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ment
作者: 周志春,孙玮林主编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简介:
[书摘:]头脑风暴法的主要操作程序为:
(1)准备阶段。CI策划与设计的负责人应事先对所议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弄清问题的实质,找到问题的关键,设定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选定参加会议人员。一般以5~10人为宜,不宜太多。然后将会议的时间、地点,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供参考的资料和设想、需要达到的目标等事宜一并提前通知与会人员,让大家做好充分的准备。
(2)热身阶段。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祥和的氛围,使大家得以放松,进入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主持人宣布开会后,先说明会议的规则,然后随便谈点有趣的话题或问题,让大家的思维处于轻松和活跃的境界。如果所提问题与会议主题有某种联系,人们便会轻松自如地进入会议议题,效果自然更好。
(3)明确问题。主持人扼要地介绍有待解决的问题。介绍时须简洁、明确,不可过分周全,否则,过多的信息会限制人的思维,干扰思维创新的想像力。
(4)重新表述问题。经过一段讨论后,大家对问题已经有了较深程度的理解。这时,为了使大家对问题的表述能够具有新角度、新思维,主持人或书记员要记录大家的发言,并对发言记录进行整理。通过记录的整理和归纳,找出富有创意的见解,以及具有启发性的表述,供下一步畅谈时参考。
(5)畅谈阶段。畅谈是头脑风暴法的创意阶段。为了使大家能够畅所欲言,需要制订的规则是:第一,不要私下交谈,以免分散注意力。第二,不妨碍他人发言,不去评论他人发言,每人只谈自己的想法。第三,发表见解时要简单明了,一次发言只谈一种见解。主持人首先要向大家宣布这些规则,随后引导大家自由发言,自由想像,自由发挥,使彼此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畅所欲言,然后将会议发言记录进行整理。
(6)筛选阶段。会议结束后的一二天内,主持人应向与会者了解大家会后的新想法和新思路,以此补充会议记录。然后将大家的想法整理成若干方案,再根据CI设计的一般标准,诸如可识别性、创新性、可实施性等标准进行筛选。经过多次反复比较和优中择优,最后确定1~3个最佳方案。这些最佳方案往往是多种创意的优势组合,是大家集体智慧综合作用的结果。
2.歌顿法。这是美国学者歌顿在1961年创造的专家会议讨论法。它是针对与会者的心理活动、社会关系及决策问题的保密性而出现的。主持会议者不明讲会议的主题,而是围绕主题提出一些相关问题,或采用类比的方式,暂时隐蔽主要决策问题。例如要决策整顿老产品、设计与发展新产品问题,而考虑到若此项上马,组织人事变更可能牵扯与会者的利益,便拿出市场发展趋势问题、材料性能等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再转向主题。这种先从其他方面谈起,最后转回讨论决策问题本身的方法,可使与会者不受限制地发挥意见和独立思考。这种方法也称为“提喻法”、“综摄法”等。
3.德尔菲法。德尔菲法是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兰德公司的专家们为避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于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提出的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为消除成员间相互影响,参加的专家可以互不了解,它运用匿名方式反复多次征询专家意见和进行背靠背的交流,以充分发挥专家们的智慧、知识和经验,最后汇总得出一个能比较反映群体意志的预测结果。
德尔菲法的一般工作程序如下:(1)确定调查目的,拟订调查提纲。首先必须确定目标拟订出要求专家回答问题的详细提纲,并同时向专家提供有关背景材料,包括预测目的、期限、调查表填写方法及其他希望要求等说明。(2)选择一批熟悉本问题的专家,一般为20人左右,包括理论和实践等各方面专家。(3)以通信方式向各位选定专家发出调查表,征询意见。(4)对返回的意见进行归纳综合、定量统计分析后再寄给有关专家,如此往复,经过三、四轮意见比较集中后进行数据处理与综合得出结果。每一轮时间约7~10天,总共约一个月左右即可得到大致结果。时间过短因专家很忙难于反馈,时间过长则外界干扰因素增多,影响结果的客观性。
这种方法的优点主要是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以避免会议讨论时产生的害怕权威随声附和,或固执己见,或因碍于情面不愿与他人意见冲突等弊病;同时也可使大家发表的意见较快收敛,参加者也易接受结论,具有一定程度综合意见的客观性。但缺点是由于专家一般的时间紧,回答总是往往比较草率,同时由于预测主要依靠专家,因此归根到底仍属专家们的集体主观判断。此外,在选择合适的专家方面也较困难,征询意见的时间较长,对于需要快速判断的预测难以使用等。尽管如此,本方法因简便可靠,仍不失为一种人们常用的定性预测方法。
3.3.2定量决策
定量决策方法是建立在数学模型基础上的决策方法,它是根据决策目标,把决策问题的变量因素以及变量因素与决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模型表达出来,并通过数学模型的求解来确定决策方案。根据决策所面临的条件不同,我们可将决策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三种。下面我们分别介绍每种决策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一)确定性决策
确定性决策就是指每个行动只产生一个确定性结果的决策。因此可以用定量分析得出其最优方案。确定性决策方法很多,如线性规划、目标规划方法等。在这里,我们仅介绍最简单、常见的一般方法。
1.盈亏平衡点分析法。众所周知,现代企业的目标就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在确定的条件下,利润为零点是行动是否可行的一个分界点。这点我们通常也称为保本点。
我们将企业的成本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部分,其中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它们通常是由一些不易调整,使用期限较长的生产要素引起的费用,如办公费、折旧费,一般管理人员工资等。
与固定成本相反,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产销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原材料、产品包装费、生产工人工资等。这里应注意,变动成本是对总成本而言的,若以单位产品成本的角度来考察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概念,则恰好相反。因为固定成本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不变的,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就随产销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变动成本总额随产量销量等比例变化,而对于单位产品而言是固定的。因此,根据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与产销量的关系,我们可以确定企业的保本点,即盈亏平衡点。假设:
Q:产量(或销售量)
Q0盈亏平衡点的产量(或销售量)
S:总收入或销售额
P:单位销售单价
C:总成本
FC:固定成本
VC:变动成本
AVC:单位产品可变成本
R:利润总额
则有:
S=P×Q
C=FC VC=FC VC×Q
R:S—C
当企业处于盈亏平衡时,即R=0时,有
S=C
即:
P×Q0=FC VC×Q0
Q0=FC÷(P-VC)
我们也可以用图示来分析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