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日记:二年级的美羊羊
作者: 单瑛琪
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4年07月
简介:
这里记录的全是二年级小宝小贝们呜呜哇哇、咿咿呀呀、叽叽喳喳、AABB的校园里里外外的生活。就像一年有四季,这本书里装着二年级时金黄的秋天。
上了一年学,已经很会玩老师教学生的游戏了,休假在家,就玩这个。告诉你我为什么不哭了,因为我知道奥特曼哭时会浪费汽油,汽油是它身体的一部分,奥特曼哭时都浪费了身体的一部分,我要是哭也会这样的。我想知道有没有魔鬼训练学校能让我当上科学家,爸爸说没有那样的学校,不过,成为科学家的机会还是有的。我跟傅老师不像跟和老师那么熟,我跟乘法也不熟,我不会写“乘”字,我问了一遍不会写,再去问了一遍还是不会写,后来傅老师说最后告诉我一次,我就会写了。
【编辑推荐】
“我的**本日记”是由妈妈单瑛琪和女儿汪奕蒙共同完成的亲子日记。
“我的**本日记”五大看点:
快要进入小学的孩子看这本书,可以从中了解小学生活,这可是*好的幼小衔接教育。
刚上学的孩子看这本书,可以在书中看到自己的身影,有助于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并向小主人公学习不断努力进取。
已经上完小学的孩子看这本书,可以勾起对于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父母亲看这本书,可以反思自己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老师看这本书,能了解孩子,并理解家长的紧张心情,引导家长积极配合,使孩子热爱学校生活。
不可不读“我的**本日记”的四大理由:
一、*原生态的校园生活全纪录
“一年级小豆包,一打一蹦高,二年级大辣椒,辣死小豆包……”如果你是刚上学的小豆包或者是已经上了一年学的大辣椒们的父母,一定听过孩子们说这样的顺口溜。记录在“我的**本日记”里面的事情,也是发生在每个中国小学校园里的事情。有个一年级孩子读了这本书感慨说:“哎呀,这里面的刘海洋跟我的铁朋友很像。铁朋友就是影子一样老在一起的同学。这里面的很多人我们班都有哎,可是三班的有个学生跟我争,说这写的是他们班的事。”
这也是孩子们爱读“我的**本日记”的理由。
二、见证孩子的成长,了解与他们的相处之道
在陪伴孩子上学的日子里,你会渐渐了解:哪个像小羊乖乖这样的女生不想当班长呢?当不上班长当小组长也行啊,小组长实在当不上,那当个值日生也行啊……反正人家一心想当好学生,所以很努力啊,下课都不出去玩,整天抱着扫帚,都成扫地大王了;哪个像花太狼这样的男生不是尽量管住自己的呢?人家也努力了,可是一玩起来就忘了写作业的事,搞得三天前的卷子还没答呢。人家喜欢去女生那里惹事生非吗?拿毛毛虫吓她们也不是什么大事啊,让她们勇敢起来不好吗?人家也帮助她们啊,下雨时伞让给她们用,别的班男生欺负她们,人家也出面啊。
孩子的这些烦恼和快活,也许你没有过多留心,如果在“我的**本日记”里再一次看到,一定会勾起你许多美好的回忆;如果你正在和孩子一起经历这些烦恼和快活,这些故事所蕴含的力量也能帮你找到与孩子的相处之道。
三、培养孩子健全人格,成就美好未来
现在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是每个家庭的中心,因为受到的关注太多,他们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别人的感受,不能和别人很好地相处。书中的小主人公很快适应了小学生活,她还非常积极进取,一直盼望能做班长,全书以此为主线,展现一个活泼努力的小女生形象。尽管烦恼不断,但她非常努力地想要实现这个目标,也确实在一点一点地取得进步:运动会上代表班级去领奖状;数学考了100分;做了小组长;为班级做贡献;既遵守纪律,又学习好;做扫地大王;做像班长做的事情;得了优秀学生的奖状……
每个孩子都是这样痛并成长的,有了小主人公那样的心态,孩子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本励志书。
四、阅读童年趣事,自然学习写作
对于成人来说,“我的**本日记”是实实在在的亲子日记,写亲子日记是现下妈妈们*热衷于参与的育儿活动之一,不仅能见证孩子的成长,自己也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再一次成长。
对于孩子来说,“我的**本日记” 已被许多老师和家长作为作文教育的范本,原因就在于,故事都是孩子们每天经历的故事,写作的视角是*原生态的儿童视角,抒发的是孩子*真实的生活感受,孩子读了此书对于写作产生了自然的亲近感,也可从中学到实用的写作技巧。
书写“我”小的时候。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得主、“小布老虎”童书品牌创建人、畅销书《小猪唏哩呼噜》编辑倾情奉献,不一样的成长日记,让你不再为写日记犯愁!
当当网五星童书,中国少年日记**读本
*原生态的校园生活全纪录,被家长誉为“小学生活说明书”
在阅读中回味童年趣事,学会写作不用愁
新年更多新栏目,踊跃参与赢大奖
16开全彩印刷
适读年龄:幼小衔接、小学低年段
这是一套日记体儿童小说,用**人称的叙述方式,从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发生在校园和生活中有趣的故事。这些日记见证了小嘎豆的惊世骇语,见证了小豆包的成长秘密,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写日记,还可以让家长从中了解孩子们*真实的校园生活,看到家长的种种焦虑。由于作品描写十分真实,贴近小学生生活,被许多家长誉为“小学生活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