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肆浮沉:扬州名店
作者: 余志群编著
出版社:广陵书社,2006
简介:市有市令。中午击鼓三百下开始贸易,日落前三刻击钲(铜乐器)三百下
,停止贸易。市内的店铺叫“肆”,出售同类货物的肆集中在一个区域内叫
做“行”,行有“行头”,负责对官府纳税等事务。后汉时期,民间已流传
这么一句话:“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可
见传统的“士农工商”的排序,在求富这个范围已发生逆转。再有,古者为
市,一日三合;后因人货殷繁,改一日四合。这新增一合可能是早市,亦可
能是夜市,但不管怎样,都是商贸发展的推动。唐代的扬州,得益于隋炀帝
开凿大运河的便利,已发展成为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为商业的发展创
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相传宵市桥就是因为隋炀帝在此设夜市而名,清宗文
鼎赞云:“河桥尚忆繁华夜,小市春灯煮百羊。”天宝二年(743)扬州大明
寺高僧鉴真准备东渡日本置办的物品中有佛经、佛像、漆器、铜器、玉器、
香药以及各种农产品达600多斤,反映出当时的扬州已是百货云集的大商业
都市。但扬州的“繁富甲天下”,还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天宝十四年(755)
安禄山叛乱,北人大批南下,近的到江淮之间,远的到江南躲避战乱。扬州
人口急增,直到晚唐。罗隐《广陵乱妖志》说:“富商巨贾,动逾数百。”
大历贞元年间(。766—805)扬州有个女老板,人称俞大娘的,“航船最大,
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
至淮安,岁一往来,其利甚溥。”(《国史补》)至于反映扬州繁华的诗句更
是不胜枚举:“夹河树苍苍,华绾十里连。”(韦应物《广陵遇孟九云卿》)
“月明街廓路,星散市桥灯。”(张祜《庚子岁寓游扬州赠崔荆四十韵》)“
山映南徐暮,千帆入古津。”(卢纶《泊扬子津》)在这个熙熙攘攘、呵气成
云、挥汗如雨的江淮首善城市里,最活跃的是盐商,其次是茶商,再次是珠
宝商,还有药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唐政府规定的日落前三刻贸易停止
已不能严格执行。“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便成了形容扬州
夜市繁华的名句。相对而言,唐代的长安是个封闭古城,居民住在一个个坊
的中间,门朝坊里,背面对着大街。商业只在“市”中进行,不是到处都开
店铺,日中击鼓而开市,日落鸣钲而落市,由官吏管辖。大街上也一样,日
落时街上鼓擂动,行人就不能再在街上逗留。开成五年(840)一份关于长安
设夜市的文书到了龙案上,文宗先倾听诸爱卿的良策,又提笔沉思许久,最
后朱批:“京夜市宜令禁断。”一下子把长安夜市给否定了若干年。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