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lectures on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作者: 刘致平,李乾朗著
出版社:艺术家出版社,2007
简介:十六處海峽兩岸古建築的隔海對話?十六篇兩岸當代建築學者的宏觀與微視
結合敘述、研究、墨線圖與實景照片,圖文對照兩岸古建築研究的梗概始末
中國古建築的研究,近幾年來成為顯學,不但各地民居古建築陸續被調查出來,理論性的研究也有豐盛的成果,其中不乏精闢之著作。隨著中國經濟力的崛起,對傳統文化也重新建立了自信。特別是建築史的研究可為創作奠下理論基礎。近年來對中國古建築的研究與觀光旅遊的蓬勃發展,正引起一股學習的熱潮。本書著者為劉致平、李乾朗。李乾朗為台灣著名的建築史學者,著有《台灣古建築鑑賞二十講》、《古蹟新解》等三十餘種。劉致平是第一代建築史工作者,在三○年代參與中國營造學社,著有《中國居住建築簡史:城市、住宅、園林》。《海峽兩岸古建築十六講》結合了劉致平有關古建築著作手稿,加上李乾朗在台灣所作的古建築的研究成果,共同結集而成。書中加上許多古建築、墨線圖及彩色實景照片。
這本《海峽兩岸古建築十六講》合集,算是兩岸兩個世代關於古建築研究的一個呈現,兩位著名學者為您講授古建築的內涵與精華,可供比較在地觀察的角度與視野,是引導讀者認識了解古建築的重要參考書。
■作者簡介
李乾朗
1949年出生於台灣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系畢業。
歷任大唐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師、山耘工程顧問公司規劃師、《建築師》雜誌主編,曾任教於淡江大學建築系、東海大學建築系、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及景觀建築系、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研究所,教授中國建築史、台灣建築史、古蹟欣賞與維護、文化資產等課程。近年工作以著述、教學及擔任政府文化資產部門諮詢或審查為主,亦應邀擔任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相關古蹟、華人廟宇修復顧問及推動兩岸建築考察與交流活動。
著作包括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獎的《爸爸講古蹟》、《古蹟入門》、獲巫永福文學評論獎的《二十世紀台灣建築》、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的《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等近四十本,以及共逾百篇的建築相關論述與研究報告。
■本書目錄
/中國部分/
序文 於平實處見精奇-對劉致平先生學術風範的再認識/王世仁
第01講 憶中國營造學社-第一個研究古建築之學術團體
第02講 西安西北郊古代建築遺址勘察初記-漢朝明堂辟雍出土
第03講 內蒙、山西等處古建築調查紀略-首開喇嘛建築研究先河
第04講 西川的明代廟宇-四川地域特色的寺廟研究
第05講 趙縣安濟橋勘察記-中國現存年代最古老的石拱橋
第06講 北海靜心齋的園林建築-林徽音心中最喜愛的北京園林
第07講 中國名塔-中國古代的高層建築
第08講 古建組勘察總述-古建築田野調查經驗
/台灣部分/
第09講 艋舺龍山寺的建築-一座見證台北市史的泉州風格寺廟
第10講 鳳山縣舊城-台灣年代最古老的土石造城池
第11講 淡水鄞山寺-閩西汀州移民廟宇
第12講 新竹潛園-清代台灣文人雅士園林之典型
第13講 彰化節孝祠-台灣現存唯一供奉節孝婦女祠堂
第14講 打狗旗後砲台-欽差大臣沈葆楨所建洋式砲台
第15講 基隆清代鐵路隧道-劉銘傳在台灣的鐵路建設僅存之古蹟
第16講 淡水理學堂大書院-馬偕所建台灣最早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