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戏考
作者: 姜燕编著
出版社:广陵书社,2007
简介: 流布于苏北的香火戏,在民间时隐时现,人们似乎已忽略了它的存在。它的聚则社会、散而无形的特性,使人们很难摸清它的踪迹。这个披着自然宗教外衣的民问社团,体现了民间文化的万千气象。似紧裹着厚厚毛皮的“麝香囊”,时时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引得人们无限的神往。为探其究竟,多少年来有心者穷其精力,试图揭露它的真面目,但这种“落后的文化”早已给文明社会冲刷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即有得一二者,只见一斑,甚至有“郢书燕说”之嫌。要观其全豹,则非一日之功所能为。
今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香火戏考》是本人用20多年的时间深入探究汇考而成的,基本包含了它的全部。
曲六乙先生认为:“流布于江淮地区的香火戏(僮子戏),作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原始活态文化特征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多元宗教文化的侵入,导致精华与糟粕杂陈,却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按现在的文化政策,应予保护、抢救并适当利用、继承、发展。”
《香火戏考》是一本“神书”的忏文集,如果剥去它的封建迷信糟粕部分,它则是一本地道的民间文学读本。香火戏祭祀的“十期”程序是因循《周礼·大司乐》九变过程而形成的。《周礼,大司乐》云:“若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香火神会第六期的“醋炭解魇”、第七期的“开坛将官,耍邀神祗”,已进入一个驱邪逐疫、跳顽神的戏剧萌动期。《金史·礼乐志》记载:“初盏毕,乐声尽,坐至五盏后,六盏、七盏杂剧。”过程亦是一样。金朝距周朝虽远,但其礼乐制度是具有继承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