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县志
作者: (清)刘延槐纂修;余培森修订;景刚,曹小云等点校
出版社:黄山书社,2007
简介:《来安县志》主要内容:封建时代来安县共纂修过五部县志。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知县魏大用主持创修了第一部县志。嘉靖四十五年(1566)由知县刘正亨主持,在魏志的基础上续修成第二部县志。万历四十六年(1618)知县周之冕主持纂修第三部县志,该志于天启元年(1621)刊印。清雍正十三年(1735)知县伍斯殡主持纂修第四部县志。道光三年(1823)知县符鸿主持纂修第五部县志,但未及完成即调任,后任知县刘廷槐续成其事,于道光十年(1830)刊印。以光绪二十五年(1899)开始,余培森断断续续用十年时间对道光本重加修订,并于宣统六年(1909)刊印了修订本。修订本保持了道光本的原貌,凡所举考订增补具用“考证”二字标明,附于相关志文之后。
综上所述,封建时代的来安县志共有六个版本。我们目前只搜集到三个版本:一是宣统元年刊本(但扉页上仍标明为道光十年刊印)的影印本;二是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的天启刊本;三是从故宫博物院手抄的雍正刊本。《来安县志》即是宣统本的标点本,并用天启本和雍正抄本作了校勘。
道光本《来安县志》原由符鸿主持纂修。符鸿,湖南益阳人,乙丑(1805,嘉庆十年)进士,道光二年冬到任来安县令。道光三年清廷诏令各省纂修省志,因纂修《安徽通志》需向各府县征县志,符鸿遂组织人力在伍斯殡志的基础上纂修新志,至道光四年冬尚有人物、艺文等志未能纂辑完成,符鸿调任婺源县令,由代理县令张蕃锡继续组织人力修纂。道光六年,河南汜水举人刘廷槐继任县令,对已完成的县志稿不满意,主要认为繁简不当,考核不严,于是又组织人力作了较大的修改整理。因经费等原因,此志直到道光十年才得以刊印。
余培森字嵩云,来安县城人,清末举人,曾任朔州(今山西朔州)知州、迪化(今乌鲁木齐)知府,编有《来安乡土志》。他参校《清一统志》和《安徽通志》以及来安人严钟铭(字策勳,乾隆戊申举人)于嘉庆三年所编的《滁志摭遗》和《来安县志稿》对道光《来安县志》精心校勘、增补,使之成为一本内容精审、丰富的县志。
经余培森校订的这部来安县志,全书共十四卷,全面记载了来安县的建置沿革、疆域星野、山川形势、城池建筑、户口物产、武备兵防、水利、道路桥梁以及学宫书院建置等,特别是较详细地记载了北宋至清道光历朝历代在来安任职的官员名录,在荐辟和科举中取得名分的人员名录及其中一百多位业绩突出的人物小传,收录了历代文人创作的与来安有关的诗50首,文43篇。全书另有卷首、卷末各一卷,内容包括来安县境图、县城图、县署图、学宫图共四幅以及历次县志纂修人员名录和志序、志跋9篇。总之,这部县志较全面地反映了封建时代来安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的发展演变情况以及历次县志的编纂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研究价值。
宣统本《来安县志》各卷后原有勘误表,此次标点时大多径直在正文中改正,少量的在校记中作了说明。对原志中疑有讹误的文字,一律保持原貌,而在校记中说明。对原志中模糊不清或空缺的字用“口”标明,并出校记。繁体字、异体字除个别情况外,一律改为简体字,以便排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