人性的》,还是《朝霞》,都略欠火候。严格算起来,此一时期的核心著作,仍要推这部《尼采:欢悦的智慧》。 《尼采:欢悦的智慧》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其首次明确提出“上帝已死”这一命题,并首度界定了尼采后期的核心问题——“虚无主义”
斯宾诺莎的理性启蒙
作者: 吴增定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简介: 尽管斯宾诺莎的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他的政治哲学却一直遭到忽视。长期以来,他的政治哲学仅仅被看成是他的哲学或形而上学的一个简单演绎和应用;相应地,他的政治哲学著作《神学政治论》也仅仅被看成是他的哲学著作《伦理学》的一个附录和补充,不具有独立的价值。 《斯宾诺莎的理性启蒙》是研究斯宾诺莎政治哲学的专著。作者吴增定在书中指出:斯宾诺莎政治哲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批判“神学家的偏见”,清除“通往哲学的主要障碍”。 《斯宾诺莎的理性启蒙》认为,《神学政治论》和《伦理学》事实上刚好构成了斯宾诺莎哲学整体的两个方面:前者的目的是揭露传统神学和宗教是一种束缚和禁锢人的迷信、偏见和蒙昧,后者则是教导人如何在理性的引导下认识神,获得真正的自由、幸福和拯救。综合起来看,斯宾诺莎从政治哲学到哲学的“上升之路”正是一条现代性的理性启蒙、解放和拯救之道:人凭借自己的理性不仅走出了传统启示宗教的“黑暗王国”,而且获得了真理、真正的自由和幸福;人不仅认识了神,而且甚至通过理性最终把自己变成了神。就这一点来说,斯宾诺莎的哲学和政治哲学作为一个思想整体,恰恰体现了现代性和现代理性启蒙的自我筹划、自我解放和自我肯定精神。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cha la si tu la ru shi shuo
作者: (德)尼采著;庞小龙译
简介: 历史无法左右历史,它只是一个代笔者而不是一个杜撰者,可一个人的人生却尚且有些许选择的余地把握在自己手中,阅读历史,领悟拐点,以史为鉴,必然会让我们这些活在当下的人活的更加理智更加从容。时光飞逝,历史如歌,而那古韵之曲总在因为某些人、某些事而不断地发生着演变。重回历史拐点,冷眼旁观那千年之久的是是非非,在那你方登罢我上场的岁月轮回中体会古人的才智谋略、悲欢离合,在嬉笑怒骂中进展今人博古通今、奋书己见的学者风范。
罗素随笔精选
作者: (英)罗素著;张晶编译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简介: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分析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罗素四岁前已父母双亡。他是在祖母和家庭教师抚养、教育下长大的。后入剑桥三一学院并取得数学奖学金,1890年他在三年级是转学哲学,并于1894年取得学位。本书《什么是快乐的人生》精选的就是他的经典随笔,共计27篇。 《什么是快乐的人生》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旗下的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Critical exposition of the philosophy of Leibniz
作者: 段德智,张传有,陈家琪译;陈修斋,段德智校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12
简介: 莱布尼茨是欧洲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深邃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即使到了现当代,依然熠熠生辉。其哲学思想同样深刻地影响着罗素。正如罗素自己所说,他拜托“孤寂感”的主要途径便是同“先哲”的神交,而首先是同莱布尼茨的神交,并且以博得莱布尼茨的思想地位为自己终生向往和企求的人生目标。《罗素文集(第1卷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是罗素公开发表的第二部著作,它不仅对于作为哲学史家的罗素是重要的,而且对于作为哲学家的罗素也是至关重要的。
Confessions of a sinner
作者: (古罗马)圣·奥古斯丁著;(英)派茵科芬英译;任小鹏汉译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2
简介: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Philosophiske smuler
作者: (丹)克尔凯郭尔著;翁绍军译
简介:本书是克尔恺郭尔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视作“存在主义的圣经”。作者在书中强调了个体的存在,认为不能以普遍的理性来抹杀掉个体存在的意义。本书以基督信仰为论述主题,在生存论层面论述了基督教信仰的特征。
新世界出版社,2012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
译林出版社,2012
金城出版社,2012
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新华出版社,2012
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