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100个中国之最
作者: 巴银著
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简介:楼兰故城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境内的罗布泊西北雅丹荒漠。坐落在高台之上,才有幸保存至今。这座丝路名城,略呈方形,城墙为夯土建筑,总面积10万余平方米。由官署区、佛教寺院区和宅院区组成。可见圆形、长方形等建筑材料成百上千件散落于城中。残存的主要建筑是106.25平方米的土块三间房和10-4米高的泥塑佛塔。佛塔是古楼兰人心灵深处最崇高的信物,而三间房则是西域长史府治所大院内惟一残存的档案库建筑。1900~1901年被中国向导奥尔德克和瑞典人斯文·赫定发现后闻名世界。相继而来的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橘瑞超等外国人在城内盗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从此,楼兰文物流散于全球各地。如今,日本龙谷大学收藏的“李柏文书”就是曾让橘瑞超声名显赫的楼兰文物之精品。20世纪初和1979年至今,以黄文弼、陈宗器、孟凡人、林梅村、王炳华、夏训诚、穆舜英、侯灿、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等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相继前往楼兰考察,并出土一批重要文物,出版了许多有关楼兰的书籍,结束了楼兰研究在国外的难堪局面。楼兰故城始建秦汉时期。《汉书·西域传》记录:“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户千七百五十,口万四千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又日:“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更名其国为鄯善。”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国和改名后的鄯善国的重要城市及魏晋前凉时期西域长史府治所。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兰故城,俗名“海头”。罗布泊古称“蒲昌海”,该城与“海”相邻,因位置关系而得名。故城东近甘肃敦煌、玉门关和阳关,是汉朝势力进入西域的东大门,也是控制塔里木盆地的军事要地。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东西方贸易往来的商品集散地,中西文化交流的中枢城市,当时具有很高的国际贸易地位。两千年前,楼兰地区虽有白龙堆(今称雅丹),但水草丰富,绿洲遍布,孔雀河及罗布泊湖是这里主要的水资源和渔业基地。不幸的是,公元4世纪,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绿洲消亡,国民逃离故土,城市逐渐荒芜。更名后的鄯善国也在公元5世纪国破民散。唐朝年间,唐玄奘西去印度取经返回途经楼兰,城郭岿然,人烟断绝。他亲眼目睹废城的残景后,缓缓东去。汉朝外交官张骞的脚印最早印在楼兰的大地上。傅介子、郑吉、班超、班勇、李柏等名将,他们都曾路经楼兰,或平定楼兰之乱或兵屯楼兰或驻守楼兰……为西域的统一做出了贡献。唐代诗人王昌龄未曾来过楼兰,熟读《汉书·西域传》的他,写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传世绝句。是因为楼兰之名早已永垂大唐,成为诗人笔下遥远边疆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