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崽
作者: (美)李健孙著;王光林,叶兴国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2003
简介:[前言] 序李健孙的第一部小说《支那崽》(1991)是谭恩美《喜福会》(1989)成功的继续,而《喜福会》为亚裔美国小说打开了畅销之门。《支那崽》、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1991)和雷祖威的《爱的痛苦》(1991)同时出版是美国大出版社对过去十年的亚裔美国文学的认可,这正好和亚裔美国社区总的形象的提升同步。与李健孙后来的两部小说《荣誉与责任》(1994)和《老虎尾巴》(1996)以及其他的许多亚裔美国小说一样,《支那崽》反映作者个人经历的成分多,事实上,该小说是以作者的回忆录开始的。小说一开始就出现了面临暴力的小主人公丁凯,他正被邻里暴徒大个子威利·麦克打翻在地。小说的整个关注点是解释丁凯如何陷入此种惨境和他如何应付此种惨境。打斗是全书关注的重点。1944年丁凯的全家逃离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丁凯的父亲是国民党军官。小说的时代背景是美国侵略朝鲜的年代。小说主人公关注的战争是街头的打斗:男孩子们想赢得人家的尊敬,惟一的办法是诉诸拳头。不过,丁凯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打斗是比喻,他在街上打斗实质上是努力证明自己的自我属性,设法作为群体的一员生存下来,甚至活得像个人样。丁家虽然是上海的富户出身,但到了旧金山后处于贫困的边缘,所住的地方是黑人的住宅区,他们甚至比丁家还穷。小说的第一部分叙述丁凯的意志坚强,富有活力的生母如何在恶劣的环境里保护丁凯。她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但当她碰到对女人限制的传统时,她就起来反抗,表现了她的独立人格。丁凯出生在美国,但通过她,丁凯保留了他对自己从没去过的中国及其文化的记忆。当他的母亲死于癌症时,他早年的这种田园般的美好时期便突然结束了。他的父亲与他的母亲相反,决心与美国文化同化,娶年轻的白人寡妇艾德娜为妻。艾德娜是一个坏透了的后母,报复心强,虐待还不能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的丁凯和他的一位小姐姐。艾德娜在家里千方百计地压制丁凯及其姐姐所表现的中国人举止。丁凯是近视眼,身体瘦弱,但她强迫他呆在街上,适应外界的生活,结果使他遭到坏小孩的欺凌和毒打。丁凯小的时侯身体差,心理上没有安全感,因此一直处于被欺凌的地位。丁凯由于获得各种各样的朋友和支持者的有力帮助,逐渐爬出他的地狱般的处境。许多的成年支持者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父爱般的呵护。该小说的情节实际上是围绕人际关系展开的。如果说谭恩美侧重故事叙述的话,那么李健孙则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感兴趣。丁凯漫长的得救之路起始于他的第一个朋友图森特·拉罗。图森特·拉罗是根据海地黑人革命领袖图森-路维杜尔(1743—1803)的名字命名的。接着,一长串父辈人物出现了,他们代表了黑人、意大利人、犹太人、亚洲人、西班牙或拉丁美洲人等在美国的少数民族。如果丁凯为了获得尊敬和自我属性而一定要打斗的话,那么所有这些少数民族便构成了他的新自我的美国属性。在街道的严峻考验里形成的这一属性的重要方面是丁凯通过辛伯伯与他的已故母亲的精神联系。辛伯伯是丁家的老朋友,代表旧中国文化的维护者。不过,全书的大部分篇幅表现了丁凯由于坚信自己的命运不济而妨碍了自己的成长。他认为自己的孤行专断使自己的处境变得更糟。该小说所揭示的是,丁凯作为美国人,最后逐渐认识到他的命运是要靠自己争取得来的。尽管全书充满了暴力的描写,但李健孙的诙谐笔调大大缓和了暴力的火气。在小说的前半部分,自始至终的聪明机智占了上风,特别是在幽默的背后,丁凯描述着可怕的现实和他忍受的痛苦。丁凯从没有失去机会,让自己彻底垮掉。正是这一点,幽默成了自卫的机制,一种远离痛苦的手段。丁凯在描述自己无助和无能时,越责备自己,越倾向于幽默和玩弄辞藻。当他仿佛一直强调自己的笨拙时,他却表现了他与生俱来的娴熟地运用语言的才能。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丁凯在大多数时间里表现得辞不达意,穷于辞令。丁凯的后母禁止他讲汉语,但由于受他的生母在大多数场合讲上海方言的影响(大多数旧金山的华人却讲广东话),他努力讲出来的英语都是些断断续续而不成体统的英语。然而,作为小说的叙述者,丁凯有趣地记录了他生活中的各种人物、不同少数民族所讲的形形色色的英语,有的人讲英语具有雄辩力,有的人讲英语发音不准,也不成句。该小说的趣味之一是作者加进了喋喋不休的美国俚语。《支那崽》是对少数民族在美国寻找发达机会的自传式的长篇叙述。这些少数民族发现在美国不受热烈欢迎。这部小说告诉我们:在美国是有发达机会的,但必须通过克服贫穷、反对种族主义和偏见才能得到。杰夫·特威切尔-沃斯2000年9月于新加坡(张子清译)
ig">这是一名华裔美国人对少数民族在美国寻找发达机会的自传式的长篇叙述。李创作的各个人物——黑人,西班牙裔,白人和亚裔——都有极度善良或邪恶的趋向,但他们个个尽显人的本性,绝非老套的人物。这些少数民族发现在美国不受热烈欢迎。这部小说告诉我们:在美国是有发达机会的,但必须通过克服贫穷、反对种族主义和偏见才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