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3 项 “史长银著”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工厂现场物流改善=Logistics improvement of factory field
作者: 史长银著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2008
简介:本书从仓库里的物流、生产线上的物流、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PMC)信息层面的物流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老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了一千多篇(部)作品,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老舍的作品尤以长篇小说著称,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当他开始创作时,新文学作家中还很少有人撰写长篇,他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最早的作者之一,为开拓这种体裁作出了贡献。而他的中短篇小说也不乏绰约多姿、意味深长的优秀之作,如《断魂枪》、《上任》、《柳家大院》、《马裤先生》等篇,或深沉厚重或幽默风趣或诙谐讽刺,都写得各有特色,其艺术构思的精致和题材的宽广,有的还胜过长篇作品。此外,老舍在剧作方面也留下了许多传世经典,《茶馆》、《龙须沟》等均为中国话剧的扛鼎之作。 为纪念老舍诞辰110周年,隆重推出《老舍小说精汇》。本书为系列之一,收录的是《文博士》和《阳光》两部作品。
Performance manual for TPM field
作者: 史长银著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2006
简介:TPM理论起源于美国,完善成形于日本。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进入中国,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TPM风格。一种是由韩国企业带入的设备型TPM;一种是由日本企业带入的改善型TPM。这两种TPM全都来源于日本以八大支柱为核心的TPM体系。只是在开展的方式上有所偏重,设备型TPM重点在设备保全支柱上,人才育成、个别改善等支柱略嫌简略;而改善型TPM重点在个别改善、人才育成支柱上,在设备保全方面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两种不同的TPM中,韩国和日本各自加入了自己的特色,比如设备型的TpM对设备保全制定严格的标准书和操作手册,充分体现了韩国企业重视标准化的特点;而改善型TPM从名字上就可以体现出日本企业强调改善的精神。虽然它们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推行各自TPM的韩、日资企业,他们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中国企业历来注重借鉴外部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在近年来很多大型企业开始导入TPM活动。希望能像韩、日企业一样获得成功。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困难重重难见效果,问题的根源在于对TPM的片面认识、引用和对韩、日经验的生搬硬套上。忘记了企业本身的基础与对方的差距,总想通过直接引用别人的经验一步到位,于是在推行TPM的方式上也全盘照搬韩、日企业的经验。结果发现很多在国外或外资企业实行得非常好的方法,在中国企业中根本执行不了。韩、日企业可以从一两个支柱入手实现TPM挑战极限的整体目标,正是因为其管理基础高度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企业本身的基础已为TPM的导入创造了一个执行平台。而中国企业因为管理基础的薄弱,对于TPM就像一台586电脑想装入先进的应用软件一样出现不兼容现象。对于这种不兼容,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和更新硬件。所以中国企业推行TPM的关键是“从基础做起、全面开展、长期坚持”。不要总想走捷径,必须按TPM活动的八大支柱的要求从设备、改善、品质、培训、安全、事务等方面全方位推行,一边完善基础一边进行改善和提升。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真正实现TPM全面生产保全的目的。 本书融合了韩国和日本TPM活动各自的长处,以全新的视角,向读者介绍经过实践检验的TPM活动方法和推展步骤,其中包含了作者多年来在中国企业中指导推行TPM的经验,在可操作性强的基础上,坚持TPM八大支柱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希望给不同的企业一个全面了解和选择运用TPM的参考依据。因为只有全面认识了TPM活动,才能根据自己企业的不同特点进行选择和改进。 首先,本书坚持用事例介绍方法,以图片体现TPM带来的直观效果,在书中运用了将近140幅现场图片,以及作者在外企工作中和在航天、钢材、卷烟等大型国企中指导TPM活动积累的标准文件和优秀做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给读者,使推行TPM的企业和员工在书中能各取所需,直接引用。这就是本书取名为《TPM现场执行手册》的原因。 其次,本书解决了长期困扰TPM推行活动的一个难点问题,就是对TPM活动很难从整体上进行有效的评价。