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访谈录与研究论文集
作者: 单德兴著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简介: 在华裔美国作家中,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无疑是自20世纪70 年代后期以来,最令人瞩目的一位。其作品畅销于文学市场目普获好评。至于她在美国文学/文化研究中的地位与分量,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一次访谈中,汤亭亭引用两位美国东部教师的话说:“我是当今活着的作家中,作品在大学被讲授最多的一位。”(Melus68)《亚裔美国文学书目提要》的编者张敬珏(King—Kok Cheung,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1988)接受笔者访谈时也指出:“汤亭亭的《女勇士》是美国大学校园中,在世的美国作家的作品中最常被采用作教材的。”(本书《钩沉与破寂:张敬珏访谈录》315)而根据汤亭亭本人及访谈者的说法,她的作品不但跨越了大学里文学研究的范畴(讲授她作品的除了文学系之外,还包括美国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妇女研究、黑人研究等),连美国高中也有讲授她作品的(Melus 67)。此外,近四十年来的美国文学史代表作 ——艾理特主编的《哥伦比亚版美国文学史》(Emorly Elliott,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1988)中,除了韩裔美国文学批评家金惠经有《亚裔美国文学》(E1aine H.Kim,“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811—21)的专章讨论之外,此章及全书计有八处提到汤亭亭和她的作品。至于多年来以“重建美国文学”为职志的劳特(Paul Lauter),在以修订主义的观点所编辑的两巨册《希斯美国文学选集》(The Heath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1990)初版中所收录的华裔美国文学作品,除了拘囚于天使岛(Angel Island)的早期华裔移民在木屋板壁上的题诗之外,就是汤亭亭《女勇士》中的《白虎》(“White Tigers”)一章(Ⅱ; 2095—2115)。因此,汤亭亭在许多美国学者与读者心目中,俨然成为华裔美国文学的代表。 就美国文学建制与文学典律而言,至少近半个世纪以来给人的一般印象是以白人、盎格鲁一撒克逊族、新教徒、男性、东岸为主流,而生长于美国西部加州的华裔第二代女作家汤亭亭恰恰与上述的文学典律完全相反,并能在短期间声势如此壮大,在市场价值和学术建制两方面得到相当稳固的地位。她之所以能在通俗的文学市场及严肃的学术研究中都受人瞩目,其社会、历史、政治及文化脉络当然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对于种族平等和性别平等的诉求,以及此诉求在学术、政治、社会诸脉络中逐渐得势密切相关(20 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崭露头角的汤亭亭作品就经常被视为60年代的产物)。她成名的另一个重大因素,无可讳言的,则是身为作家的汤亭亭善于利用个人特殊的双文化背景(bicuItural background),以主流社会的语言(英文) 来运用/据用、转化、改编、重组甚或扭曲主要是听自母亲的、具有异域色彩的“故事”。她的这种手法曾被一些人批评为投白人之所好、迎合美国主流社会对在美华人的刻板印象。换言之,相对于美国白人男性霸权的主流社会及文学典律,汤亭亭的作品提供了异域、异族、异性、异文化的色彩。与此息息相关的当然就是她的文化认同/属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