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76 项 “国家文物局编” 相关结果
国家文物局60年纪事
作者: 国家文物局编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2010
简介: 60载山河巨变,60载风雨历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国家文物局带领全国文博工作者,呕心沥血,艰苦创业,为文物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历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文物保护任务日趋繁重的严峻考验,坚决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和文物工作方针,开创了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在喜庆新中国60华诞之际,由国家文物局主编的《春华秋实:国家文物局60年纪事(1949-2009)》以国家文物局不懈探索、开拓进取的奋斗历程为主线,展现了文物事业昂扬奋进、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画卷,铭记了文物事业开拓者、守望者的不朽功绩和杰出贡献。
海上丝绸之路
作者: 国家文物局 编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2014-6-1
简介: 详细描述: 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沿海先民就开始用简单的航海工具,不断开辟着海上的航路。在汉代,徐闻、合浦远致异域珍奇,与陆路“丝绸之路”相呼应,大大地拓展了我们的地理空间视野。两晋隋唐,海上帆影相望,跨海求经的中国僧侣,东来贸迁的波斯、阿拉伯商人,远至非洲、欧洲等世界各国,都通过茫茫大海上的航线,到达了彼此的祖国。宋元时期,广州、泉州、明州已成为国际化港口城市,海上贸易空前兴盛,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因其运送着陶瓷、丝绸、茶叶、贵金属、香料等物品,又被称为“陶瓷之路”、“茶叶之路”、“白银之路”、“香料之路”。它不仅仅是一条商贸之路,同时也是文化交流、艺术传播、思想交融的和平之路。 《直挂云帆济沧海—海上丝绸之路特展》汇集了沿海地区九个省51家博物馆的数百件珍品。这些珍贵的文物,是海上丝绸之路丰富悠久历史遗留的吉光片羽,是最直观、最真实的历史文化证据。
China Cultural Heritage Yearbook.200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6
简介:《中国文物年鉴2005》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工科本科“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工程制图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与教改经验编写而成的。全书除附录外共9章,主要内容有:制图基本知识,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立体的投影,组合体,轴测图,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书中插图全部由计算机生成与处理,图形清晰准确、形象逼真。《中国文物年鉴2005》可作为高等工科本科院校非机械类各专业50~70学时工程制图课程的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院校的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与《中国文物年鉴2005》配套出版的《工程制图习题集》(科学出版社,长春工业大学杨晓冬、孙锐主编)可供读者选用。
意大利文化与景观遗产法典
作者: 国家文物局编译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2009
简介: 此书系国家文物局与意大利进行文化遗产事业法律法规交流的重大成果,由罗马市政府文化事务处汇编,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学者精译精校。此书由分五大部分:总则、文化财产、景观资产、处罚和法律生效废止与暂行等。尤其是文化财产部分的法律条文,分别就保护(监管、检查、流转、探查与发现、征用)、享用和强化(强化原则、档案文件的查阅与保密)等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及相关法制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00 New discoveries of the third nationwide surveys of cultural heritage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2011
简介: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是经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查领导机构的认真遴选、推荐而评选的。本书对评选出的这100项文物普查新发现分别作了详细介绍,涵盖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共6个方面。通过文字的简要叙述和图片的展示,向读者揭示这100项新发现项目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所具有的重要文物价值。
Collections of Reports on th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Dam, Hubei.I
作者: 沈海宁主编;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文物局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3
简介: 《湖北库区考古报告集.第1卷》共收录三峡工程湖北库区1997-2000年田野考古发掘报告43篇。长江三峡地区不仅山水雄奇,而且是一座瑰丽的文化宝库。考古发掘表明,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华民族长江文明的重要舞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保存着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经历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的各代文物古迹。 《湖北库区考古报告集.第1卷》作为三峡工程湖北库区第一部科学发掘的正式报告集,相信对于三峡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读读者对象:历史研究、文物考古工作者以及历史文物爱好。
博物馆免费开放参观指南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2008
简介:《博物馆免费开放参观指南》主要内容: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潮流。2008年1月,根据国家印发的《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正式启动了博物馆、纪念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工作。 为宣传和推介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编者选录了2008年度免费开放的400余家博物馆,组织编辑了《博物馆免费开放参观指南》一书,主要介绍了各博物馆的基本陈列、珍贵藏品、面向观众的特色活动,以及开放时间、地址、交通、电话等基本信息,以方便广大公众对免费开放博物馆的参观,扩大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职能。
中国文物年鉴·2014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2015-1-1
简介: 《中国文物年鉴》由国家文物局主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和有关文博单位共同参与编纂,文物出版社编辑出版,综合记述我国文物事业年度发展情况。 国家文物局编著的《中国文物年鉴(2014)(精)》反映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2013年的发展情况,分为图片、特辑、综述篇、分述篇、纪事篇和附录等部分。《中国文物年鉴》的稿件、资料来自国家文物局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以及国内相关文博机构,不包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资料。
The Liulinxi Site in Zigui, Hubei
作者: 王风竹,周国平主编;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文物局编著
简介: 《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秭归柳林溪》是三峡库区秭归柳林溪遗址的考古发掘专题报告,是以三峡湖北库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材料为主的兼及部分东周、少部分汉代以后墓葬材料的专题报告。《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秭归柳林溪》中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材料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三峡地区,特别是湖北段考古学文化序列,是三峡工程湖北段考古发掘工作的重要收获,对系统地研究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面貌有重要的价值。
大遗址保护荆州高峰论坛文集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2013
简介:“大遗址保护荆州高峰论坛”召开正值“十二五”开局之年,又恰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闭幕不久,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前瞻性,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新时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论坛达成的《大遗址保护荆州宣言》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充分发挥大遗址保护片区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对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对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民生改善和实现文化兴国战略的重要引领作用,为全面实现“十二五”期间“六片、四线、一圈”为重点、150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国家文物局所著的《大遗址保护荆州高峰论坛文集》是此次论坛交流的成果集,收录的论文紧紧围绕“科学保护大遗址,全民共建惠民生”的主题展开。
