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化与中华性的扞格
作者: 任军著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
简介:《现代化漩涡里的中国--他者化与中华性的扞格》的作者是任军。
《现代化漩涡里的中国--他者化与中华性的扞格》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他者化”目标在不同学术领域的表现及其讨论。主要就现代化和发展研究中的规范性认识危机、向往海洋文明而形成的海洋情结、呼唤公民社会的出现、理性民族主义的主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排洋灭洋现象等与现代化联系紧密的话题展开。值得注意的是,本部分关于“族群”理论的两篇论文,涉及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族体确认等理论问题,实际是就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认识我国国家结构形式和民族关系等重大问题而进行的细化研究,有助于我们合理判断外来理论与社会实际的冲突与矛盾。
第二部分是关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走向问题。针对学术界长期以来认为中国近代有走向资本主义的可能性的观点,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质疑,并了自己的看法,特别就历史评价上的非理性逻辑和情绪化态度以及确立“中国中心观”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第三部分是关于近代以来有关社会理想与社会发展关系的问题。主要讨论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的政治主张和未来构想,分析了近代仁人志士强烈的超越西方的思想倾向和富国强军的渴望,从而证明,自中国古代社会以来就有一股向往某种公有制社会的思想传统,并在近代国家道路选择的思想冲突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定向作用,这是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思想源泉和文化基础,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第四部分是关于中国政治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后发性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就意味着它是一个人为组织的过程,因此,国家制度的选择和确立成为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本部分针对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上的许多看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就古代社会的政治传统、权力结构、治国理念、制度形态、乡村政治制度等深入研究了政治现代化的文化基础,为我们深入把握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形成提供了一些认识参考。
第五部分是关于“中华性”的内涵及其生成的一组论文。特别是就乡土文化与中国的现代化、中华文明的性质、资本主义萌芽的走势、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政治权力与经济发展、庞大的人口规模对现代化道路选择和模式确立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与学术界流行性看法不同的认识和观点,深入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发展道路的文化底蕴,从而说明只有立足于中华性才可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本民族的现代化道路和有效的发展模式,为理解我国现实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学术理论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