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me and Punishment
作者: (俄)陀斯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著;葛明荣译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简介: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穷困潦倒时仓促完成的作品,也正是俄国刚刚废除农奴制后不久,失败的空想社会主义仍在俄罗斯上空自由荡漾的时期。
《罪与罚》最迷惑人的线索是一桩谋杀案,它阻碍了所有人的是非判断,甚至连罗加本人(罪犯)也痛苦得无法自拔。因为他同时占有了最崇高与最邪恶的两个极端,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够或愿意理解他发自善意的作案动机———拯求苦难的现实,这正是导致他自始至终处于孤立与自卑的重要原因。罗加实际上要实现的是类似于中国古代民间流传很广的“劫富济贫”的理想。但是,中国的法律体系直到二十世纪之前仍不健全,它仅仅作为统治阶级权力和威严的象征,百姓只能被迫采取这样一种值得同情但很幼稚的反抗手段。所以波尔菲里尽管理解罗加的善意,却十瞧不起他的做法。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并不能直面宗教的压力以及道义上的遣责。
造成罗加理想破灭的另一重原因是他无意杀害了丽扎韦塔,之后他一度把索尼雅当做死去的丽扎韦塔的精神象征以乞求她的宽恕,紧接着,斯维德里加依洛夫的自杀推毁了他最后一簇希望。作者别有用心的设计了两处自杀场面,除前面提到的,另一处罗加站在X桥上,无动于衷地看着一位妇女在自己面前投河自尽。这足以加速他“背叛”当初的意志逐渐踏上妥协或者悲观的绝路———在警方没有能力把握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主动投案自首。
对罗加罪名的认定以及接受怎样的惩罚在小说的结尾做了很确切的说明,但是,是什么样病因支持着他们去犯罪,并没有唤醒多少人愿意做进一步的思考,社会现实远不像小说最后描写的那样明朗。
斯维德里加依洛夫的死是小说留给读者的另一处悬念,但当我们再次回忆是什么样的生存原则支配着他的生命,就会立刻明白这其实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死亡。斯维德里加依洛夫,一个没有任何经济能力,靠寄生生活的没落贵族,他不记后果的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剩下荒凉的未来和永远无法触及的贞洁的爱情,他再拿不出值得活下去的确切理由,生的理由逐渐破碎的时候即是死的理由的渐渐长成。
无论从哪一方面,《罪与罚》都是无可挑剔的,尤其是他的深刻与机智是许多作家无论怎样的追逐也无法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