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注释本
作者: [(春秋)孔丘著];刘宏章注释.孟子:全文注释本/[(战国)孟轲著];乔清举注释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00
简介:尽管现而今,我们早已习惯并使用白话文近一个世纪了,可中国世代流传的诸子百家典籍,尤其是儒家学说,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里依然要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宋代赵括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孟子则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虽然书中多为治国平天下一类的言论,其实在我们今人的生活中依然可以得益颇多。
《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和思想的一部书,同时也记载了孔子一些弟子的言行和思想。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言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所以,《论语》就是孔子的弟子把听孔子讲课以及孔子与时人、弟子谈话时所作的笔记,加以整理、编纂而成。 《论语》的成书,大约在战国时期。传到汉代初年时,有三种不同的本子,这就是《鲁论语》、《齐论语》和《古文论语》。《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二十二篇,比《鲁论语》多出“向王”、“知道”两篇,其它篇章的章句也多有不同。《古文论语》是汉景帝时鲁恭王刘余在曲阜孔子旧宅的壁中发现的。《古文论语》有二十一篇,也没有“向王”和“知道”两篇,但把《尧曰》篇“子张问”又另为一篇,于是便有了两个“子张”篇。《古文论语》当时没有传授,所以在汉代初年,实际上只有《鲁论语》和《齐论语》两个本子流传。到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以《鲁论语》为基础,把《鲁论语》与《齐论语》融合为一,称《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照《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作《论语注》,成为后世的流传本。后人为《论语》作注释的极多,主要有三国时何晏《论语集解》,南朝皇侃的《论语义疏》,北宋邢禺的《论语注疏》,南宋朱熹的《论语章句集注》,清朝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近人主要有程树德的《论语集解》,杨树达的《论语疏证》,杨伯峻的《论语译注》,钱穆的《论语新解》,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等。 《论语》在汉代是被作为传,列为初学者的必读书,先学习《论语》和《孝经》,然后再进而学习五经(《诗经》、《尚书》、《易经》、《仪礼》、《春秋》)。从宋以后,《论语》被列为经。从汉至清朝二千年间,《论语》一直是中国初学者的必读书,是儒家最主要的经典,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精神风貌的形成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今天,《论语》也是我们研究儒学,特别是研究孔子的最主要的思想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死于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是殷商的苗裔。孔子自己也说:“而丘也,殷人也。”(《礼记·檀弓上》)周武王灭了殷商,封殷商的微子启于宋。孔子的先祖即是宋国的宗室。到孔子曾祖孔防叔时,因避宋国内乱而迁居到鲁国。孔防叔曾担任过鲁国的大夫。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是字,纥是名,其母颜征在。叔梁纥做过陬邑宰,人称之陬人纥。孔子生于陬邑昌平乡阙里(今山东省曲阜东南)。孔子三岁丧父,家道衰落,所以孔子说:“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论语·子罕》,下引《论语》只注篇名。)二十岁左右曾作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放牧),都是地位低下的小官吏。三十岁左右即以知礼著称,开始招收学生,以讲学为业。三十五岁因鲁发生内乱,第一次离鲁适齐,一年后返鲁。五十一岁时,孔子任中都宰,颇有政绩,“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升为司空,后又迁为大司寇,主管司法工作。五十五岁时,因与季氏的矛盾,弃位,第二次离鲁,周游列国,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陈国、蔡国等,十四年后,孔子六十八岁又返回鲁国,继续从事教育,整理古典文献。孔子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有七。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