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2 项 “容庚”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容庚藏帖:具有海量的文献信息,是历史学研究、古籍文献校勘的重要一手资料
作者: 容庚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6年03月
简介:
《容庚藏帖》是 “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国家古籍整理重点项目,是国内首次大规模结集出版丛帖,获得2016年度国家优秀古籍一等奖。内容全部影印自容庚所搜集、收藏的书法丛帖,这批丛帖多为珍贵名帖,包括不少珍本、善本。本书在内容编排上,依容庚所著《丛帖目》之分类序次,分历代、断代、个人、杂类、附录类,共二十卷,卷一至卷十为历代,卷十一、卷十二为断代,卷十三至卷十五为个人,卷十六、卷十七为杂类、卷十八、卷十九、卷二十为附录。本书共172种/182函/755册;完整保留版本信息,忠实反映原版面貌;本书编校精当、制作精美,采用高档手工宣纸制作,选墨考究;极具典藏价值。
作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容庚先生著作等身、成就斐然,而帖学研究在容先生的学术生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容庚先生历时三十余年,陆续搜集历代刻帖,以成宏富:著成之《丛帖目》,至今为研究帖学的必备参考书。《容庚藏帖》是帖学巨著《丛帖目》成书依据,多年来深藏文博机构而秘不示人,为书法爱好者、帖学及文献研究者所遗憾。此次出版《容庚藏帖》,大致与《丛帖目》所录自藏帖品种数相合,反映了容庚先生自藏帖的整体面貌,完整呈现了中国碑帖书法的历史发展脉络。《容庚藏帖》受到学术界、出版界及广大书法、帖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本书学术顾问苏士澍、陈永正、张桂光、杨璐等著名书法家、出版专家高度评价这一帖学研究史上的空前巨著,一致认为这是能传之久远的世纪出版工程。
本书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容庚藏帖》具有海量的文献信息,是历史学研究、古籍文献校勘的重要一手资料。启功先生曾经说过:“丛帖有许多罕见的史料,在古文献整理方面经常忽略了这一点,其实如果我们能多读一些丛帖,多读一些容庚先生的藏帖,对我们的古籍校勘将有很大的推动力。”
(2)《容庚藏帖》被誉为“次真迹一等”之瑰宝,具有重要的书法帖学研究价值,是书法帖学研究的实物补充。容庚先生依据此批藏帖所编撰的目录《丛帖目》,在30年前已经出版,而丛帖本身,作为容庚的个人私藏,容庚先生将此批丛帖视为秘宝,从不轻易示人,因此本书从未面世。陈永正教授在本书发布会上说:“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有机会把《丛帖目》里面的藏帖能够伸手摸索一遍,连梦都不敢做;想不到30多年后的今天,不敢做的梦也成真了。”
(3)《容庚藏帖》具有重要文物价值。《容庚藏帖》原件藏广州博物馆,历经风雨,多种藏帖遭受水浸、霉变、虫蛀。本次出版,广州博物馆专门成立了修复小组,聘请专业扫描人员精心操作,使部分模糊不辨、损坏的藏帖得到完整修复;在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设定了编校及印制质量总原则和具体的编校流程方案、工艺方案,按照容庚旧藏原样复制,全书采用手工宣纸印刷,选墨考究,工艺上乘。因此,古籍出版专家评价说:“《容庚藏帖》做到了忠于原拓,而且胜于原拓。”
(4)本书编校精当、选料考究、制作精美,极具典藏价值。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色:“细、匀、香、齐”:(1)细,细致入微,二三毫米的小字笔锋也毫发毕现,原件残损处撕开的纸纹清晰可辨,如《石耕山房法帖》等。(2)匀,纸质均匀,墨色均匀适中。如《墨池堂选帖》等。碑帖印刷须墨分五色。此帖本金石味道很浓,可谓忠于原拓,胜愈原拓。(3)香,打开帖本,如《紫藤花馆法帖》等,闻不到通常刺鼻的化工颜料气味,有的是淡淡的豆油清香,出版用的是传统的自然无污染生物环保油墨。(4)齐,全套丛帖从用料到工艺效果整齐划一。整合各方技术优势,统一用于《容庚藏帖》,使之愈臻完美。
