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易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作者: 于雷编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简介: 大家知道,我们很多人做事都是没有逻辑性的。这个逻辑不是指数理逻辑,一些人数理逻辑考试分数很高,但这不代表他做事很有逻辑性。
当你说一句话,当你做一件事,你知道你到底要表达什么吗?
你是否问过自己:我这样说,是合乎逻辑的吗?我这样写出来,是意思清楚的吗?
当你开一个会,当你做一个PPT,你确定你要表达的能被听众理解吗?
你表达出来后,别人理解的接近你想要表达的意思吗?
当你理解别人的话的时候,也需要这样问自己:我站的角度是不是和对方一致?
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文化背景和经历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不要称自己是很了解别人,也不要认为自己做的就是别人可以理解的。有些时候我们说出的真相并不一定是对的,有些时候我们亲眼看到的也不一定是全面的。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座千年古寺,香火很旺,寺庙里有一尊很灵验的观音菩萨。所以每天都有很多人在观音菩萨面前朝拜许愿。许愿的人在菩萨面前唠唠叨叨许下了很多杂七杂八的愿望。在寺庙里有位看门的人,他看到有很多很多的人在观音菩萨面前许了很多很多的心愿,于是他就对菩萨说:观音菩萨,你每天听这么多人唠叨这么多隐私,你坐在上面有什么感受呢?观音说:我的工作就是这样啊,就是听他们唠叨,听他们许愿。看门人说我无法想象你坐在上面是什么样的感觉。我能否坐在上面感受一番呢?也替您分担一下辛苦。观音说可以啊,这个很容易的,但是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就是坐在上面的时候你必须一句话都不能讲,无论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必须保持沉默。看门人说:这个条件很简单嘛,我能够做到。观音就抽出杨柳枝对着看门人点了三下,于是看门人变成了观音,观音变成了看门人。
看门人每天就像观音菩萨一样就坐在莲台上重复着观音菩萨所做的事情,听着许多人的许愿和唠叨,虽然有时心里憋得慌,但他仍然信守自己的诺言,一句话也不讲。
直到有一天清晨,一个很有钱的富翁来到观音面前许愿,希望他能赚更多钱,能娶更多的美女做老婆,当他磕完头转身离开的时候,钱包不小心掉在了蒲团旁边,看门人看见了忍不住想提醒他,但一想到他的诺言就闭上了嘴。
第二个来许愿的人是个很穷的穷人,她希望观音菩萨能够让她有钱给孩子看病,能够买足够的食物回家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当她许完愿望后突然发现了蒲团旁边的那个钱包,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钱。这个穷人万分感谢观音菩萨显灵让她心想事成,很高兴地离开了寺庙。
跟着进来了第三个人,他是个年轻的小伙子,正要外出远行谋生。所以他来到观音面前许愿说:我要坐船远行到外面去工作了,希望观音菩萨保佑我平平安安,一切顺利并能赚钱回来。正在这个时候,富翁发现丢失了钱包回来了,他抓住小伙子说:“我钱包丢在这里,一定是被你拣到了,你赶快给我拿出来。”小伙子说:“我刚来,根本就没有看见你的钱包,更别说拣到了。”富翁说:“现在大清早的,寺庙里一个人都没有,除了你还会有谁拣到我的钱包呢?如果你不把钱包还给我,我是不会让你走的。”小伙子掏出船票说:“你看我马上就要上船了,我真的没有拣到你的钱包,我坐的船马上就要起航了,你不让我走的话,我就要误了船、误了工作。”两人就这样争执不休。
坐在上面的看门人实在忍不住了,就说,你的钱包的的确确是掉在了这里,但钱包不是这个小伙子拣到了,是另外一个人拣走了,这个人长得什么样,出门往什么方向去了,刚走不久,你现在去找她,就可以找回你的钱包。
于是,富翁去找穷人拿钱包,小伙子去坐他的船远行。
这个时候观音菩萨出现了,菩萨对看门人说,你没有资格坐在上面了,你违背了你的诺言。看门人说:我是违背了自己的诺言,但是我说出的是一件事情的真相,让他们各得其所。我这样难道是做错了吗?观音菩萨说:富翁丢掉了钱包对他来说根本就是九牛一毛。而对于穷人来说有了这笔钱就可以为他的孩子治病,可以有衣服穿有食物吃,可以救一家人。但是这些都不重要,最严重的就是那个年轻小伙子,如果那个富人一直纠缠下去延误了他出海的时间,他还能保住一条性命,而现在,他乘坐的那艘船正在沉没。
著名的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对普及逻辑非常重视,他说了这么一句话:逻辑是不可少的,过去说一个人“不讲逻辑”是个很大的罪名,是骂人话。
“不讲逻辑”也就是不讲理,的确是骂人的话。金岳霖的语言表达得是很准确的,“过去说”三个字,也就是他看到现在不把“不讲逻辑”看做什么罪名,不把这话当做骂人了。现在“不讲逻辑”不成为骂人的话,是因为现在“不讲逻辑”的人太多了。
逻辑其实很简单。所谓逻辑,就是一个人思维决策的过程。
我们一般把人的思维决策过程分为3个阶段。
(1)分析阶段
这与一个人的知识面以及是否有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有关。例如,有些专业人士,在某些专业问题上相对有想象力,而对其他一些非专业的问题往往插不上嘴。还有些人习惯片面看问题,或者喜欢单刀直入,相对来讲行动派的或者感性的人看问题更容易片面,不善于多角度分析。
分析阶段决定了对解决问题对象的了解程度,即宽度、深度、精确度。
(2)判断阶段
分析得出的各个要素,必须清晰地理清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这里面有先后因果关系;有主次关系;有矛盾关系等。这种逻辑思维能力和一个人的经验以及是否具备正确的哲学体系(有些是天赋,有些是经历所致,和读书并不一定有正比关系)有关。
这个阶段很重要,清晰的逻辑等于把前期分析所得的要素做了轻重缓急的标记。
(3)决策阶段
这个阶段其实是对解决问题、行动计划、步骤实施、选择或放弃,做出最终决策。这里需要果断的取舍能力,就好像要你回答母亲和妻子掉在河里,你只能救一个,怎么救。还需要有很强的二八原则作为习惯。当然,如果没有前一阶段的清晰正确的逻辑,仅仅有果断的勇气,只会错得更多。
思路不清晰的人可能会在某个阶段非常强,但又会在某个环节非常弱,一般来讲这是个短板问题,只要有一个阶段不足,足以让你的思维决策能力大大的受损。
我们周围总是有些人大家会评价其很能说会道,分析问题很深刻,但是做起事来却有失水准。其实这种人虽然在第一阶段有很强的分析能力,让人刮目相看,但是在第二阶段缺乏清晰的逻辑能力,再加上第三阶段没有果敢的性格,最后还是无法在实践中很好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