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Being a Scientist:Responsible Conduct in Research
作者: (美)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编;刘华杰译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简介: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丛书总序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化是我们时代的一个突出特征,科学与社会之间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传播,是时代的要求。一方面,民主社会中科学的发展需要公众的理解,以获得公众与社会的支持;另一方面,国家希望大幅度地提高公民的现代科学素质,以增强综合国力。科学传播(Science Communication)是这个科学化和民主化时代的产物。它把“传播”的维度引入科学的社会研究之中,是一门以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以及传播学等学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学术事业。它强调科学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是传统科学普及(Science Popularization)和公众理解科学(Public nderstanding of Science)的扩展和深化。
随着大众传媒和市场机制介入科普事业,随着“传播”理念向科学的社会研究领域的渗透,中国的科学传播事业正在慢慢起步。一方面,社会需要一大批具有基本科学传播理论修养的科学传播工作者;另一方面,中国的科学传播理论研究还没有建立起获得共识的理论框架,没有形成基本的范式。
由于缺乏科学传播的专业教学体系,成千上万从事科技影视、科技报道和科技出版的编导、记者和编辑,很少受过正规科学传播学的训练;由于缺乏一支专业化的训练有素的科学传播队伍,大众传媒就难以开展高水平的科学传播工作。同时,由于缺乏科学传播的专业理论研究,国家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而制定的种种政策措施,难以做到充分、合理和有效,我国的科普工作因而难以取得突出的成效。
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自成立以来,既直接参与面向公众的一阶科学传播工作,又着力开展科学传播的二阶理论研究。本丛书将反映我们在科学传播理论研究方面的基本思路。作为一项从头开始的研究事业,我们首先要了解发达国家在科学传播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既有成熟理论,所以我们最先在丛书中推出的将主要是译著。以后,我们还将陆续出版扎根本土的、有自己特色的科学传播理论著作和教材。希望学界、传播界同行以及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帮助我们出好这套丛书。吴国盛2003年12月于北京大学蔚秀园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