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5 项 “印会河” 相关结果
中医基础理论
作者: 印会河,童瑶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简介:《中医基础理论》系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之一,是深入研究和阐述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全面而详尽地介绍其概论、理论、观点的渊源、沿革及其发展的一部重要的教学参考书。该书自1989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曾多次重印。本次修订,是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当前中医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在保持原书的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对原书的内容进行扩充、修改和完善,并注意吸收现行统编教材的优秀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 本书分为绪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气血精津液、经络、体质、病因与发病、病机、养生与防治等八部分。其中,“气一元论”、“体质”和“养生”为新增加的内容。为了拓宽不生的信息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现代研究中着重介绍了近10年研究的概况和进展。同时,每章末附有主要参考文献和复习思考题,以供读者参考。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代表了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面的最高水平。不论是对中医高等院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还是中医本科高年级学生及硕士、博士生深入学习中医基础均有很大裨益。
印会河中医学基础讲稿
作者: 印会河著;吉凤霞整理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简介: 印会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曾任全国统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第5版的主编。他饱读各类中医经典,在学术上有深厚的理论功底。 本书是印老在20世纪70年代末给北京中医学院师资进修班学生授课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书中绪论、王要介绍中医学基础的内容、特点及任务。 第一-四章及第七章主要从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与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预防和治则方面阐述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五-六章主要阐述诊法,辨证等中医诊断学的内容。其中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论述独特,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与现用教材不同,反映了印老在外感热病辩证方面的观点。 全书每章后附有小结,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本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对初学中医人员学习理解中医理论体系会有很大裨益。本书可供各层次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人员参考使用。
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作者: 印会河编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简介: 《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不仅阐古扬今,也纳入了我从医多年的心得体会,既可供广大中医、西学中者学习参考,亦可作为临床、科研工作者参考,同时可供中医师生研读。早在1983年,我参阅大量中医古籍,结合个人多年的临床心得,撰成《中医内科新论》一书,经多次印刷,仍供不应求。经过20多年的临证检验,很多读者都认为该书简明、实用,在实际临床中对各级临床中医师有指导意义。 近20多年来,中医内科与西医在临床上有了更广泛的结合,其理论更加丰富,而我们也积累了更多的临床病例。在广大读者的热情鼓舞与支持下,为了使《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更具时代意义,根据多方意见,在我本人、爱妻孙启基及门人弟子们的共同努力下,对《中医内科新论》做了全面的修订而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本次除了保留原书的风格特色外,又增加了一些在实际临床中的心得。 《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内容分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分别以“总论”和“各论”的形式写出。总论以中医传统理论为主,各论部分则按系统分类的方法,在恪守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辨证分型。 《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重点介绍的“抓主症”处方,是我家传、师承及临床60余年的心血结晶,并且在《中医内科新论》原书的基础上精炼了核心理论,补充了新的内容和很多治疗疑难重症的典型成功病例等。 新增的“治疗失眠十法”,是经过临床反复验证、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即便是我在美国讲学期间,也同样治愈了很多这类患者,疗效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又如在日本讲学期间,讲述的“中医药治疗头痛的经验”也写进了《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本次重新整理了部分在国内各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以附论及病例的形式出现。这些都是我近20多年来在中医临床工作中新的学术观点和治疗方法,如“论肺痿和肺痈”、“论肝性腹胀”、“论清理肠道方”及“论疏肝散结方”等。
作者: 印会河著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001重印)
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它的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病因和病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学习中医中药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药学的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 本教材是由卫生部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和审定,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针灸专业使用。
印会河医论医话
作者: 印会河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1年01月
简介:
印会河教授是中央保健医、首都国医名师,也是我国*批中医教授,*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曾先后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中国北京’同堂杯‘中医药工作60年特殊贡献奖”。曾到日本、美国、欧洲进行学术交流,受到高度赞誉,为中医走向世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在中医学术研究方面,他强调“继承不泥古,发展要创新”,在中医理论方面多次提出了自己的创新观点。他的主要观点有“抓主症”、外感热病新论。在临床上他主张中西医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中医要现代化。在诊疗方面,尤其擅长治疗外感热病、内科疑难重病,治愈患者众多,临证屡创奇效。是一位具有深厚中医理论功底、独特学术风格和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家。
作者: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印会河理法方药带教录
作者: 徐远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随印会河侍诊记
作者: 韩仲成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10-1
印会河学术评传
作者: 张镜源
中国盲文出版社 2015年12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基层中医师临证便览
作者: 金汉明著;金建刚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中华中医昆仑.第十一函.八,印会河卷
作者: 张镜源主编;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著名中医临床家惯用方精选.2
作者: 杜惠芳主编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001重印)
侍师襄诊传心回忆录
作者: 王世民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年0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