《容庚藏帖》的出版,是中国出版史上浓墨的一笔,是对帖学和书法研究的实物补充,可使读者一览容庚先生自藏丛帖真容并得以广泛利用,将在社会上掀起书学帖学研究讨论的热潮。《容庚藏帖》文献信息量很大,对版本学、文献学、历史学等等方面的研究,将发挥极为重要的参考作用,既可以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权威的传世摹本,又可以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丰富的语言文化、历史研究、古籍文献校勘*手资源,选择部分丛帖也可以作为中小学甚至高校书法临习课本。其出版,对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有重大意义。
作者: 容庚编著;张振林,马国权摹补
简介:引编分正续两编,正编为殷周金文,续编为秦汉金文。集録以彝器饮识为主,兵器镜鑑附焉。玺印泉幣应另为专编。摹写之字据拓本或影印本为多,西清古鑑等书变易大小者,原器剥蚀模糊者闕焉。
作者: (美)福开森,容庚编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简介: 本书包括美国福开森所编《历代著录画目》及容庚先生的《历代著录画目续编》。 《历代著录画目》编成出版于1934年。作者积三十年之功,参考各种相关著录200余种,计收历代画家2300余人的画作目录近50000条,一一按姓氏排比编辑,并标明出处。 《历代著录画目续编》完成于1948年,是容庚先生的编辑稿本,属首次披露面市。作为《历代著录画目》的续编,体例一仍前书。计引书60余种,收历代画家900余人的画目近6000条。 今将二书合璧,并进一步完善了检索方式,以飨同好。
作者: 容庚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简介:中国青铜器综合性研究专著。容庚著 。初版于1941年。正文30余万字,图版近千幅。此书首次突破宋清以来金石学的模式,从器物的形制、花纹和铭文的流变作综合的研究,把辨伪、断代、释文、考证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文字部分分上下两编。上编为通论,包括原起、发见、类别、时代、铭文、花纹、铸法、价值、去锈、拓墨、仿照、辨伪、销毁、收藏、著录15章。下编为各论,包括食器、酒器、水器及杂器 、乐器4章 ,对57种青铜礼器逐一论述用途、制作、形状、名称等。全书详尽系统,搜罗宏富,抉择有方,考证矜审,图文并茂,是容庚先生充分吸收宋清两代金石学的成果并益以近代考古学的成就而集大成者,是对中国青铜器作系统理论阐发和科学分类的划时代著作。
作者: 容庚
出版社:中华书局 2019年06月
简介:
容庚日记手稿共16本,1925—1946年记于北平(今北京),先生南归后一直保存在身边,历数次浩劫而完好无损。1983年3月6日,先生去世后,日记手稿由其女公子容珊等保存,2015年8月后转由先生长孙容国濂保存。容庚日记,本为私人纪事,所记多为生活、读书、学术研究、交往及购藏书籍、书画、铜器等行状。但作为现代学术大家,容庚日记同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及史料价值(城市史、社会生活史)。
【媒体评论】
当时(九·一八事变后),容庚是z先响应学生抗日会号召的教授,他捐钱给《火把》作印刷费,又为《火把》写文章鼓吹抗日。随后又被选为燕京大学中国教职员抗日会主席。——吴世昌
容君年尚少,山川之宝又日出不穷,候之一二十年,必且又有增益可知也。——罗振玉
癸亥冬日,东莞容君希白出所著《金文编》相示,其书祖述中丞(编者注:指吴大澂),而补正中丞处甚多,是能用中丞之法而光大之者。——王国维
今世弱冠治古文字学者,余所见得四人焉!曰嘉兴唐立庵兰,曰东莞容希白庚,曰胶州柯纯卿昌济,曰番禺商锡永承祚。——王国维
年来客居海外,得与容子希白结文字交,窃足快慰生平。——郭沫若
曩读王静安先生《殷墟文字类编•序》,得知足下之名。近复推览大作《金文编》,用力之勤,究学之审,成果之卓荦,实深钦佩。——郭沫若
他(高鹗)料定读小说的人决不会费大功夫用各种本子细细核勘,他哪里料得到130多年后,居然有一位容庚先生肯用核勘学的工夫去核勘《红楼梦》,居然会发现他作伪的铁证呢?——胡适
初次见面,希白就给我留下了诚恳、直爽、勤奋、好学的深刻印象,堪称良师益友。——商承祚
每次到清华授D一堂课,必于前夕下榻希白家,得以研讨学问,或欣赏其所得的古器物,对该器真伪之见,时有分歧,乃至高声辩论,各不相下。但我们在学术上争论归争论,友情归友情,争过就算数,绝不耿耿于怀,不因争论而影响朋友之情。我知希白的脾气,性子急,“顶起牛”来一顶到底,因此,我一见他“脾气”来时,就往往不吭声,让他三分,待他气静以后,再徐徐与之分辩。我们这样的争辩、“抬杠”,其家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从不担心。——商承祚