书中第三篇重点介绍的TPM三级评价体系,将班组、部门、专业组的TPM业绩效果通过一个评价标准,一份评价表格,用“三合一”的方法,对TPM各阶段的成果以达成率的方式进行评价。这也是本书努力结合中国企业现实情况的一大创新。 另外,从TPM彻底消除浪费的目标入手,书中重点介绍了现场的24大浪费现象的分类、构成、危害和解决办法,对现场浪费进行了最全面的分析并提供了对策。 最后,感谢对本书的写作出版给予帮助的同事和朋友们,以及海天出版社的编辑和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 史长银 2005年12月 于深圳TPM理论起源于美国,完善成形于日本。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进入中国,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TPM风格。一种是由韩国企业带入的设备型TPM;一种是由日本企业带入的改善型TPM。这两种TPM全都来源于日本以八大支柱为核心的TPM体系。只是在开展的方式上有所偏重,设备型TPM重点在设备保全支柱上,人才育成、个别改善等支柱略嫌简略;而改善型TPM重点在个别改善、人才育成支柱上,在设备保全方面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两种不同的TPM中,韩国和日本各自加入了自己的特色,比如设备型的TpM对设备保全制定严格的标准书和操作手册,充分体现了韩国企业重视标准化的特点;而改善型TPM从名字上就可以体现出日本企业强调改善的精神。虽然它们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推行各自TPM的韩、日资企业,他们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中国企业历来注重借鉴外部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在近年来很多大型企业开始导入TPM活动。希望能像韩、日企业一样获得成功。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困难重重难见效果,问题的根源在于对TPM的片面认识、引用和对韩、日经验的生搬硬套上。忘记了企业本身的基础与对方的差距,总想通过直接引用别人的经验一步到位,于是在推行TPM的方式上也全盘照搬韩、日企业的经验。结果发现很多在国外或外资企业实行得非常好的方法,在中国企业中根本执行不了。韩、日企业可以从一两个支柱入手实现TPM挑战极限的整体目标,正是因为其管理基础高度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企业本身的基础已为TPM的导入创造了一个执行平台。而中国企业因为管理基础的薄弱,对于TPM就像一台586电脑想装入先进的应用软件一样出现不兼容现象。对于这种不兼容,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和更新硬件。所以中国企业推行TPM的关键是“从基础做起、全面开展、长期坚持”。不要总想走捷径,必须按TPM活动的八大支柱的要求从设备、改善、品质、培训、安全、事务等方面全方位推行,一边完善基础一边进行改善和提升。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真正实现TPM全面生产保全的目的。 本书融合了韩国和日本TPM活动各自的长处,以全新的视角,向读者介绍经过实践检验的TPM活动方法和推展步骤,其中包含了作者多年来在中国企业中指导推行TPM的经验,在可操作性强的基础上,坚持TPM八大支柱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希望给不同的企业一个全面了解和选择运用TPM的参考依据。因为只有全面认识了TPM活动,才能根据自己企业的不同特点进行选择和改进。 首先,本书坚持用事例介绍方法,以图片体现TPM带来的直观效果,在书中运用了将近140幅现场图片,以及作者在外企工作中和在航天、钢材、卷烟等大型国企中指导TPM活动积累的标准文件和优秀做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给读者,使推行TPM的企业和员工在书中能各取所需,直接引用。这就是本书取名为《TPM现场执行手册》的原因。 其次,本书解决了长期困扰TPM推行活动的一个难点问题,就是对TPM活动很难从整体上进行有效的评价。书中第三篇重点介绍的TPM三级评价体系,将班组、部门、专业组的TPM业绩效果通过一个评价标准,一份评价表格,用“三合一”的方法,对TPM各阶段的成果以达成率的方式进行评价。这也是本书努力结合中国企业现实情况的一大创新。 另外,从TPM彻底消除浪费的目标入手,书中重点介绍了现场的24大浪费现象的分类、构成、危害和解决办法,对现场浪费进行了最全面的分析并提供了对策。 最后,感谢对本书的写作出版给予帮助的同事和朋友们,以及海天出版社的编辑和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 史长银 2005年12月 于深圳TPM理论起源于美国,完善成形于日本。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进入中国,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TPM风格。一种是由韩国企业带入的设备型TPM;一种是由日本企业带入的改善型TPM。这两种TPM全都来源于日本以八大支柱为核心的TPM体系。只是在开展的方式上有所偏重,设备型TPM重点在设备保全支柱上,人才育成、个别改善等支柱略嫌简略;而改善型TPM重点在个别改善、人才育成支柱上,在设备保全方面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两种不同的TPM中,韩国和日本各自加入了自己的特色,比如设备型的TpM对设备保全制定严格的标准书和操作手册,充分体现了韩国企业重视标准化的特点;而改善型TPM从名字上就可以体现出日本企业强调改善的精神。