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法律文件选编
简介: 《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法律文件选编》收录了部分自2002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实施以来,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有关地方性法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地方性规章,以及由民族自治地区制定的有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涉及内容包括文化遗产保护的各个领域。
博物馆条例释义
作者: 国家文物局 编著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5年7月
简介: 《博物馆条例》经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第78次常务会议通过,2015年2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9号公布。该《条例》分总则,博物馆的设立、变更与终止,博物馆管理,博物馆社会服务,法律责任,附则6章47条,自2015年3月20日起施行。为便于读者,尤其相关博物馆学习最新条例,由权威机关对条文逐条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纪事:1949~1999
作者: 彭卿云主编;国家文物局编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2002
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纪事1949-1999(套装2册)》(以下简称《纪事》)现在正式付椊,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这部书的编、审过程,犹如一场马拉松赛跑,为时长达十几个春秋,参加人数当以百计。其结果,虽无捷足先登的冠军可言,但所有参加者都坚持跑到了终点,都是不甘落后的优胜者,都为自己的成功,充满喜悦,感到欣慰。 《纪事》,顾名思义,是记载事实的史实集。它所记载的主要是新中国五十年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所以也称之为“大事记”。改革开放以来,人心振奋,事业发达,国运昌隆,修史之风日盛。国家文物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于1986年正式成立党史资料往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局机关党委所属机构,负责全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史料的征集、整理、编辑工作。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 of the archaeological culture and the adaptability of various factors in area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作者: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文物局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9
简介: 本书利用考古发掘的大量新资料,对峡江地区发现的早期文化遗存进 行了全景式的梳理,对环境、资源、交通、地缘政治等控制因素进行了重 点考察,对与长江中游的文化交流问题作了深入的比较,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峡江型文化系统的认识。作者认为,正是这些独具特点的控制因素, 限制了峡江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同时,也使得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得以长 期的保存和延续。 本书可供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方向的学生和专业人士 阅读与参考。
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报告,重庆卷
作者: 黄克忠,徐光翼主编;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文物局编
出版社:中国三峡出版社,2010
简介:
Collections of reports on th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Dam, Hubei.Ⅵ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10
简介: 《湖北库区考古报告集(第6卷甲种第12号)》由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 员会办公室、国家文物局编著。共收录三峡工程湖北库区田野考古发掘报告 33篇。长江三峡地区不仅山水雄奇,而且是一座瑰丽的文字宝库。考古发掘 表明,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华民族长江文明的重要舞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 道,保存着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经历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的各代文物古迹 。 《湖北库区考古报告集(第6卷甲种第12号)》本书作为三峡工程湖北库 区第六部科学发掘的正式报告集,相信对于三峡地区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 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读者对象:历史研究、文物考研工作者以及历史文物爱好者。
Dongmentou site in Zigui, Hubei
作者: 孟华平主编;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文物局编著
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湖北省秭归县东门头遗址1997~2002年的考古发掘成果,展示了东门头遗址新石器时代、商周、汉、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面貌与特点,内容涉及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生物学、建筑学等学科。其中,宋元时期的城墙、城门、道路、房址、排水沟等遗迹保存较好,出土遗物丰富,是研究三峡地区县治变迁、城市规划、建筑艺术及社会风貌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本书可供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牛物学、建筑学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人员与文物爱好者阅读、参考。
文物保护世纪行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2001
简介:本书收录记者在“文物保护世纪行”活动所写240余篇有关文物保护的新闻作品,作品涉及新闻、通讯、新闻评论、新闻摄影、广播摄影、电视新闻、随笔等形式,揭示了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大遗址保护洛阳高峰论坛文集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2010年10月
简介:本书收录了由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政府承办的大遗址保护洛阳高峰论坛上的论文19篇,这些论文主要围绕“城市核心区的大遗址保护”这一主题展开。具体内容包括《大遗址保护洛阳宣言》《无锡大遗址保护的理念与实践》《发挥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强市》《科学谋划积极探索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安阳特色的大遗址保护之路》等。
中国文物年鉴.2006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7
简介:一、《中国文物年鉴》是国家文物局组织编写的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当年基本状况的资料工具书。 二、《中国文物年鉴》是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共同参与,由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具体组织编写的,是全国文物系统通力协作的成果。 三、《中国文物年鉴·2006》以反映我国文物、博物馆全行业2005年事业发展为要。基本内容为:1.整体概括全国文物、博物馆行业的工作及改革、发展情况;2.记载全国文物、博物馆行业有影响的重要事件与活动;3.汇编整理了当年出台的部分行业法律法规、重要讲话等。 四、《中国文物年鉴·2006》分为概述篇、事业篇、地方篇、文献篇、纪事篇和附录六部分,各篇下设“条目”;此外还包括:文章、法律法规、统计资料、纪事、图片等。凡“条目”均用“【】”表示。 五、《中国文物年鉴》的稿件、资料均来自国家文物局各相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署名文章在文章标题下署名,地方篇在各栏目后统一署名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其他未署名稿件均由国家文物局所属各相关部门撰写或提供。 六、《中国文物年鉴·2006》中暂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资料。 七、《中国文物年鉴·2006》编校工作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利我们今后改进。
文物出版社,2010
文物出版社 2014-6-1
科学出版社,2006
文物出版社,2009
文物出版社,2011
科学出版社,2003
文物出版社,2008
文物出版社 2015-1-1
文物出版社,2013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5年7月
文物出版社,2002
科学出版社,2009
中国三峡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