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10 项 “常江” 相关结果
51单片机C语言常用模块与综合系统设计实例精讲
作者: 于永,戴佳,常江编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简介: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 第1章 51系列单片机开发的基础知识 1.1 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1.2 51系列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1.3 本章总结 第2章 C语言程序各语句的用法与意义 2.1 数据结构 2.2 运算符与表达式 2.3 程序结构与函数 2.4 流程控制语句 2.5 本章总结 第3章 Keil 8051 C编译器 3.1 Keil编译器简介 3.2 如何使用Keil开发 3.3 dScope for Windows的使用 3.4 本章总结 第二篇 常用模块设计实例 第4章 键盘输入与数码显示 4.1 键盘输入实例——实现4×4 4.2 单片机实现7段数据管显示 第5章 液晶显示 5.1 基于MSC-G12232的液晶显示 5.2 平板液晶实例——基于MSM6255驱动器的显示 第6章 打印机输出 6.1 打印机实例——并口打印驱动 第7章 A/D及D/A转换 7.1 ADC0801与TLC1543的A/D转换 7.2 基于MS5534B的数字气压计设计 7.3 基于DS18B20的数字温度计设计 7.4 基于TLC5617的D/A转换 第8章 存储模块 8.1 基于EEPROMAT24C64的数据存储 8.2 基于NOR FLASH AM29LV320 第9章 定时器与时钟 9.1 RTC设计实例——基于SD2000的实时日历时钟系统设计 第10章 单片机与CPLD 第11章 认号与算法实现 第12章 步进电机 第三篇 综合应用系统设实例 第13章 多功能显示屏应用系统设计 第14章 汽车行驶状态记录仪系统设计 附录A RTX51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附录B 汇编语言与C语言的混合编程 附录C 全书练习题 附录D 全书练习题答案
电路设计与制板Protel 99SE从入门到精通
作者: 赵景波,张莉,常江等编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简介:赵景波、张莉、常江等编著的《电路设计与制板Protel 99SE从入门到精通》以丰富的电路设计实例为基础,以电路板设计的基本流程为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从电路原理图设计到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整个流程。首先介绍了电路板设计和Protel 99SE软件操作的基础知识,让初学者轻松体验电路板设计的全过程,然后通过精心选取的典型实例,详细介绍了电路板设计的具体操作步骤及各种工具、命令的使用方法。所选实例力求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出发,从掌握各个环节的方法入手,旨在让读者熟练掌握整个工程设计的全部技能。
题名取自盘面标签
简介:
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
作者: 辛丁,常江,陈奕燊制作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作者: 辛丁、常江、陈奕燊制作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Listening and speaking.4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外语音像出版社:外研社电子音像出版事业部(银盘公司),2004
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Listening and speaking.3
Cultural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作者: (英)约翰·斯道雷(John Storey)著;常江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第5版)》是国际知名文化研究学者约翰·斯道雷所著之经典教材,在西方学界经久不衰,是公认的媒介与文化研究领域最为权威的综述性著作之一。《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第5版)》对文化研究这一学科的历史,传统及当下的发展现状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广泛涉猎文化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诸多重要的社会科学思潮,梳理国际学界对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文化研究、媒介研究、大众传播学,文艺批评以及新闻学等领城内学者与研究生阅读,参考的重要文献。《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第5版)》是原著最新版的中译本。
Discovering the news:a social history of American newspapers
作者: (美)迈克尔·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著;陈昌凤,常江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 本书以社会学为背景,将客观性当作一种文化现象加以考察,以此研究新闻专业性和媒介机构。 在研究美国现代报业开端时,着重解剖了两种报道模式——“故事模式”与“信息模式”。本书为我们提供了社会学视角的新闻事业变迁史,其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把报业融入社会体系之中,又以新闻专业主义为中心,紧紧抓住与“客观性”相关联的新闻表现手段及其源起、目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书作为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经典读物为广大学者所推崇。
Canonic texts in media research
作者: (美)伊莱休·卡茨(Elihu Katz)[等]编;常江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 本书云集当代传播学领域一流学者,甄选13篇媒介研究领域的“经典文 本”加以评述,不但清晰勾勒出媒介研究的历史脉络,更对哥伦比亚、法兰 克福、芝加哥、多伦多和英国文化研究五大学派的传播思想做出精妙的总结 。 从拉扎斯菲尔德到阿多诺,从麦克卢汉到霍尔,传播学,这一年轻的学 科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渐渐羽翼丰满,而本书就是国际学人将传播学建 构为令人尊敬的独立学科的重要努力。 著名学者迈克尔?舒德森盛赞本书“必将在传播研究与传播理论发展史 中掀起浪潮”。
Construction of an imagined empire:a history of early American cinema
作者: 常江著
简介:本书是一部媒介史领域的专著,着重考察了1950年之前的美国电影与美利坚民族性的建构之间的关系。作者全部采用一手英文资料完成,从文化研究和传媒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迥异于传统电影研究的独特视角完成了对早期美国电影史的深度发掘。
编著者还有:陶勇、孙良、李明、顾贤光、王芳
作者: 常江[等]编著
出版社: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
简介:本书从居住环境的发展变化到现代社会人们对居住区的质与量的要求,阐述了现代宜居城市的重要性。本书共分六章:绪论,居住区规范总论,住宅群体规划,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居住区道路规划。