东莞容庚希白,以金石名家,为罗雪堂、王观堂所激赏。其著述之勤、立说之矜慎,并世罕出其右者。所印行金石各书已传播于海内外,而《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二书,锲力十余年之久,尤能集金文之大成。——于省吾
(《商周彝器通考》)探邃赜,理纷拏,辨群言之得失,成斯学之钤键,洵为空前之刱作、稽古之宝典矣。——于省吾
《学报》这两年中给弟放大范围,几乎收不住。得兄收住,甚以为幸。——顾颉刚
《颂斋书画小记》续稿何时印出?至盼续赐,以快先睹,其中诸品,印象一一在目,捧读之余,如见故人也。——启功
久知先生为荫麟挚友,昨日会后得一把晤,如见故人,殊恨相见之晚。——贺麟
此次事变(九·一八),予兄刺激之深,出弟意外。兄素未与弟论及国事,弟亦以兄一心古学,无意当世之务,故始终未尝向兄表露政治意见。然兄视予岂真徒知独善之人哉!国事败坏至此,诚非数书生之力所能回天。然无办法中之办法,年来亦尝深思熟虑,对于有政治兴味之友朋,亦尝强聒不舍。——张荫麟
执事治此绝学,又际青春方来,成就詎可限量。——林白水
这位先生从车架子上解下一大包东西,抱着,一边和同学们笑着打招呼,一边走进红楼去了。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古文字学家容庚教授。——邓云乡
【前言】
一、关于容庚日记。容庚日记手稿共16本,1925—1946年记于北京(北平),先生南归后一直保存在身边,历数次浩劫而完好无损。1983年3月6日先生去世后,日记手稿先后由其继室麦凌霄与子女保存,2015年8月后转由先生长孙容国濂保存。 容庚作为现代学术大学,其日记所记多为读书、研究、交往及购藏等行状,具有极高学术及史料价值。 征得先生哲嗣容瑶及女公子容瓘、容璞、容珊,长孙容国濂等人同意,由本人整理付梓,留芬后世,嘉惠学林。 北京1928年更名北平,直到1949年,日记多记于此期间,故定名《容庚北平日记》。
一、关于日记跨度及缺漏。日记始于1925年1月1日,止于1946年2月26日。期间缺记、漏记约占三分之一,作为珍贵历史资料,已属难得。大致情况如下:1925年完整;1926年基本完整;1927年有断续记录;1928年全年仅记11天;1929年1—2月全,其馀缺漏较多;1930年1—3月全,其馀缺漏较多;1931年有零星日记;1932年1—9月完整,10月后仅记2天;1933—1936年基本完整;1937年1—6月完整,7—10月有零星记录,11月缺2天,12月全;1938—1940年基本完整;1941年记至11月30日;1942年缺;1943—1945年全;1946年记至2月26日止;1925—1938年每年单独成册;1939—1941年合记一册;1943—1946年合记一册。
一、关于横排、标点和分段。日记用商务印书馆印制“国民日记”、“学校日记”或“自由日记”等竖格记事簿,以毛笔或钢笔或铅笔书写,且一般情况下无标点符号。为方便阅读,今改作横排,并加标点符号——先生早年主编《燕京学报》(1927—1941)时即有此举矣。 日记长短不限,多为三言两语,事件之间往往分段,此次整理出版,较短段落予以接续,较长篇幅适当分段。
一、关于简体字和异体字。容庚先生是古文字和考古学家,一生推行简化字不遗馀力,早在20世纪30年代即编写《简体字典》出版,又将自己教学的鐘鼎文字班改为“简笔字”试验班,他在日记中也使用过为数不少的自创简体字。 此次整理出版以简体字为基础,但考虑到作者专业、人名和当时用语习惯,日记中通假字、异体字仍如其旧,不强求统一规范。 如第作“弟”、镜作“竟”、陶作“匋”、砖作“专”、著作“箸”、晨作“辰”、庵作“厂”或“广”、藏作“臧”、谈作“谭”、抄作“钞”、现作“见”、页作“叶”……对日中出现的古文字,则采用摹写照相植入。
一、关于原文错漏及疑问。日记原文简洁流畅,极少生涩滞碍处,整理出版时全文照录,不加增删。对原稿中少数错字加[ ]订正;疑有讹误处则加以[?];脱漏字增补者以〈 〉标明;衍字则用〖 〗标明;模糊不可辨之字,以□代替。
一、关于纪年与日期。日记多使用商务印书馆日记簿,为民国纪年,现改为公元纪年。 1925—1938年所用为格式日记簿,每页印刷日期、星期,日记记于页内竖格内;1939—1946 年(缺1942)所用日记簿无印刷日期,为竖格纸页,先生手写日期、星期或天气,不分页连续记录。 此次整理出版,每年单独起页,以阿拉伯数字标示年、月、日、星期、天气(如无则缺)统一置每日首行,每日之间空一行,气温酌补“度”字。
一、关于记数法。日记中涉及购买书籍文物及日常生活时多有数字金额记载,除用汉字、阿拉伯数字表示外,还常用草码,即以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代替数1—9,整理时一仍其旧,特此说明。
