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7 项 “[比]冈特 鲍利 著,李康民 译” 相关结果
香菇喜欢咖啡因
作者: [比]冈特 鲍利 著,李康民 译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2014-4-1
简介: 人们将咖啡渣或茶包丢到有机类的垃圾里,引起蚯蚓抱怨咖啡因让他不舒服,连乳牛也不能吃到有咖啡因的饲料,否则会精神紧张,让生产的牛乳变少。但香菇却因有咖啡因可以长得更好、更快而开心不已,还可以把咖啡因转变成其他生物放心吃下的有机废料。对某种生物不适合的东西可能是另一种生物的养分,将不同的能量串联,使整个系统更有效率,创造出更好的生产力。
心脏之王
作者: [比]冈特 鲍利著 李康民译
简介: 小鲸鱼原本羡慕海鸥会飞,后来发现自己拥有一颗全世界最大的心脏,只要吃磷虾和小鱼就能得到能量,产生电力。因为电流的冲击让鲸鱼的心脏产生电脉冲来收缩肌肉,输送血液。依此,强壮的鲸鱼心脏更可以说是世界上效力最高的马达了。自然界不需要金属来制造电流。我们是否也能成功开发出这种可以重新蓄电又不会污染的生物电池呢?
森林饮用水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2014年4月
简介: 小鹿停在森林的小溪旁,准备喝点新鲜的水,却发行他多年前曾经来这里喝过水却拉肚子,而当时没有任何植物的地方却变成森林,且有着清澈的溪水可以喝。松鼠解释着因为开始种树,有越来越多多样化的物种使这里复苏。而提供饮用水的关键其实是去除所有强制条件与人工的工程,用植物的共生与物理学趋动的力量共同合作,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水流。
熊和狐狸
简介: 拥有比自己所需更多的东西,就是小偷吗?狐狸为了要骗取熊口中的大鱼,颠倒是非,以各种不实的理由去制造熊的罪恶感。还利用熊很胖的弱点,制造熊对自己的不满,希望他会自己让出肉来。而聪明的大熊仔细地思量狐狸说的话,并藉着提问,反转了对话的情势。让我们透过辩论了解同样的事实可以由不同的观点加以思考,而道德与伦理观也塑造了我们的思考结果。
绿色毛发四只眼
简介: 科学家宣布人类已能操作基因,创造出新的植物品种甚至是动物。然而自从细菌存在,他们便一直在突变了。于是,细菌们聚在一起嘲笑人类的基因改造技术,认为人类只不过用胡萝卜的基因创造出红色稻米,就以为自己创造了新的生命,其实细菌100万年前就办到了。他们决定要创造出有四个眼睛和绿色毛发的新物种给人类一个小惊喜。
蚂蚁农夫
简介: 谁是地球上最早的农夫呢?狮子巡视王国时发现,蚂蚁竟然会耕种,而且耕种的历史已经超过一亿年之久,他们种菇类,收集各种可以作为食物的有机废料或把叶子嚼碎来耕种。蚂蚁能让土壤肥沃,不像人类不断在消耗土壤中的养分。人类总以为自己是最聪明和最早有智慧的动物,然而,其他物种早在我们之前就已发展出高水准的自觉。人类应更了解自然界的系统怎么适应气候与生态系统的改变,以确保生命的永续发展。
斑马的空调
简介: 白蚁盖蚁丘时,为了把热气排出去会盖大烟囱,因为热空气会上升,穿过烟囱排出,新鲜空气就从地面的空隙吸进来。白蚁和斑马讨论着,人类盖摩登大楼要让热空气出去,冷空气进来,不能只靠大烟囱,应该把建筑物漆成像斑马黑白相间的颜色。因为黑色会让热空气膨胀上升,气压就会下降,而带动风,自然可以调解温度。让人类重新思考如何应用大自然的设计来解决能源的消耗,以利永续发展的社会。
大自然的五个王国
简介: 细菌单独在地球上生活了10亿年,而且不断衍生。之后陆续出现原生生物界、菌物界与植物界,最后才出现动物界。而人类很晚才出现在地球上,似乎还不知如何与自然相处,缺乏许多物种的百万年经验。只有人类有能力随心所欲生火,并把不要的东西烧掉。但其他物种却能将废物转化成另一物种的养分,让能量可以回收利用,环境永远保持干净,生命就像设计出一个聪明的系统,演化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用鼻子和耳朵去看
