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与财税政策研究
作者: 陈应斌著
出版社:中国税务出版社,2009
简介:本书从既往的产业结构调整所采用的财税政策及其效果中总结经验教训,从得与失的解析中勾勒出发展轨迹并归纳出其内在规律性,并在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借鉴他国经验,以质的提高为主旨,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和提升的相关政策建议。
Research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develepment countermeasures in Beijing, Tianjin and Binhai industrial belt
作者: 周长林,孟颖等编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简介: 《京津滨产业带空间布局及发展对策研究》以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城市规划等式学科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从发展的驱动因素、成长路径等方面借鉴了国内外产业带的发展经验,并将这些理论与经验应用于京津滨产业带的研究中。在深入分析京津滨产业带未来的发展背景,为其整合与提升提供思路。《京津滨产业带空间布局及发展对策研究》的结论立足于京津冀区域发展基础上,对于京津冀城镇群,北京、天津及河北廊坊等城市,区县的规划和建设具有参考作用。同时,《京津滨产业带空间布局及发展对策研究》既有宏观的视野,又有微观的视角,对于京津滨产业带上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国内外大型企业的选址和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英文共同题名:Yearbook of Zhongguancun national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作者: 郭洪主编;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2011
简介: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年鉴2011》对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园区所取得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与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商务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等都有精确的记述。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与实践
作者: 党耀国,刘思峰,王庆丰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11
简介: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与实践》全面介绍了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理 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是作者党耀国等长期从事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探 索与实际应用研究的成果结晶。全书共12章,内容包括产业结构理论的形 成与发展、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规律、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 、产业关联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及方法、区域 产业结构优化模型、产业结构高级化途径选择等具体案例研究。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与实践》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各专 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政府部门、科研机构 及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人员参阅。
抗日战争时期的统制经济
作者: 陈雷著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简介: 《经济与战争:抗日战争时期的统制经济》以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统制经济为研究对象和内容,在借鉴学术界对战时国统区经济统制政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和经济学的方法,重点对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本身的性质、特点、目的和决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考察,厘清史实,明确利弊,进而对抗战中国民政府在经济方面的活动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历史定位。
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应对策略
作者: 高玲芬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9
简介: 本书以浙江省城乡居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城乡 收入差距的表现、变动特点、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系统的比较与分析,进而 从理论与实证意义上探讨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产生原因及其社会、经济 效应,最后提出了如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本书可以供经济、管理类高等院校师生,收入分配问题研究者使用; 也可为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城乡差距状况、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提供一 定的参考与借鉴。
青藏铁路经济带联动开发研究
作者: 刘同德,何邕健,张效娟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简介:本书对青藏铁路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作了详细阐述,理论性与实际性相结合,对前青藏铁路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国际经济学同步辅导
作者: 朱丽主编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跨国公司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和商品的跨国流动,此外,区域经济合作得到了充分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领域的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目前,国际经济学已经成为国内外高等院校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由李坤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经济学》,自2000年8月首次出版以来受到学界、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好评,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国际经济学》教材之一。该教材第二版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的,进一步突出宏观部分和基础理论部分的内容。
世界经济地理
