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美妙音乐
作者: 孔在齐著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2006
简介:先拆去古典音乐的框框
许多人听到古典音乐就害怕,因为他们或许和齐宣王一样,“非能
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但正如孟子所说,“今之乐,由古
之乐也”,而且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音乐愈
多人一同欣赏就愈有乐趣,因此笔者愿意把听音乐的一点心得,与大
家共享。听音乐应从什么乐曲开始?这其实因人而异,不一定“由浅
入深”,因为“深”或“浅”实在并无标准。
以笔者来说,由于从小学习钢琴,所以是
由钢琴曲听起,渐及钢琴和乐队的协奏曲,钢
琴和其他乐器的合奏。但我有一位朋友,以
前从未接触过所谓古典音乐,在偶然的机会
下第一次听到瓦格纳(Richard wagner,
1813—1883)的歌剧“汤豪瑟”(Tannhauser),
就被其旋律吸引住了,从此常常买唱片和听音乐
会,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和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的交响曲旋律都能琅琅上口,但他照样是流行曲
迷,足以证明古典及流行,并非互相排斥的。
音乐迷有好几种。一种是“发烧友”,注重音
响“爆棚”;一种是“怀旧派”,几十年前的演奏
家一定好过今天的名家,录音不佳,根本不是
问题;许多人是“背景音乐派”,但求好听,
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看书或做别的事,但
最能获得音乐之乐的是“好学派”,就是
不但在听音乐时心无旁骛,并且还阅读
一些音乐书籍和乐曲介绍,自学一些音
乐常识甚至钻研乐曲结构。他们认为惟有这样,
才能进入听音乐的较高境界,令身心沐浴于乐韵之中,真正达到心旷
神怡之境。但是各位不必以为要欣赏音乐便非如此不可,虽然许多朋
友的经验多是一旦进入了这个境界,确是其乐融融。
但这并不是说,听音乐要像钟子期般,听到俞伯牙弹“高山”和
“流水”,就要领会个中意境,因为有许多音乐是没有所谓“节目内容”
的,例如巴赫(J.S.Bach,1685—1750)
的许多曲子,其特点就是好听,既不像贝
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般“和命运搏斗”,
也不似德彪西(Claude Debusy,1862—
1918)的音乐般予人“山在虚无飘渺间”
的印象。因此如何领会音乐之乐,实在不
必定出许多框框,但多一些音乐方面的知识,总是有帮助的。
笔者爱上古典音乐,是因为小时候爱看卡通片。原来卡通片中许
多追逐场面,往往用了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的《第二匈
牙利狂想曲》和罗西尼(Gioacchino Rossini,1792—1868)的歌剧《成
廉·退尔》(william Tell)序曲(0verture)中的片段,当朋友介绍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