一、关于附录(收支一览表、通讯录、赠送著作名录、剪报等)。1925—1934年(缺1928、1930)间日记均有收支一览表,现照录并对错序之处予以调整,因其不仅为个人收支记录,也是当时经济交往及社会生活史料。 另,1925—1932年日记后附有通讯录,1929、1940年等日记中附有数则剪报,也一并照录。
一、关于注释。容庚接触交往的人物,包括亲属、同乡、北京大学师友、燕京大学同事与学生、学界及书肆古玩店人事,其中大部分今天的读者已相当陌生。 为方便阅读,现对其中部分人物作简单注释,内容包括名、号、籍贯、生卒年、主要履历、主要著述、与作者关系等。
一、关于索引。为方便查阅,特制作索引两种:一是人名索引。以姓氏笔画及时间顺序排列,编入容庚交往过或日记中出现的同时代人物,人物后阿拉伯数字代表年、月、日(如“胡适25/1/5”,表示胡适出现于1925年1月5日日记中),同一人物多次出现者以顿号间隔。 二是书肆古玩店索引。 容庚为著名图书和铜器、书画收藏家,其在北京(北平)期间购藏活动频繁,涉及琉璃厂等地书肆古玩店逾百家,书肆古玩店索引以店名笔画及时间顺序排列,店名后阿拉伯数字代表年、月、日。
一、关于插页。本书选择容庚20世纪20—40年代生活照片数帧、藏器数件及日记手迹数页,以飨读者。
一、编者才疏学浅,见识寡陋,整理注释时难免错误,尚望读者方家有以教正,匡我不逮。
夏和顺
2016年8月于深圳梅林坳
2019年3月改定
【书摘与插画】
1925年1月4日
与三弟及陈宗圻往真光电影场看电影,所演为《尘世福星》,叙富翁和兰,藉孔方之力,为科学研究会会员。 会长费维思发明火星传语机器,款无所出,愿以发明权让之,彼盗名心炽,允之。 携其图样归家,路遇一旧部,家云绝粮,妻又卧病,乞其援助,和兰约其至家。其未婚妻戴约以赴克夫人宴会,彼方披览由科学会带返之图样,拒不赴,女
作者: 容庚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7年01月
简介:
《燕京学报》是一部以研究中国学术为主旨的重要学报。1927年6月创刊, 1951年6月停刊。由容庚、齐思和等主编。燕京大学同人担任撰述。每年出版两期,共出版四十期,与当年的《北京大学国学季刊》、《清华学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被誉为我国四大国学刊物。《燕京学报》具有宏博的学术内容,探讨问题的范围从中国扩大到东方和亚洲。论文体裁有研究考证、注疏校雠、考察报告、读书札记、书目年谱、史料传记、人物评介等,还涉及自然科学领域,如天文、历法、算学、仪器制造等。出版二十多个“专号”。在海内外学术界、文化界影响广泛。上海书店出版社现将全套40期《燕京学报》(1927-1951)重新整理,按照16开精装,分装14册,影印出版。
作者: 容庚著;莞城图书馆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2010
简介:容庚先生一生出版专著二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留下了丰硕的成果。为满足学术界研究的需要,编辑成《容庚学术著作全集》,整体出版。此次收入的专著共二十四种,除《金文编》、《殷周青铜器通论》外,均据初印本制版,以存原貌。数十篇学术论文结集为《颂斋述林》。 兹列《容庚学术著作全集》书目如下: 殷契卜辞 与瞿润缗合著,哈佛燕京学社,一九三三年 卜辞研究 北京大学讲义,一九四二年 金文编 科学出版社,一九五九年(按,此本有作者批校订补,实第四版之祖本) 金文续编 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五年 秦汉金文录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一九三一年 商周彝器通考 哈佛燕京学社,一九四一年 殷周青铜器通论 与张维持合著,文物出版社,一九八四年(按,此次增附刘翔《容庚手批校订〈殷周青铜器通论〉遗稿整理》文) 中国文字学形篇 燕京大学研究所讲义,一九三一年(按,有作者批校订补) 中国文字学义篇 燕京大学研究所讲义,一九三二年(按,有作者批校订补) 宝蕴楼彝器图录 北平内政部古物陈列所,一九二九年 武英殿彝器图录 哈佛燕京学社,一九三四年 颂斋吉金图录 燕京大学考古学社,一九三三年 颂斋吉金续录 燕京大学考古学社,一九三八年 海外吉金图录 燕京大学考古学社,一九三五年 善斋彝器图录 哈佛燕京学社,一九三六年 西清彝器拾遗 燕京大学考古学社,一九四〇年 金石学 北京大学讲义,一九二六年 古石刻零拾 燕京大学考古学社,一九三四年 简体字典 哈佛燕京学社,一九三六年 颂斋书画录 燕京大学考古学社,一九三六年 伏庐书画录 燕京大学考古学社,一九三六年 历代著录画目续编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二〇〇七年(按,据作者手稿影印) 颂斋书画小记 广东人民出版社,二〇〇〇年(按,据作者手稿选编影印) 丛帖目 中华书局香港分局,一九八〇—八六年 颂斋述林 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一九九四年(按,此次增补《甲骨学概况》文)