作者: 杜德斌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简介:杜德斌主编的《世界经济地理》以全球化为主线,以经济全球化为理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当代世界经济活动的地域联系和空间格局,以及世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特征。全书分全球篇、产业篇、区域篇。全球篇强调了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如科技革命、跨国公司、城市化)对全球经济布局的影响;产业篇聚焦了全球生产网络在产业地理中的重要作用;区域篇则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统领和组织世界分区地理,着重分析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区域经济联系和区域经济差异。 《世界经济地理》主要作为高等院校地理、世界经济、财经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世界经济、国际问题、外交等领域研究人员参考。
中国宏观经济与转轨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 《均衡与非均衡:中国宏观经济与转轨经济问题探索》所选文章时间跨度近20年,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所选文章大多发表在国内经济学类杂志上,其中发表于《经济研究》11篇,《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和《管理世界》各2篇,另外还有发表于《学术月刊》、《复旦大学学报》、《世界经济文汇》等刊物论文10余篇,一共收取文章35篇。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非均衡经济理论研究及其在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中国经济转轨与国有企业问题;在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宏观经济的增长与波动;居民消费、储蓄和房地产市场波动;就业、失业问题与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创新、教育与知识经济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性等。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许多是中国经济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热点问题。因此这些文章的写作动机几乎都是问题导向的。强烈的使命感迫使我们这一代经济学人在经济学理论修养还不够丰满,经济学方法尤其是实证研究方法掌握还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就仓促上阵,上下求索,与时代共命运,同呼吸,胸怀经邦济世的志向,为中国经济的转轨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SuperCycles:the new economic force transforming global markets and investment stragegy
作者: (美)阿伦·默坦尼(Arun Motianey)著;李麟,钱峰译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3
简介:《超级大循环:正在改变全球市场和投资策略的新经济力量》对当前经济形势给予了空前的专业解释,并阐述了未来投资的走向。作者认为,未来出现第二次大萧条的风险很小,更多的要么是第一次大的全球萎靡,要么是一次大的全球停滞。在经济的不确定性中,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从早期的危机中得出的理解经济危机的理论和模式很快就会不具相关性,只有那些从大循环中学到经验和教训的人才能在新的宏观经济气候中盛行。
大繁荣:大众创新如何带来国家繁荣
作者: (美) 埃德蒙·费尔普斯著
出版社:
简介: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如果包含《大繁荣》一书的内容,可以成为一部更伟大的作品。 ——罗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 ★ 中国经济为什么增长乏力?其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哪里?脆弱的创新体制、焦躁的民众情绪、激进的投资策略让中国的经济增长渐渐失去了增长的动力。这本书是当下中国最紧缺的一本书,它找到了中国经济的症结所在。 ★ 此书提出了民富才能国强,公众的创新才能带来国家的繁荣,这正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 此书解决了当前中国经济的热点话题:社会如何繁荣?经济如何增长?就业如何实现?首次提出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记住,这种原动力不是科技,也不是发明。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经济增长全球权威研究专家集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倾力打造。此书将作为2013年最重要的经济读物在全球上市。 ★ 世界银行原副行长林毅夫教授、新华都商学院执行院长何志毅教授、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王建国教授、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哈佛大学教授劳伦斯·萨默斯共同推荐。
北京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收入分配调整研究
作者: 黄序,肖亦卓,黄士正等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简介: 《社会和谐的经济基础:北京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收入分配调整研究》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探讨了和谐社会经济基础的理论内涵,并以北京为主要案例,分析了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公共支出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关系。在北京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京津沪三市在经济发展、收入分配、财政收支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定量比较和评价;北京与不同制度类型国家社会支出的定量比较和评价,明确了北京经济基础的地位、社会支出的主要差距。在财政收入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京津沪比较的结论、北京与不同类型国家比较的结论,探讨了北京财政支出优先方向的选择,提出了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 《社会和谐的经济基础:北京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收入分配调整研究》还介绍了上海调整农民工政策、重庆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以及美国、法国、瑞典和拉美国家社会保障、公共支出和收入分配支出状况。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new approach and new system
作者: 王子昌著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2010
简介: 《国际政治经济学新论》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关于国际公共产品生产与提供的成本一收益分析”这一理解,提出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新体系,把现有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划分为自由主义、现实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与生态主义等几大流派。同时,为了让读者进一步理解各理论之间的区别并具体运用,还尝试从各个理论角度对多边国际贸易机制和伊拉克战争两个案例进行分析。《国际政治经济学新论》对理论理解独到,表述浅显易懂,评价新颖简洁,分析精准到位,是难得一见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材。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思想研究
