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治与政府自身改革的耦合性发展:从法治政府建设的地方实践展开
作者: 唐明良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8年03月
简介:
中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围绕这一目标,地方政府近年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探索和实践。唐明良著的《行政法治与政府自身改革的耦合性发展(从法治政府建设的地方实践展开)》以中央有关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的顶层设计为准据,从浙江的实践个案出发,揭示近年来法治政府建设地方实践的一个重要逻辑:政府自身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与依法行政的融合式并行发展。基于这一逻辑,就法治政府地方实践的展开路径进行学理思考和论证,对权力清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综合执法、红头文件管理、行政程序立法、法治政府评估等议题逐一探讨。在对地方实践进行理论观察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方向和学理建议。
【免费在线读】
在近几年的中国法治政府建设[1]实践中,除了行政诉讼法修改(行政诉讼制度改革)、地方行政程序立法、行政案例指导、行政裁量基准等传统领域所带来的行政法治诸多变革之外,冲击我们眼球的,还有权力清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执法体制改革)、互联网 政务服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法治政府建设绩效评估等新兴的制度和话题。将这些事件串联起来,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中国行政法治实践贯穿着两条或明或暗的逻辑主线:一条是传统的依法行政,即以职权、行为、程序和责任法定化为核心建构起来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另一条是以“放管服”为切人点,以良好治理为导向,旨在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政府自身改革之路。这两条逻辑主线自成体系,却又水乳交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耦合,其共生结构构成了近年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图景。
一、以“放管服”为核心的中国政府自身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总共60项改革任务。如果要在这60项改革任务中,评选影响力较大的改革举措,以“放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