作者: 容庚著
简介: 容庚先生係當代古文字學大師,著述宏富,見解精闢久已望重士林。此書初名《頌齋述林》,民國51年即已編定。原稿分甲、乙兩編,甲編所收為專著類,乙編所收為雜文類,以序跋為主。本書即乙編,今定名為《頌齋文稿》。本書為容庚先生親撰之原稿手跡,彌足珍貴,所錄雖多屬序跋之作,然文中或自述其為學之次第、方法,或考鏡學術之淵源、流變,兼載並時師友之商榷、講習,與夫鄉邦文獻,及時論之關繫學術者。其內容繁博,不僅有裨於古文字學之研究,抑且為當代學術史之重要資料。
作者: 容庚
出版社:中华书局 2019年06月
简介:
容庚日记手稿共16本,1925—1946年记于北平(今北京),先生南归后一直保存在身边,历数次浩劫而完好无损。1983年3月6日,先生去世后,日记手稿由其女公子容珊等保存,2015年8月后转由先生长孙容国濂保存。容庚日记,本为私人纪事,所记多为生活、读书、学术研究、交往及购藏书籍、书画、铜器等行状。但作为现代学术大家,容庚日记同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及史料价值(城市史、社会生活史)。
【媒体评论】
当时(九·一八事变后),容庚是z先响应学生抗日会号召的教授,他捐钱给《火把》作印刷费,又为《火把》写文章鼓吹抗日。随后又被选为燕京大学中国教职员抗日会主席。——吴世昌
容君年尚少,山川之宝又日出不穷,候之一二十年,必且又有增益可知也。——罗振玉
癸亥冬日,东莞容君希白出所著《金文编》相示,其书祖述中丞(编者注:指吴大澂),而补正中丞处甚多,是能用中丞之法而光大之者。——王国维
今世弱冠治古文字学者,余所见得四人焉!曰嘉兴唐立庵兰,曰东莞容希白庚,曰胶州柯纯卿昌济,曰番禺商锡永承祚。——王国维
年来客居海外,得与容子希白结文字交,窃足快慰生平。——郭沫若
曩读王静安先生《殷墟文字类编•序》,得知足下之名。近复推览大作《金文编》,用力之勤,究学之审,成果之卓荦,实深钦佩。——郭沫若
他(高鹗)料定读小说的人决不会费大功夫用各种本子细细核勘,他哪里料得到130多年后,居然有一位容庚先生肯用核勘学的工夫去核勘《红楼梦》,居然会发现他作伪的铁证呢?——胡适
初次见面,希白就给我留下了诚恳、直爽、勤奋、好学的深刻印象,堪称良师益友。——商承祚
每次到清华授D一堂课,必于前夕下榻希白家,得以研讨学问,或欣赏其所得的古器物,对该器真伪之见,时有分歧,乃至高声辩论,各不相下。但我们在学术上争论归争论,友情归友情,争过就算数,绝不耿耿于怀,不因争论而影响朋友之情。我知希白的脾气,性子急,“顶起牛”来一顶到底,因此,我一见他“脾气”来时,就往往不吭声,让他三分,待他气静以后,再徐徐与之分辩。我们这样的争辩、“抬杠”,其家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从不担心。——商承祚
东莞容庚希白,以金石名家,为罗雪堂、王观堂所激赏。其著述之勤、立说之矜慎,并世罕出其右者。所印行金石各书已传播于海内外,而《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二书,锲力十余年之久,尤能集金文之大成。——于省吾
(《商周彝器通考》)探邃赜,理纷拏,辨群言之得失,成斯学之钤键,洵为空前之刱作、稽古之宝典矣。——于省吾
《学报》这两年中给弟放大范围,几乎收不住。得兄收住,甚以为幸。——顾颉刚
《颂斋书画小记》续稿何时印出?至盼续赐,以快先睹,其中诸品,印象一一在目,捧读之余,如见故人也。——启功
久知先生为荫麟挚友,昨日会后得一把晤,如见故人,殊恨相见之晚。——贺麟
此次事变(九·一八),予兄刺激之深,出弟意外。兄素未与弟论及国事,弟亦以兄一心古学,无意当世之务,故始终未尝向兄表露政治意见。然兄视予岂真徒知独善之人哉!国事败坏至此,诚非数书生之力所能回天。然无办法中之办法,年来亦尝深思熟虑,对于有政治兴味之友朋,亦尝强聒不舍。——张荫麟
执事治此绝学,又际青春方来,成就詎可限量。——林白水
这位先生从车架子上解下一大包东西,抱着,一边和同学们笑着打招呼,一边走进红楼去了。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古文字学家容庚教授。——邓云乡