虽然它们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推行各自TPM的韩、日资企业,他们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中国企业历来注重借鉴外部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在近年来很多大型企业开始导入TPM活动。希望能像韩、日企业一样获得成功。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困难重重难见效果,问题的根源在于对TPM的片面认识、引用和对韩、日经验的生搬硬套上。忘记了企业本身的基础与对方的差距,总想通过直接引用别人的经验一步到位,于是在推行TPM的方式上也全盘照搬韩、日企业的经验。结果发现很多在国外或外资企业实行得非常好的方法,在中国企业中根本执行不了。韩、日企业可以从一两个支柱入手实现TPM挑战极限的整体目标,正是因为其管理基础高度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企业本身的基础已为TPM的导入创造了一个执行平台。而中国企业因为管理基础的薄弱,对于TPM就像一台586电脑想装入先进的应用软件一样出现不兼容现象。对于这种不兼容,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和更新硬件。所以中国企业推行TPM的关键是“从基础做起、全面开展、长期坚持”。不要总想走捷径,必须按TPM活动的八大支柱的要求从设备、改善、品质、培训、安全、事务等方面全方位推行,一边完善基础一边进行改善和提升。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真正实现TPM全面生产保全的目的。 本书融合了韩国和日本TPM活动各自的长处,以全新的视角,向读者介绍经过实践检验的TPM活动方法和推展步骤,其中包含了作者多年来在中国企业中指导推行TPM的经验,在可操作性强的基础上,坚持TPM八大支柱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希望给不同的企业一个全面了解和选择运用TPM的参考依据。因为只有全面认识了TPM活动,才能根据自己企业的不同特点进行选择和改进。 首先,本书坚持用事例介绍方法,以图片体现TPM带来的直观效果,在书中运用了将近140幅现场图片,以及作者在外企工作中和在航天、钢材、卷烟等大型国企中指导TPM活动积累的标准文件和优秀做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给读者,使推行TPM的企业和员工在书中能各取所需,直接引用。这就是本书取名为《TPM现场执行手册》的原因。 其次,本书解决了长期困扰TPM推行活动的一个难点问题,就是对TPM活动很难从整体上进行有效的评价。书中第三篇重点介绍的TPM三级评价体系,将班组、部门、专业组的TPM业绩效果通过一个评价标准,一份评价表格,用“三合一”的方法,对TPM各阶段的成果以达成率的方式进行评价。这也是本书努力结合中国企业现实情况的一大创新。 另外,从TPM彻底消除浪费的目标入手,书中重点介绍了现场的24大浪费现象的分类、构成、危害和解决办法,对现场浪费进行了最全面的分析并提供了对策。 最后,感谢对本书的写作出版给予帮助的同事和朋友们,以及海天出版社的编辑和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 史长银 2005年12月 于深圳TPM理论起源于美国,完善成形于日本。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进入中国,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TPM风格。一种是由韩国企业带入的设备型TPM;一种是由日本企业带入的改善型TPM。这两种TPM全都来源于日本以八大支柱为核心的TPM体系。只是在开展的方式上有所偏重,设备型TPM重点在设备保全支柱上,人才育成、个别改善等支柱略嫌简略;而改善型TPM重点在个别改善、人才育成支柱上,在设备保全方面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两种不同的TPM中,韩国和日本各自加入了自己的特色,比如设备型的TpM对设备保全制定严格的标准书和操作手册,充分体现了韩国企业重视标准化的特点;而改善型TPM从名字上就可以体现出日本企业强调改善的精神。虽然它们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推行各自TPM的韩、日资企业,他们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中国企业历来注重借鉴外部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在近年来很多大型企业开始导入TPM活动。希望能像韩、日企业一样获得成功。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困难重重难见效果,问题的根源在于对TPM的片面认识、引用和对韩、日经验的生搬硬套上。忘记了企业本身的基础与对方的差距,总想通过直接引用别人的经验一步到位,于是在推行TPM的方式上也全盘照搬韩、日企业的经验。结果发现很多在国外或外资企业实行得非常好的方法,在中国企业中根本执行不了。韩、日企业可以从一两个支柱入手实现TPM挑战极限的整体目标,正是因为其管理基础高度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企业本身的基础已为TPM的导入创造了一个执行平台。而中国企业因为管理基础的薄弱,对于TPM就像一台586电脑想装入先进的应用软件一样出现不兼容现象。