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 to thank
作者: 唐骏波,祖霞著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简介:感恩亲情是懂得感恩的前提
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础。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不同层次
的所有需要划分为两个大类:饮食、温暖等基本生存条件和安全是一个人得
之则生、缺之则死的,个体对它们的需要称为缺失性需要;人对爱与归属、
自尊与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则促进自身进步,称为发展性需要。我们不难
理解,缺失性需要的满足是人追求发展性需要的前提,而满足一个人缺失性
需要的条件,最初只能来源于父母与自身血浓于水的亲情纽带。情绪、情感
是人对自身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内心体验,因而对父母的情感可以理解为一
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所有情感的原型,换句话说,子女体验到的亲情是其他
一切情感的基础。
因此,懂得感恩亲情是懂得感恩的前提,忽视亲情则使整个情感结构都
存在缺失性的遗憾。现在很多孩子在感悟亲情方面确实有不少欠缺,有的在
外读书的孩子给家写信,寥寥数语就直奔主题“要钱”;有的孩子用父母的
钱高消费,丝毫不理解父母的艰辛;还有个别孩子沉溺于网络,根本控制不
了自己,让辛苦供他上学的父母寒心,真可谓“年少不知父母恩”。不会感
恩父母,如何会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如何会感恩生活与社会?难道真的只有
当孩子们饱尝了世间的冷暖才懂得父母恩情之重?
我们不能不反思当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的缺陷。现在许多家长、
甚至学校教育者只要孩子考上大学就行,在亲情教育方面,还没有给予应有
的重视与引导。首先,为人父母者要从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中悟出到底应该怎
么教育孩子。中国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时太爱包办,正是他们毫无原则的溺
爱才产生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且独立意识很差的孩子。其次,父母教育这一
环脱节后,中小学教育也没能跟上,因为他们在高考指挥棒的魔力下成为唯
分数论的忠实执行者,这使孩子们亲情教育上的漏洞更大了,德育和心理健
康教育的老师不但数量少,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单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
,育人变得微不足道了。最后,东西方在下一代教育观念上的差异也是中国
孩子依赖父母、视家庭关爱为理所当然的原因之一。中国的学校和社会没有
给青少年提供培养自力更生能力的足够的教育机会和实践空间,这就使得中
国的孩子独立意识普遍较差。
P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