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材料导论[电子资源.图书]
作者: 刘江龙著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
简介:本书主要介绍环境材料科学与技术及其发展方向,内容包括:材料对环
境的影响,环境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关系,材料的环境负荷及其评价方法和应
用,环境材料的基础及其分类。全书共分5章:1.导论(环境与材料);2.化
学元素的环境特征;3.材料的环境负荷;4.材料的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5.环境材料基础及其分类。
本书可供金属材料、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工程、材料加工、汽车、
机械制造、工模具、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行业从事科研或生产一线的
科技、管理等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大学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研究
生参考。本书的观念新颖,所有关心地球资源、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的人都有可能成为其热心的读者。
片断:
事实上,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文明,即人类一直在单
方面地消费有限的石油、煤炭、金属和其它资源。从自然环境的角
度看,对于人类所需的金属材料而言,实际上存在两个有限性。第
一个是地球所含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即金属材料资源不是可以
无限开采或取之不尽的。第二个是地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量是有
限的,即在制造、提取、使用、再生材料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废弃物,
如二氧化碳、废高炉渣等,地球表层并不是可以无限地容纳和消化
它们。
现实要求人类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重新评价人类过去的
开发材料、使用材料、研究材料的活动。在现代文明社会,人类既
期望获得大量高性能或高功能的各种材料,又迫切要求有一个良
好的生存环境,以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并使文明社会可持续发
展。但是大规模地生产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材料总是意味着在一定
程度上损害生态环境,因而研究人类发展和生存所必需的材料及
其工程技术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已引起材料科学工作者的关注和
重视。人们开始更新忽视生存环境,单纯追求高性能、高附加值的
材料发展的思路,探索发展既有良好性能或功能,又对资源和能源
消耗较低,并且与环境协调较好的材料及其制品。
1.2环境材料
1.2.1环境材料的概念
在1990~1991年间,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教授山本
良一在研究材料与环境间的关系时指出:以前的材料工程学的基
本出发点是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在性能和功能。从环境
的角度出发,山本良一教授提出了环境调和型材料的概念。译成
中文为“与环境协调材料”或“环境意识材料”。通常简称环境材
料,英文单词为:ecomaterials。
环境材料可以定义为那些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与环境具有
良好的协调性的材料。在这里涉及几个基本概念:(1)所谓与环境
具有良好的协调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材料具有低的环境负荷值
和材料具有高的可循环再生率。事实上开发或生产一种材料而不
产生环境负荷值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寻求相对较低的环境负荷值。
另一方面,这种材料作为一种资源还应当充分地循环再生,以达到
材料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材料具有高的可循
环再生率本身就是具有较低环境负荷的表现形式之一。(2)作为
一种材料,如果不考虑其性能或功能,仅追求其与环境的协调性,
那么这种材料对于人类而言本身没有多大的存在价值。所以在定
义环境材料时必须考虑这一基本因素。(3)应考虑材料寿命周期
的全过程。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材料的寿命周期是指从
原材料获取、生产、加工、使用、再生、废弃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如
有些高分子材料在其制备过程中,其环境污染相对较小,而在其废
弃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很大,如果从这些材料的某一过程来看
它们是与环境协调的,但其全程就不一定了。显然环境材料的定
义包含了三个内容。它既满足了人类对材料的基本要求,同时也
表达了人类对环境的关注和重视。根据定义,环境材料的本质特
征在于其寿命周期的整个过程中具有低的环境负荷值。
上述环境材料的定义是由重庆大学首先提出来的。在过去很
长一段时间里,环境材料的概念是模糊的,含混的。环境材料的倡
导者山本良一教授最早认为环境材料是那些环境负荷减至最低,
再生率增至最大的材料(1993年10月)。并进一步指出所谓环境
材料,它与传统材料明显不同,它是赋于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
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或者说是指那些直接具有净化
环境、修复环境等功能的材料(1994年6月)。同年9月,山本再次
提出上述观点。但是他又认为环境协调材料是一个指导性的原
则,其目的是防止对环境的损伤;在人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的保
护;和保证材料有较好的性能(1994年10月)。1995年4月山本再
次提出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最低环境负荷和最大再生率的材
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