对于这种不兼容,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和更新硬件。所以中国企业推行TPM的关键是“从基础做起、全面开展、长期坚持”。不要总想走捷径,必须按TPM活动的八大支柱的要求从设备、改善、品质、培训、安全、事务等方面全方位推行,一边完善基础一边进行改善和提升。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真正实现TPM全面生产保全的目的。 本书融合了韩国和日本TPM活动各自的长处,以全新的视角,向读者介绍经过实践检验的TPM活动方法和推展步骤,其中包含了作者多年来在中国企业中指导推行TPM的经验,在可操作性强的基础上,坚持TPM八大支柱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希望给不同的企业一个全面了解和选择运用TPM的参考依据。因为只有全面认识了TPM活动,才能根据自己企业的不同特点进行选择和改进。 首先,本书坚持用事例介绍方法,以图片体现TPM带来的直观效果,在书中运用了将近140幅现场图片,以及作者在外企工作中和在航天、钢材、卷烟等大型国企中指导TPM活动积累的标准文件和优秀做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给读者,使推行TPM的企业和员工在书中能各取所需,直接引用。这就是本书取名为《TPM现场执行手册》的原因。 其次,本书解决了长期困扰TPM推行活动的一个难点问题,就是对TPM活动很难从整体上进行有效的评价。书中第三篇重点介绍的TPM三级评价体系,将班组、部门、专业组的TPM业绩效果通过一个评价标准,一份评价表格,用“三合一”的方法,对TPM各阶段的成果以达成率的方式进行评价。这也是本书努力结合中国企业现实情况的一大创新。 另外,从TPM彻底消除浪费的目标入手,书中重点介绍了现场的24大浪费现象的分类、构成、危害和解决办法,对现场浪费进行了最全面的分析并提供了对策。 最后,感谢对本书的写作出版给予帮助的同事和朋友们,以及海天出版社的编辑和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 史长银 2005年12月 于深圳TPM理论起源于美国,完善成形于日本。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进入中国,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TPM风格。一种是由韩国企业带入的设备型TPM;一种是由日本企业带入的改善型TPM。这两种TPM全都来源于日本以八大支柱为核心的TPM体系。只是在开展的方式上有所偏重,设备型TPM重点在设备保全支柱上,人才育成、个别改善等支柱略嫌简略;而改善型TPM重点在个别改善、人才育成支柱上,在设备保全方面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两种不同的TPM中,韩国和日本各自加入了自己的特色,比如设备型的TpM对设备保全制定严格的标准书和操作手册,充分体现了韩国企业重视标准化的特点;而改善型TPM从名字上就可以体现出日本企业强调改善的精神。虽然它们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推行各自TPM的韩、日资企业,他们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中国企业历来注重借鉴外部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在近年来很多大型企业开始导入TPM活动。希望能像韩、日企业一样获得成功。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困难重重难见效果,问题的根源在于对TPM的片面认识、引用和对韩、日经验的生搬硬套上。忘记了企业本身的基础与对方的差距,总想通过直接引用别人的经验一步到位,于是在推行TPM的方式上也全盘照搬韩、日企业的经验。结果发现很多在国外或外资企业实行得非常好的方法,在中国企业中根本执行不了。韩、日企业可以从一两个支柱入手实现TPM挑战极限的整体目标,正是因为其管理基础高度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企业本身的基础已为TPM的导入创造了一个执行平台。而中国企业因为管理基础的薄弱,对于TPM就像一台586电脑想装入先进的应用软件一样出现不兼容现象。对于这种不兼容,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和更新硬件。所以中国企业推行TPM的关键是“从基础做起、全面开展、长期坚持”。不要总想走捷径,必须按TPM活动的八大支柱的要求从设备、改善、品质、培训、安全、事务等方面全方位推行,一边完善基础一边进行改善和提升。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真正实现TPM全面生产保全的目的。 本书融合了韩国和日本TPM活动各自的长处,以全新的视角,向读者介绍经过实践检验的TPM活动方法和推展步骤,其中包含了作者多年来在中国企业中指导推行TPM的经验,在可操作性强的基础上,坚持TPM八大支柱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希望给不同的企业一个全面了解和选择运用TPM的参考依据。因为只有全面认识了TPM活动,才能根据自己企业的不同特点进行选择和改进。 首先,本书坚持用事例介绍方法,以图片体现TPM带来的直观效果,在书中运用了将近140幅现场图片,以及作者在外企工作中和在航天、钢材、卷烟等大型国企中指导TPM活动积累的标准文件和优秀做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给读者,使推行TPM的企业和员工在书中能各取所需,直接引用。这就是本书取名为《TPM现场执行手册》的原因。 其次,本书解决了长期困扰TPM推行活动的一个难点问题,就是对TPM活动很难从整体上进行有效的评价。书中第三篇重点介绍的TPM三级评价体系,将班组、部门、专业组的TPM业绩效果通过一个评价标准,一份评价表格,用“三合一”的方法,对TPM各阶段的成果以达成率的方式进行评价。这也是本书努力结合中国企业现实情况的一大创新。 另外,从TPM彻底消除浪费的目标入手,书中重点介绍了现场的24大浪费现象的分类、构成、危害和解决办法,对现场浪费进行了最全面的分析并提供了对策。 最后,感谢对本书的写作出版给予帮助的同事和朋友们,以及海天出版社的编辑和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 史长银 2005年12月 于深圳
