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字学
作者: 刘志成著
出版社:巴蜀书社,2003
简介:语言是原生文化,语言包括形体语言、有声语言及较晚的有形符号语言,从这个广义的语言概念上说,语言与人类进化同步。人类掌握有声语言是个漫长的渐进过程。一般认为,人类在有声语言完善之前存在着以形体语言为主的阶段。从澳洲猿人化石推测其上喉道形状,还不会说话。距今二十万年至十万年(旧石器中期)的尼安德特人(一八五六年发现於德国西部杜塞尔多夫附近尼安德特河谷的一个小洞里)的颅骨,前额低平,眉脊显著,脑容量一千二百三十毫升。现代古人类学家据以模拟的上喉道,还不能够发出现代人的全部语音,只能发出简单的音节,中华大地上晚期的北京人和马坝人相当於欧洲的尼安德特人,有声语言的功能还不够健全。我们推测旧石器末期山顶洞人的有声语言可能已经比较发达。有人根据《韩非子》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构木为巢”所记的传说,而以为其说能传下来,推测发明人工取火和树上搭屋的时代已经有了较发达的有声语言。人工取火、树上建屋可能出现在旧石器末期,或新石器初期,与前边我们的论述时代相合。但是传说未必就是事物发生时流传下来的,不能排除後人的臆测。把这种材料列人证据是不适宜的。
语言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形体语言为主辅助以不分音节的语音(大概是旧石器早期),不完整的有音节语言舆形体语言并重(可能是旧石器中期),较为发达的有声语言辅助以形体语言(推测是旧石器末期)。旧石器时期的古人类信息交流,形体语言估重要地位的阶段,受形体动作区分特徵的限制,“词汇”不可能丰富,更谈不上什么语法结构,是不可能产生记录语言符号的。但是形体语言的某些示意的形体,可能是象形字的来源之一。交字甲骨文像一个正面的人形两腿交叉,用双腿交叉表示交的意思就可能是形体语言的一个词。类似的有正面的成年人是大、双手对举是共、双手叉腰是腰等。至於止、手、目、舌(口中吐出有纹理的舌)、自(鼻)、口、面更可以直接用身体的有关部份来表示了。
这次讨论比清末那次深入细致得多,对拼写、连书、加声调方法等都涉及到了。讨论的直接成果是由刘复、赵元任、钱玄同、黎锦熙、林语堂、汪怡等人议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中国语统一筹备会公布,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九月复由民国政府大学院正式公布。遗套罗马字母注音比民国初年教育部审议章炳麟按“取古文籀迳省之形”原则所拟定的三十九个注音字母严密多了。
三十、四十年代,全国处於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战争中,文字改革讨论没有形成高潮,但舆论和实践工作都没有停止。十月革命後的苏联,在列宁的倡道下,开始研究汉字的拉丁化问题,参加的人有苏联漠学家郭质生、莱赫捷、史萍青、龙果夫以及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萧三等人,他们拟定了方案,几经修改。一九三一年九月在苏联海参崴召开了中国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汉语《拉丁化新文字的写法》。在苏联,遭个方案曾在远东地区中国工人、撤退到苏联境内的抗日义勇军中传习;在国内,由於鲁迅、叶籁士、陶行知等人的提倡,成立团体、出版读物、开班教学,在民众中推广。特别是在解放区,随着解放地区的扩大,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有些部门、行业甚至使用到一九五八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
一九三五年初陈望道等人发起成立上海手头字推行会,推行手头字。遗一年的二月,上海文化界蔡元培、邵力子、郭沫若、陈望道、陶行知等二百人和十五个杂志联合署名在《太白》等报刊上发表了《推行手头字缘起》,以及第一期推行的三百个手头字,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写简化字的活动。这些手头字很大一部份被後来的《汉字简化方案》所采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还开始了汉字心理研究。其中较著名的有刘廷芳於一九一六年至一九一九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试验,和艾伟一九二三年在华盛顿佐治城大学的试验。目的是通过识记、再认、看写等过程,判明汉字形、音、义关系及形、音、义对学习汉字难易的影响。艾伟著有《汉字问题》、《汉字之心理研究》、《汉字音义之分析研究》等书,从心理学角度对汉字进行试验,结论是简体字优於繁体字。艾伟是汉字心理研究上有重要影响的学者。
五十年代辟於汉字改革的重大成果,有一九五六年一月国务院正式公布包括两批简化字的《汉字简化方案》,以後又公布了第三批、第四批。尽管有少数简化字简化不当,但总的来说,成绩是主要的,一九五八年二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音方案》,使汉字注音走上了科学轨道,对识字、辞书编写、国家标准、拼写外来词语、汉字走向世界,都有重要意义,