中国电视史:1958-2008
作者: 常江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中国电视史:1958-2008》是一部媒介史领域的专著,对中国电视业半个世纪(1958—2008)变迁与演进的历史展开了系统性的研究。作者采用传播政治经济学、媒介社会学与话语理论相结合的研究体系,在电视与社会现实、日常生活和权力结构之间的关系中,对这一强大而富庶的大众媒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之间的勾连与互动过程,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释。 全书共六章,对中国电视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中国新闻史学会创始会长、中国新闻传播史学泰斗方汉奇教授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郭镇之教授作序。【目录】导言 关于中国电视史**章 迟来的新生:1958—1966一、 电视诞生的社会背景二、 早期电视节目三、 早期电视的机构形态四、 总结:初创期的经验和遗产第二章 政治的孱弱映像:1966—1976一、 政治运动影响下的电视业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电视节目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电视机构四、 总结:动荡、倒退与分裂第三章 新时代的先声:1976—1982一、 电视业真正崛起二、 转型期的电视节目三、 转型期的电视机构四、 总结:至关重要的转承第四章 生逢其时的黄金时代:1982—1990一、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社会与电视二、 节目形态的全面成长三、 电视机构的扩张和初步产业化四、 总结:未来从这里开始第五章 全面拥抱消费文明:1990—2000一、 电视业的产业化与国际化二、 节目形态日趋成熟三、 技术驱动的行业格局变迁四、 总结:宏伟的转型第六章 点燃大国之梦:2000—2008一、 新世纪的新状况二、 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三、 全国电视业格局的固化四、 总结:终结,还是走向重生结语 纪实、审美、规训:中国电视史的话语逻辑一、 纪实的话语二、 审美的话语三、 规训的话语四、 写在*后参考文献索引后记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年01月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诸侯中*强大的势力。年轻的司马懿本是个胆小谨慎的书生,因为有“鹰视狼顾”之相,回头看了曹操一眼,从此和曹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被曹操强行征辟为官,一脚踏入曹家暗流汹涌的夺嫡之争。他运用谋略帮助曹丕一次次通过曹操的考验,将曹丕送上世子位。他辅佐曹丕成为开国明主,开创新政、扶持士族、抑制宗室,为魏国的稳定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
Babel caution
作者: 常江,袁卿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简介:《再见巴别塔:当中国遇上非洲》编辑推荐:非洲之于中国意味着什么?神秘大陆、淘金圣地?中国之于非洲呢?榜样、援助者?中国人在非洲的生活是怎样的?中国人为何不愿与非洲人结婚生子?中国人和非洲人是如何看待彼此的?为什么有些非洲人认为中国是新殖民者?阅读《再见巴别塔:当中国遇上非洲》,将有助于我们对上述问题的了解。它带给你的启示,将不仅仅关于非洲,还关涉每个中国人如何看待世界体系内的自我。
Introduction to video production
作者: 常江编著
简介: 《21世纪新闻与传播学规划教材·广播电视学系列:影视制作基础》是一部面向国内新闻传播院校学生的教科书。通过系统讲授摄像造型、拍摄、录音、剪辑等影视制作的基本理念与技巧,旨在令使用者掌握独立拍摄、剪辑影视作品的能力。《21世纪新闻与传播学规划教材·广播电视学系列:影视制作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视听语言思维方式的训练促进操作技能的提高。此外,书中还对中外近两百部经典电影进行案例分析,既注重逻辑的连贯和系统的科学,也力求流畅、朴实、易懂。 书中有大量精美图片,四色印刷,图文并茂。
Fifty years in China
作者: (美)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著;常江译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10
简介: 司徒雷登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基督徒,怀有博爱世人的胸襟,从不将仇 恨妄加在任何人身上。在行文中,他甚少对他人的缺点进行尖刻的讽刺, 而是往往强调他人身上所具备的良好品质。上至毛泽东、蒋介石,下到燕 大的清洁工,他都有厚道和宽允的评价。就连他所反对的共产党和曾将自 己囚禁多年的日本人,他也甚少做出无理智的攻击。他是一个把自由主义 和基督教精神完美地结合在灵魂中的人,在他眼中,意识形态和军事的冲 突不足以妨碍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 他极为热爱自己的事业,无论是作为传教士、作为神学院教师还是作 为大学校务长、驻华大使,他都竭力将自己的一切心血倾注其中。 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面对深陷战乱苦难中的无辜平民, 他始终怀有真诚而深切的悲悯。他曾走到乡间,和贫苦农民一起作息劳动 ,向他们学习民间生活经验;他对燕京大学所有的学生都视如己出,无论 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当地燕大校友的爱戴和欢迎;他精通中文,会讲多种 方言,熟读“四书”,尤其推崇孟子和王阳明,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甚至 超过大多数中国人。最为可贵的是,他时刻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审视 和反思美国人鲁莽、直率的行为习惯,并努力从中探索出一条和合之路。
Approached the mining area:re-use of the mining wasteland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本书关注的是矿业城市工业废弃地再利用的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中、德双方在相关领域的专家论文11篇,探讨了双方在废弃地再利用方面的现状、经验,第二部分是以中(中国矿业大学)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合作课程为平台的废弃地再利用规划方案7例,探讨了废弃地再利用的概念、方式与途径。
芭蕉沟传统工人村的历史研究与保护规划探索
作者: 罗萍嘉,常江,张明皓著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简介:本书不仅揭示出芭蕉沟工人村的历史演进过程,更以个案讨论与分析方式逐渐解释了该村的形成机制和空间-景观肌理,从科学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工业遗产及其研究方法的重要范例。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外语音像出版社:外研社电子音像出版事业部(银盘公司),2004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后宫·褒姒传
作者: 飞刀叶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6年7月
王锺翰清史论集
作者: 王锺翰著
中华书局,2004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