作者: 史长银著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2006
简介: 改善是日本企业制胜的法宝,其最大的特点是低成本,也是日本人注重细节和节俭精神的体现。否定现状是改善的一个基本原则,因而使改善成为不断创新的代名词。改善就是运用最低成本的投入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工作。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观念,同时不固守成规,看待问题的态度是不认为只有一种办法,也不认为目前的办法是最好的,总是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解决现在的问题。用这种态度看待问题就是永不满足现状,这就形成了改善的前提。所以改善活动能否推行的关键就是是否具有否定现状的勇气。 凡事不可能尽善尽美,再好的现场,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合理和浪费现象,这也正是改善活动在任何现场都能够导入而且能取得成果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改善坚持以方法为本的原则,对任何问题、不合理点,都需要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办法,而不能只是发现问题或者是分析清楚就行。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形成了改善务实的风格,因而大受企业欢迎。 改善活动受到企业广泛青睐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改善本身的特点,也即改善强调的低成本投入,改善不否定大成本的投入进行技术革新对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但同时也认为大成本的投入进行技术革新不能解决企业本质的问题,也不能为企业带来长久的经济效益。一个不思进取,没有形成改善创新意识的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只会维持一时的优势,而当这种技术普及的时候,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又要再花大成本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前一回技术革新带来的收益,全花在又一轮的技术革新上,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从企业长期追求赢利的角度看,是不经济的。改善活动着重强调从现状着眼,利用现有的人员和条件,通过对细小不合理处的不断改善,最终达到改善企业体质,形成良好的企业改善文化。改善把挖掘的目光投向了企业的广大员工,充分利用“三个小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思想,向企业内的员工要方法,要创意。自然成本就低,以最低的成本投入取得最大的改善效果,对企业来讲是最符合其经营原则的,因而目前大多数的企业都选择导入改善活动。 改善因其是对细节问题的具体方法对策,因而没有常规、没有形成体系,就更谈不上进行标准化了,可以说改善就是一个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集合体,这就给大多数想导入改善活动的企业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本书先将改善的范围限定在“全面现场”这一范畴之内,结合笔者多年在现场的工作经验,针对现场的普遍问题点,对改善活动在现场的推行从现场作业、工位设置、工序流程、物料搬运、成本、交期、质量、安全、工厂物流九个方面进行系统化并形成全面现场改善体系,同时在第十一章介绍了全面现场改善的思路与方法,在第十二章重点介绍了经过实践检验的全面现场改善的推行步骤,为企业导入现场改善活动提供了方向和方法,形成了可操作性强,易导入的特点。 同时,本书从“全面现场”的视角着眼,将现场工作分为九个大的方面,每个方面均用事例和方法相结合的手法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改善体系,用大量的现场图片来体现改善带来的直观效果,最后以系统的全面现场改善推行步骤作为全书的总结和连线,使九个独立的改善体系在推行上归为一体,构成了完整的全面现场改善推行体系。 因笔者对改善的偏爱,在书中加入了笔者多年来从事现场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同时因为目前市面上的现场改善方面的书籍大都是零散的方法集合,本书是第一次试图将现场改善体系化,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读者给予指正。另外感谢深圳海天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对本书的出版所作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