【前言】
一、关于容庚日记。容庚日记手稿共16本,1925—1946年记于北京(北平),先生南归后一直保存在身边,历数次浩劫而完好无损。1983年3月6日先生去世后,日记手稿先后由其继室麦凌霄与子女保存,2015年8月后转由先生长孙容国濂保存。 容庚作为现代学术大学,其日记所记多为读书、研究、交往及购藏等行状,具有极高学术及史料价值。 征得先生哲嗣容瑶及女公子容瓘、容璞、容珊,长孙容国濂等人同意,由本人整理付梓,留芬后世,嘉惠学林。 北京1928年更名北平,直到1949年,日记多记于此期间,故定名《容庚北平日记》。
一、关于日记跨度及缺漏。日记始于1925年1月1日,止于1946年2月26日。期间缺记、漏记约占三分之一,作为珍贵历史资料,已属难得。大致情况如下:1925年完整;1926年基本完整;1927年有断续记录;1928年全年仅记11天;1929年1—2月全,其馀缺漏较多;1930年1—3月全,其馀缺漏较多;1931年有零星日记;1932年1—9月完整,10月后仅记2天;1933—1936年基本完整;1937年1—6月完整,7—10月有零星记录,11月缺2天,12月全;1938—1940年基本完整;1941年记至11月30日;1942年缺;1943—1945年全;1946年记至2月26日止;1925—1938年每年单独成册;1939—1941年合记一册;1943—1946年合记一册。
一、关于横排、标点和分段。日记用商务印书馆印制“国民日记”、“学校日记”或“自由日记”等竖格记事簿,以毛笔或钢笔或铅笔书写,且一般情况下无标点符号。为方便阅读,今改作横排,并加标点符号——先生早年主编《燕京学报》(1927—1941)时即有此举矣。 日记长短不限,多为三言两语,事件之间往往分段,此次整理出版,较短段落予以接续,较长篇幅适当分段。
一、关于简体字和异体字。容庚先生是古文字和考古学家,一生推行简化字不遗馀力,早在20世纪30年代即编写《简体字典》出版,又将自己教学的鐘鼎文字班改为“简笔字”试验班,他在日记中也使用过为数不少的自创简体字。 此次整理出版以简体字为基础,但考虑到作者专业、人名和当时用语习惯,日记中通假字、异体字仍如其旧,不强求统一规范。 如第作“弟”、镜作“竟”、陶作“匋”、砖作“专”、著作“箸”、晨作“辰”、庵作“厂”或“广”、藏作“臧”、谈作“谭”、抄作“钞”、现作“见”、页作“叶”……对日中出现的古文字,则采用摹写照相植入。
一、关于原文错漏及疑问。日记原文简洁流畅,极少生涩滞碍处,整理出版时全文照录,不加增删。对原稿中少数错字加[ ]订正;疑有讹误处则加以[?];脱漏字增补者以〈 〉标明;衍字则用〖 〗标明;模糊不可辨之字,以□代替。
一、关于纪年与日期。日记多使用商务印书馆日记簿,为民国纪年,现改为公元纪年。 1925—1938年所用为格式日记簿,每页印刷日期、星期,日记记于页内竖格内;1939—1946 年(缺1942)所用日记簿无印刷日期,为竖格纸页,先生手写日期、星期或天气,不分页连续记录。 此次整理出版,每年单独起页,以阿拉伯数字标示年、月、日、星期、天气(如无则缺)统一置每日首行,每日之间空一行,气温酌补“度”字。
一、关于记数法。日记中涉及购买书籍文物及日常生活时多有数字金额记载,除用汉字、阿拉伯数字表示外,还常用草码,即以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代替数1—9,整理时一仍其旧,特此说明。
一、关于附录(收支一览表、通讯录、赠送著作名录、剪报等)。1925—1934年(缺1928、1930)间日记均有收支一览表,现照录并对错序之处予以调整,因其不仅为个人收支记录,也是当时经济交往及社会生活史料。 另,1925—1932年日记后附有通讯录,1929、1940年等日记中附有数则剪报,也一并照录。
一、关于注释。容庚接触交往的人物,包括亲属、同乡、北京大学师友、燕京大学同事与学生、学界及书肆古玩店人事,其中大部分今天的读者已相当陌生。 为方便阅读,现对其中部分人物作简单注释,内容包括名、号、籍贯、生卒年、主要履历、主要著述、与作者关系等。
一、关于索引。为方便查阅,特制作索引两种:一是人名索引。以姓氏笔画及时间顺序排列,编入容庚交往过或日记中出现的同时代人物,人物后阿拉伯数字代表年、月、日(如“胡适25/1/5”,表示胡适出现于1925年1月5日日记中),同一人物多次出现者以顿号间隔。 二是书肆古玩店索引。 容庚为著名图书和铜器、书画收藏家,其在北京(北平)期间购藏活动频繁,涉及琉璃厂等地书肆古玩店逾百家,书肆古玩店索引以店名笔画及时间顺序排列,店名后阿拉伯数字代表年、月、日。
一、关于插页。本书选择容庚20世纪20—40年代生活照片数帧、藏器数件及日记手迹数页,以飨读者。
