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人物智慧
作者: 宗立华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2017年10月
简介:
本书是一部哲学理论通俗读本。全书以人物为主线,理论与叙事相结合,简明、客观地介绍了包括叔本华、尼采、杜威、弗洛伊德等在内的22位具有代表性的现代西方哲学人物生平及著作,并归纳提炼出他们的哲学思想与智慧,旨在提升读者的哲学素养及辩证思维能力。
【目录】
意志自由叔本华 / 1
诗人哲学家尼采 / 11
天才智者皮尔士 / 25
引人注目詹姆斯 / 31
才华横溢杜威 / 38
书斋里的哲学家胡塞尔 / 48
非此即彼克尔凯郭尔 / 59
向死而生海德格尔 / 67
智慧之星萨特 / 74
不可或缺柏格森 / 89
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 / 97
心灵奥秘的探索者荣格 / 112
超越自卑阿德勒 / 125
思想怪杰福柯 / 134
来日方长阿尔都塞 / 143
青年造反之父马尔库塞 / 150
爱的艺术弗罗姆 / 159
*有影响力的哈贝马斯 / 167
社会学之父孔德 / 175
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斯宾塞 / 184
多才多艺的罗素 / 197
世纪人物维特根斯坦 / 207
后记 / 217
参考文献 / 218
【免费在线读】
1. 哲学主题—生命意义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到何处去?尼采的心灵很早就被类似这样的问题所困扰。这也许同他的经历有关。我们知道,尼采5 岁丧父,数月后又失去了弟弟,亲人的死亡使他过早的对人生产生了悲观的情绪,他15 岁时就在一首诗中写道:
悠扬的晚祷钟声/ 在田野上空回荡/ 仿佛提醒世人/ 在这个世界之上/ 终究没有人找到/ 故乡和天伦之乐/ 我们从未摆脱大地/ 终究回到它的怀抱 / 当钟声悠悠回响/ 我不禁悄悄思忖/ 我们全体都滚滚/ 奔向那永恒的故乡。
尼采正是怀着这样的忧思,在大学时代接触到叔本华的哲学。叔本华的哲学就是寻找生命的意义。但叔本华是否定生命意义的,叔本华给人生描绘的是一幅灰暗的画面,他认为:意志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冲动,在个体生命身上的表现就是各种欲望,欲望得到满足就意味着幸福,得不到满足就意味着痛苦,而欲望的满足又会导致无聊,所以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摇摆,*的出路就是:认清生命意志的内在矛盾性,自觉否定生命意志。在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叔本华以寻求生命意义为使命的哲学,其结论是否定生命意义的。这样的一种悲观主义哲学对于忧郁气质的尼采来说是有毒害作用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探讨人生问题。
所以,尼采的哲学主题就是展开人生的画面,让生命的激情绽放。尼采不肯忍受生命之梦的破灭,创造了有别于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尼采哲学一方面承认人生的悲剧性,和基督教虚假的乐观主义和科学的乐观主义划清界限, 另一方面又要战胜人生悲剧,和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划清界限。
在漫长的中世纪,基督教是欧洲人的精神支柱,人们把尘世生活的意义寄托于天国,从灵魂不灭寻求人终有一死的慰藉,上帝是苦难人生的*救主,但科学思想的发展导致了基督教信仰的崩溃,“上帝死了!”尼采的这一声呐喊把价值真空的严酷事实指给欧洲人看了,没有了上帝,上帝的意义没有了着落,教堂不过是上帝的坟墓,人们在里面膜拜上帝的尸体,维持自欺欺人的信仰,在尼采看来,这种虚假的乐观主义比悲观主义更坏,因为它不诚实。
科学主义思潮能否为生命意义提供一种说明?尼采的回答也是否定的。他认为科学不能为人类的行为提供目的,科学乐观主义精神相信科学至上, 知识*,凭概念指导人生,完全败坏了人生意义的探索,因为凭逻辑思维不可能达到存在的深不可测的渊源,与悲观主义相比,科学乐观主义显得浅薄, 仅仅浮在人生的表面。
因此,尼采认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比基督教的虚假的乐观主义诚实, 比科学至上的浅薄的乐观主义深刻,但尼采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也不满意。对生命意义的怀疑只是探索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以寻求生命意义为使命的哲学,结论都是全然否定使命意义的,这不是彻底失败吗?尼采不甘心这样的失败,给自己提出了这样的人生课题:在承认人生悲剧性的前提下, 肯定人生,确立一种对待人生悲剧的积极立场。他把人生活在世界上比作是孤舟行驶在大海里,小鸟飞翔在天空中,在他眼里,人生尽管可以是荒诞的、悲剧的,但人生更是真实的、自强的,因此是充满了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