简介: 可以用鼻子和耳朵看吗?寓言里海豚和蝙蝠彼此发现有着特殊的感官能力,海豚可以用他的鼻子里特殊的感官能力,海豚可以用他的鼻子里特殊的雷达去看出蝙蝠怀孕,而蝙蝠也可以用他的耳朵送出声波的回波图像去看。这些动物发展出来的各种看东西方式,可以鼓励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人类中心说,并且学习以更尊重的态度来对这些物种。
只要雄鱼
简介: 池子里的小母鱼一看到穿白色衣服的人走到池边,就急忙躲起来,小公鱼觉得很奇怪。小母鱼就对公鱼哭诉着人类因为过度捕捞与需求增加,为要取得肥美的鱼,而用大量的荷尔蒙把母鱼都变成公鱼,让他们不用花费力气在生育上而变得瘦小,又用抗生素让鱼免于生病。人类却不领悟:当这些含有荷尔蒙与抗生素的鱼进到人们的食物中,不但影响自己的健康,更降低了免疫系统。
逆流而上
出版社:上海学林出版社 2014-4-1
简介: 鳟鱼看见蝴蝶像喝醉般在空中上下飞着,他忍不住问蝴蝶:“你不能直直的飞吗?”蝴蝶解释自己随着风的能量移动。而鳟鱼在强大的水流中以蛋形的头,让水回流到两旁,不但可以在水中保持不动,还能逆流而上。而且河水下流的力道愈强,把鱼往上推的力道也就愈强!鳟鱼和蝴蝶都利用身边的能量自在地移动着。也提醒人类应该更深入思考现有能源产生方式。
少偷一点行不行
简介: 约翰到教堂向神父忏悔,坦承自己常常偷东西,并表达要少偷一点,但神父回应他必须永远不再偷东西才是好孩子,否则会下地狱。约翰困惑的引用父亲工厂减少排放毒废气,却仍是在污染环境,反而成为英雄受表扬为例来反驳。重新阐释了人们对不同事情的双重道德标准与对既定逻辑的再思考。
柑橘肥皂
简介: 谁会想到不起眼的柑橘皮和糖会是我们家居清洁用品的两项革命性原料?寓言里,绵羊向驴子分享保持洁白的秘密武器,就是奶奶发明的由柑橘皮和糖制成的纯天然清洁剂,只要运用柑橘皮里的醇和可降低水张力的糖就可以完成。不但改善市售的清洁剂对水生态的污染,并解决用棕榈油制造清洁剂的需求过甚,导致热带雨林的破坏。
红色稻米
简介: 水稻们热烈地讨论着新的红色稻米家族的到来,却引发了米小姐对人类改造这种新稻米的不满,绿藻出面试图捍卫基因改造稻米的需求,表达出这种含β胡萝卜素的红米是一种进化。透过水稻和绿藻相互辨证,也让人类尝试扭转一些已经造成的伤害,观察自然体系如何运作,找出生物多样性,而不以一时的基因改造方式及速效的行销策略应急。
树糖
简介: 大树先生和甘蔗先生彼此诉苦,甘蔗被认为人类只想从他身上得到会让人蛀牙变胖的“糖”,却烧掉他含有高产量的纤维。反之,大树所生产的“糖”不会让人蛀牙变胖,人类却不用,而去改造大树基因,以便更快得到树木少许的纤维来造纸。让人类思考是否为了要符合现有产业的标准程序而忽略天然产品要发挥更大的价值?如何能更珍惜利用自然里的资源?
家在哪里
简介: 在加拉巴哥群岛上,有着全球唯一的热带企鹅,他遇上了感觉是外来客的红鹤,企鹅询问红鹤:“你是来参观的吗?”红鹤回答:“这里是我的家,只要有足够的藻类可以吃,我在哪里都可以生活。”对于他们讨论着谁才是外来种的问题,哪里才是彼此的家?并发掘出自然界的法则:“规则永远有例外”。因为自然系统有例外并充满刺激,使得我们必须时常保持敏锐与警觉。
谁最漂亮
简介: 军舰鸟和螃蟹在比谁比较漂亮能交到女朋友。军舰鸟在喉咙上吹起鼓胀的大气球嗉囊,变成又大又圆的鲜红色来求偶,因为母鸟只想跟拥有最大气球的那只公鸟下蛋。而螃蟹却嘲笑地炫耀着,自己只要用跳舞,就可以赢得一排母螃蟹想要跟他共度一夜!不同的生物会用最独特的方式,发展出自己生存和沟通的最好方式。
学林出版社 2014-4-1
学林出版社 2014年4月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