一、编者才疏学浅,见识寡陋,整理注释时难免错误,尚望读者方家有以教正,匡我不逮。
夏和顺
2016年8月于深圳梅林坳
2019年3月改定
【书摘与插画】
1925年1月4日
与三弟及陈宗圻往真光电影场看电影,所演为《尘世福星》,叙富翁和兰,藉孔方之力,为科学研究会会员。 会长费维思发明火星传语机器,款无所出,愿以发明权让之,彼盗名心炽,允之。 携其图样归家,路遇一旧部,家云绝粮,妻又卧病,乞其援助,和兰约其至家。其未婚妻戴约以赴克夫人宴会,彼方披览由科学会带返之图样,拒不赴,女
作者: 容庚
出版社:中华书局 2019年06月
简介:
容庚日记手稿共16本,1925—1946年记于北平(今北京),先生南归后一直保存在身边,历数次浩劫而完好无损。1983年3月6日,先生去世后,日记手稿由其女公子容珊等保存,2015年8月后转由先生长孙容国濂保存。容庚日记,本为私人纪事,所记多为生活、读书、学术研究、交往及购藏书籍、书画、铜器等行状。但作为现代学术大家,容庚日记同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及史料价值(城市史、社会生活史)。
【媒体评论】
当时(九·一八事变后),容庚是z先响应学生抗日会号召的教授,他捐钱给《火把》作印刷费,又为《火把》写文章鼓吹抗日。随后又被选为燕京大学中国教职员抗日会主席。——吴世昌
容君年尚少,山川之宝又日出不穷,候之一二十年,必且又有增益可知也。——罗振玉
癸亥冬日,东莞容君希白出所著《金文编》相示,其书祖述中丞(编者注:指吴大澂),而补正中丞处甚多,是能用中丞之法而光大之者。——王国维
今世弱冠治古文字学者,余所见得四人焉!曰嘉兴唐立庵兰,曰东莞容希白庚,曰胶州柯纯卿昌济,曰番禺商锡永承祚。——王国维
年来客居海外,得与容子希白结文字交,窃足快慰生平。——郭沫若
曩读王静安先生《殷墟文字类编•序》,得知足下之名。近复推览大作《金文编》,用力之勤,究学之审,成果之卓荦,实深钦佩。——郭沫若
他(高鹗)料定读小说的人决不会费大功夫用各种本子细细核勘,他哪里料得到130多年后,居然有一位容庚先生肯用核勘学的工夫去核勘《红楼梦》,居然会发现他作伪的铁证呢?——胡适
初次见面,希白就给我留下了诚恳、直爽、勤奋、好学的深刻印象,堪称良师益友。——商承祚
每次到清华授D一堂课,必于前夕下榻希白家,得以研讨学问,或欣赏其所得的古器物,对该器真伪之见,时有分歧,乃至高声辩论,各不相下。但我们在学术上争论归争论,友情归友情,争过就算数,绝不耿耿于怀,不因争论而影响朋友之情。我知希白的脾气,性子急,“顶起牛”来一顶到底,因此,我一见他“脾气”来时,就往往不吭声,让他三分,待他气静以后,再徐徐与之分辩。我们这样的争辩、“抬杠”,其家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从不担心。——商承祚
东莞容庚希白,以金石名家,为罗雪堂、王观堂所激赏。其著述之勤、立说之矜慎,并世罕出其右者。所印行金石各书已传播于海内外,而《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二书,锲力十余年之久,尤能集金文之大成。——于省吾
(《商周彝器通考》)探邃赜,理纷拏,辨群言之得失,成斯学之钤键,洵为空前之刱作、稽古之宝典矣。——于省吾
《学报》这两年中给弟放大范围,几乎收不住。得兄收住,甚以为幸。——顾颉刚
《颂斋书画小记》续稿何时印出?至盼续赐,以快先睹,其中诸品,印象一一在目,捧读之余,如见故人也。——启功
久知先生为荫麟挚友,昨日会后得一把晤,如见故人,殊恨相见之晚。——贺麟
此次事变(九·一八),予兄刺激之深,出弟意外。兄素未与弟论及国事,弟亦以兄一心古学,无意当世之务,故始终未尝向兄表露政治意见。然兄视予岂真徒知独善之人哉!国事败坏至此,诚非数书生之力所能回天。然无办法中之办法,年来亦尝深思熟虑,对于有政治兴味之友朋,亦尝强聒不舍。——张荫麟
执事治此绝学,又际青春方来,成就詎可限量。——林白水
这位先生从车架子上解下一大包东西,抱着,一边和同学们笑着打招呼,一边走进红楼去了。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古文字学家容庚教授。——邓云乡
【前言】
一、关于容庚日记。容庚日记手稿共16本,1925—1946年记于北京(北平),先生南归后一直保存在身边,历数次浩劫而完好无损。1983年3月6日先生去世后,日记手稿先后由其继室麦凌霄与子女保存,2015年8月后转由先生长孙容国濂保存。 容庚作为现代学术大学,其日记所记多为读书、研究、交往及购藏等行状,具有极高学术及史料价值。 征得先生哲嗣容瑶及女公子容瓘、容璞、容珊,长孙容国濂等人同意,由本人整理付梓,留芬后世,嘉惠学林。 北京1928年更名北平,直到1949年,日记多记于此期间,故定名《容庚北平日记》。