六十、七十年代大陆狂热的政治运动使一切都停滞了。
到八十年代,中国大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党和国家加强了重大决策的科学论证,汉字的研究也和国家的所有事业一样,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走路任务落在了两脚,人的奔跑能力并不比古猿差。
例18)字形是金文走字,像人摆臂奔跑,下一止字表示跑时见一足趾著地,本义是跑,《说文·走部》:“走,趋也。”现代汉语词义转移,走由奔跑义变成了行走。走是人的重要行动,与走有关的词语很多,由本义奔跑引申为前往、通向、走开、失去、泄漏等,飞沙走石、走马看花(或走马观花)、走马赴任(或走马上任、走马到任)中的走是跑,行尸走肉、走投无路的走是行走,走漏风声的走是泄漏。
舆走古代意义相同的另一个字是例19)字形金文奔字,也像人摆臂奔跑之形,下面以三个足趾会意跑得迅速,《说文·天部》:“奔,走也。”
人直立,下肢比古猿长,腿部关节也灵活多了,蹋、踩、蹬、跳、盘、跪、扫。
例20)字形是交字,像人两条腿交叉而立,《说文·交部》:“交,交腔也,从大,象交形。”由人腿相交引申为二物接触、交错、结交、性交、交换、交互。交子,是宋代蜀人首创的纸币,用与纸面相等的铜钱做保,到时可凭交子换钱,交子之交是换的意思,
由於劳动使古猿前後肢分工,进化成为手和脚,产生了直立人,直立人是由猿进化到人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例1)字形是人字,是人的侧立之形,《说文·人部》:“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胚之形。”直立是人大脑发达的生理前提,只有直立起来,才能成为天地间性最贵的高等动物。人的出现是自然演变史上的伟大里程碑。人,不但适应自然环境,而且改变和创造自然环境,乃至於未来改变和创造辽阔的宇宙空间。只要人类友爱团结、和平建设、发展科技,一定会有光辉灿烂的前程!
侧立形是人,正立形是立,例2)字形是立字,像一个正面的大人站立在地上,《说文·立部》;“立,住也,从大立一之上。”由站立引申为建立、竖立、订立、确立、扶立等,
直立後的人可以凭借他物增加自己的高度。
例3)字形是壬字(ting),像侧立之人挺立在土块之上,本义是挺立,後来增加形旁写作挺,引申为生出、突出,《说文·壬部》释:“一日象物出地挺生也。”是引申义。注意,壬和壬是两个字,王(tǐng)、壬(rén),前者底横长,後者中横长。
直立人的足部灵活,有时可以提起足跟仅凭借前脚掌支撑全身而增加高度远望。
例4)字形是企字,像侧立人提足远望,《说文·人部》:“企,举踵也,从人止声,”应是会意兼形声字,《漠书·萧望之传》:“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又指站立,引申为盼望。
人直立後,头部转、倾都较为灵活。直立人头部在人的最高处。
例5)字形是元字,从人从二(上),人之上会意为首,是元字本义,《孟子,滕文公下》:“勇士不忘丧其元。”现代汉语复音词“元首”是同义并列结构。《说文·一部》训“始”是引申义。
手脚分工、人的直立,特别是创造性的劳动,必然促进人类思维的发展,从而使人类大脑容量增加,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大脑重量只有四百到五百克,而人类一般是一千三百到一千五百克。
例6)字形是页字,像人跽跪的身体和发达的头颅侧梘形,本义如《说文,页部》所释:“页,头也,”所以从页部的字都与头有关,现在一页书的页,古代写“叶”(树叶的叶,今天简化用同音的叶代替)。
例7)字形是首字,是页字省去身体部份,与页的本义相同。头是人的全身指挥者,故引申为首领、首要;直立後首在人的最高处,又引申为顶端、首先、首创。首尾相应的首是指军队的前卫,首屈一指的首是首先。
人由於直立,增加了高度,视野更加开阔。
例8)字形是见字,像人眼目平视有所见之形,《说文·见部》:“见,梘也。从儿从目。”由看见引申为会见、拜见。看的东西多了则经验丰富,又引申为见识。被看见则是现,见、现古今字。
人还可以凭借他物来增加高度以望远。
例9)字形是望字,像人立土上注视远方之形,上部所从之臣字是目竖立之形表示注视,下部人立土上即王(tǐng)字,与壬癸字不同,今楷化不易区别,壬癸之壬中横畏,立土上之壬底横畏。後来此字增加形旁月,以望月会远望之意。又用声旁亡代替了臣,今字写作望,本义是远望,引申为盼望、声望及每月旧历十五月满之时。
语言的产生与古人类的体质进化、文化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脑容量的增加和发音器官的改进是语言产生的生理基础。人直立之後,鼻腔、口腔与呼吸道成为直角,声带位置比猿类下降,颚、舌、唇参予发音,在喉、鼻、口各部位自由阻塞气流,音色、音高、音量变化丰富。
例23)字形是金文息,从自(鼻的象形)从心,古人以为气生於心而出於鼻,本义是呼吸。呼出的气流是发声的“基本原料。”由呼吸而引申为叹气和时间短暂。人劳累气喘吁吁而要调整呼吸,故又引申为休息、停止。呼吸得以延续生命,又引申为孳息、利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