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 army:1934-1936
作者: 师永刚,刘琼雄编著
出版社: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
简介: 中國畫傳風潮開啟人師永剛,將歷史中扮演重要腳色的名詞、行動一一以多元角度附上新一層的當代閱讀意義。「歷史說明書」或是「歷史概念書」讓過去以狹隘政治角度面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我們,及對中國共產黨沒有歷史包袱的六、七年級生,可以有再一次不同的閱讀經驗和歷史感受。接續之前《切.格瓦拉畫傳》的編輯模式和美編格式,《紅軍》將再為當代歷史閱讀,啟發另一層次的深探。
本書共分為十六章,它以關注細節、散點式的記錄方式為主,涉及了許多以往未曾涉及、關注的內容,諸如紅軍長征食譜、長征時用過的器物、紅軍病歷、長征中的浪漫主義精神,長征的參加者以及長征中流散各地的紅軍士兵的命運,等等。
「紅軍這個詞對於當下的中國來說,具備多種解讀的意義。70年前的故事,對於這代人最重要的是什麼?肯定不是所謂的解密或者獵奇。紅軍的歷史細節非常重要,但放在全球化的當下,我們紀念70年前的這支軍隊,那些理想者,過多沉迷于揭秘之類的事件,不是我們要重點關注的東西。」師永剛說。
紅軍 (1934-1936)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長征在當時中國人的生活中並不是最重要的,有一段時期,關於共產黨的紅色軍事力量在中華民國逐漸退出主流話題。但是後來的結果與中國在20世紀後半的命運,卻全繫在這一場現在看起來艱難雀又浪漫的一次旅行。讀者藉由此書有機會再度來到有關紅軍的回憶中。
這次的旅行,或者更貼切地稱為流亡,曾有人認為遠勝於歷史上的所有的征程,更是軍事史上一次劃時代的里程碑。路上的點點滴滴,每一項細節都是認識這個旅程必要的一塊。散點式的紀錄方式與大量的圖片史料,幫我們重建歷史現場的想像,也觸碰到了許多以往我們未曾關注的部分:紅軍長征食譜、長征時用過的器物、紅軍病例、長征中的浪漫主義精神、長征的參加者以及長征中流散各地的紅軍士兵的命運……
紅軍在70年後的今天,在官方與民間,在時尚與傳統,在親歷者與想像者中間,成為一個有趣的紀念對象,他們各自寫著對一支遙遠軍隊的定義,甚至互相印證。
90歲、80歲、70歲、60歲、50歲、40歲、30歲、20歲、10歲。這樣一個年齡的縱深與橫切面,如同今天的中國一樣,傳統與現代共存,豐富而複雜,單純而且充滿朝氣與活力。如此不同的人群?什麼會同樣地懷念一個逝去的時代?他們如何找到集體共存的密碼?
在這條尋找生存的路上,毛澤東與他的隊伍,一直在修正自己的方向,整整兩年,付出了十多萬人的生命,才決定了這條路的終點,或者起點。
恍如茨威格所描述的「人類群星閃耀」,那些星辰正在1930年代的中國閃耀。70年後的今天,在所謂的「歷史方向感」裡,在所謂的全球化狀態下,我們仍然在歷史地圖中透過這支軍隊的紅色色素,辨認這條1930年代行進路線的方位和經緯,並試圖努力地回到常識。
他們如何找到集體共存的密碼?
本書特色:
◎以畫傳方式呈現,說明紅軍長征時代的細節及文化。
◎地圖、史料、照片豐富,編排活潑。
◎為台灣對中國共產黨歷史不熟悉及對世界歷史有興趣,此讀本皆為相當有新意的一本書。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