一、关于日记跨度及缺漏。日记始于1925年1月1日,止于1946年2月26日。期间缺记、漏记约占三分之一,作为珍贵历史资料,已属难得。大致情况如下:1925年完整;1926年基本完整;1927年有断续记录;1928年全年仅记11天;1929年1—2月全,其馀缺漏较多;1930年1—3月全,其馀缺漏较多;1931年有零星日记;1932年1—9月完整,10月后仅记2天;1933—1936年基本完整;1937年1—6月完整,7—10月有零星记录,11月缺2天,12月全;1938—1940年基本完整;1941年记至11月30日;1942年缺;1943—1945年全;1946年记至2月26日止;1925—1938年每年单独成册;1939—1941年合记一册;1943—1946年合记一册。
一、关于横排、标点和分段。日记用商务印书馆印制“国民日记”、“学校日记”或“自由日记”等竖格记事簿,以毛笔或钢笔或铅笔书写,且一般情况下无标点符号。为方便阅读,今改作横排,并加标点符号——先生早年主编《燕京学报》(1927—1941)时即有此举矣。 日记长短不限,多为三言两语,事件之间往往分段,此次整理出版,较短段落予以接续,较长篇幅适当分段。
一、关于简体字和异体字。容庚先生是古文字和考古学家,一生推行简化字不遗馀力,早在20世纪30年代即编写《简体字典》出版,又将自己教学的鐘鼎文字班改为“简笔字”试验班,他在日记中也使用过为数不少的自创简体字。 此次整理出版以简体字为基础,但考虑到作者专业、人名和当时用语习惯,日记中通假字、异体字仍如其旧,不强求统一规范。 如第作“弟”、镜作“竟”、陶作“匋”、砖作“专”、著作“箸”、晨作“辰”、庵作“厂”或“广”、藏作“臧”、谈作“谭”、抄作“钞”、现作“见”、页作“叶”……对日中出现的古文字,则采用摹写照相植入。
一、关于原文错漏及疑问。日记原文简洁流畅,极少生涩滞碍处,整理出版时全文照录,不加增删。对原稿中少数错字加[ ]订正;疑有讹误处则加以[?];脱漏字增补者以〈 〉标明;衍字则用〖 〗标明;模糊不可辨之字,以□代替。
一、关于纪年与日期。日记多使用商务印书馆日记簿,为民国纪年,现改为公元纪年。 1925—1938年所用为格式日记簿,每页印刷日期、星期,日记记于页内竖格内;1939—1946 年(缺1942)所用日记簿无印刷日期,为竖格纸页,先生手写日期、星期或天气,不分页连续记录。 此次整理出版,每年单独起页,以阿拉伯数字标示年、月、日、星期、天气(如无则缺)统一置每日首行,每日之间空一行,气温酌补“度”字。
一、关于记数法。日记中涉及购买书籍文物及日常生活时多有数字金额记载,除用汉字、阿拉伯数字表示外,还常用草码,即以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代替数1—9,整理时一仍其旧,特此说明。
一、关于附录(收支一览表、通讯录、赠送著作名录、剪报等)。1925—1934年(缺1928、1930)间日记均有收支一览表,现照录并对错序之处予以调整,因其不仅为个人收支记录,也是当时经济交往及社会生活史料。 另,1925—1932年日记后附有通讯录,1929、1940年等日记中附有数则剪报,也一并照录。
一、关于注释。容庚接触交往的人物,包括亲属、同乡、北京大学师友、燕京大学同事与学生、学界及书肆古玩店人事,其中大部分今天的读者已相当陌生。 为方便阅读,现对其中部分人物作简单注释,内容包括名、号、籍贯、生卒年、主要履历、主要著述、与作者关系等。
一、关于索引。为方便查阅,特制作索引两种:一是人名索引。以姓氏笔画及时间顺序排列,编入容庚交往过或日记中出现的同时代人物,人物后阿拉伯数字代表年、月、日(如“胡适25/1/5”,表示胡适出现于1925年1月5日日记中),同一人物多次出现者以顿号间隔。 二是书肆古玩店索引。 容庚为著名图书和铜器、书画收藏家,其在北京(北平)期间购藏活动频繁,涉及琉璃厂等地书肆古玩店逾百家,书肆古玩店索引以店名笔画及时间顺序排列,店名后阿拉伯数字代表年、月、日。
一、关于插页。本书选择容庚20世纪20—40年代生活照片数帧、藏器数件及日记手迹数页,以飨读者。
一、编者才疏学浅,见识寡陋,整理注释时难免错误,尚望读者方家有以教正,匡我不逮。
夏和顺
2016年8月于深圳梅林坳
2019年3月改定
【书摘与插画】
1925年1月4日
与三弟及陈宗圻往真光电影场看电影,所演为《尘世福星》,叙富翁和兰,藉孔方之力,为科学研究会会员。 会长费维思发明火星传语机器,款无所出,愿以发明权让之,彼盗名心炽,允之。 携其图样归家,路遇一旧部,家云绝粮,妻又卧病,乞其援助,和兰约其至家。其未婚妻戴约以赴克夫人宴会,彼方披览由科学会带返之图样,拒不赴,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