作者: 于连坤主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5
简介: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中央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的重大举措,为配合这一工程的实施,中央成立了7个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题组,国防大学是其中的一个。在我国部队院校中,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排头兵,该校不仅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而且具有部队所特有的集体公关能力。本套丛书即是他们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成果之一,也是部队2110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的成果。本套丛书将作为研究生、基本系学员、部队干部培训(包括中青班、师团班)以及函授班的教材。本套丛书由许志功作主编,共有四本。全书由绪论和14章组成。其特点是:第一,坚持以“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基本内容,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用方法,重点研究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6年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重大理论创新以及面临的新问题。
榆次重点工程志.2001-2006
作者: 成江平,刘锦萍主编;榆次区史志研究室编
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2008
简介:本书是首部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用基本经济制发(或经济体制)作为首要标准,用生产力作为第一标准,合理地划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时期。 本书以历史方法为主并结合逻辑方法。恰当地安摊了每编的章节构架。并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有详尽的史实叙述,又附有37张珍贵昀统计资料。 本书真实、清晰、简明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56年来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并有画龙点睛的经验总结。每编后均附有复习题要、重大历史事件和复习题,便于读者自学。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下
作者: (日)滨下武志著
简介: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上下)》是日本著名的东洋史学家滨下武志先生积10年心血完成的力作。与以往西方学者把“欧洲的近代”作为近代社会的代表形态的观点不同,作者提出应该从各个地域自身的历史过程来研究其历史本来的发展规律。同时作者对“清朝之衰退”也持异议,认为这一时代的中国经济状况,既将外国事物有机地纳入自身逻辑体系中,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又与亚洲地域内部密切关联,是充满“活力”的。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上下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中,作者从中国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研究入手,通过清末财政与海关、赫德与中国海关、海关与贸易统计和通商口岸与地域市场等问题,对中国地方经济与中央财政的结合与分离、地域经济自律性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的实际状态作了深入研究,并尝试把这一历史过程作为一个时代来把握,通过国内外同时代人的观察、论点和记录来提示其整体面貌。作者对中国近代经济史发展脉络的研究角度、资料采用的丰富程度,以及从时代整体进行把握的视角与方法,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Inequality and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作者: (美)道格拉斯·多德(Douglas Dowd)著;逸昊译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简介:《不平等与全球经济危机》主要关心的是,不平等对于我们当前这个时代有什么影响,即着眼于二战结束以后几十年。战后,似乎出现过一丝改善不平等状况的希望,进而要建立一个更加安全、理智的世界。但现实总是与愿望相反,20世纪70年代以后,不平等的程度进一步加深。除了收入、财富等领域以外,它还涉及“社会经济权力”——社会、经济二者间会通过各种政策组合而相互强化。在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由于政治中间派的平均主义政策主张受到压制,不平等的大门依然敞开。这其中的原因将是《不平等与全球经济危机》所关注的焦点。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当代中国
作者: 周洪宇,徐莉编著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
简介:本书以知识点解读方式给予广大民众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普及。对第三次工业革命进行了系统的解读,从概念、理论、政府、企业、产业、社会、教育、生活、大众等多方位展开,每个版块又依次细化,网罗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以及外延的所有节点,并着墨探讨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当代中国以及中国梦的实现。
China and the credit crisis:the emergence of a new world order
作者: (英)贾尔斯·钱斯(Giles Chance)著;何正云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
简介: 信贷危机极大地削弱了西方的经济和金融优势,而且加快了权力从西 方向东方转移的速度,把中国推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当新的世界秩序开 始形成,中国将获得怎样的地位?本书是第一本审视在危机酝酿的过程中 ,中国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的著作,并详细讨论了中国在危机之后将怎样扮 演更加引人瞩目的国际角色。书中分析的内容还包括: 中美联合的G2会产生吗? 中国在全球机构中的作用有什么变化? 中国怎样定位自己在全球治理中的新角色? 中国的崛起将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国将怎样适应它的世界新位置?中国的崛起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什 么变化?本书作者以自己多年在中国的观察,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经济背景 ,深刻揭示了中国面临的新情况。对于关心中国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读者 ,本书无疑是一本极好的参考书。
中国税务出版社,200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北京出版社,2011
科学出版社,2011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科学出版社,2009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3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时事出版社,2010
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