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百家国画名作欣赏
作者: 张伯元著
出版社:
简介:阎立本《北齐校书图》以图述史
自西汉刘向首开校书之风以来,古书的校勘历朝都十分重视。
《北齐校书图》相传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大作。但据宋人黄伯思称,他所见画本其人物华虏相杂,认为是杨子华之迹无疑;不过他又说,当时画此图的不只一本。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杨作、阎作早已佚失,留传至今的是宋人的摹本。
《北齐校书图》卷,绢本,重设色。它是一幅有历史史实内容的纪实性图卷。全图共绘十九人。图右一人坐着(樊逊),落笔状,左右侍者六人。中间画了几个秀才(高乾和等),有执笔者,有会话者,有欲出走者,连侍者一共六人。图左是侍从、奚官和马匹。此图所绘人物的服饰、形貌,以及用品、物具都反映了后魏北齐时的面貌。反映了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
据北宋黄庭坚题跋所记述的内容看,此图的后半已有所不同,图左的奚官、马匹已是后加,原来的半段早在南宋时已经丢失了。由此看来,现存的《北齐校书图》摹本已是后人拼凑的临摹之作。
李成《茂林远岫图》秀气可掬
李成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常以北方山水为其绘画对象,所画内容有寒林雪景、山水沏泽,观者如入平远险易之境。“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是其绘画的主要特点。宋代书法家米芾对李成的画推祟备至,认为李成虽然师从荆关,但是没有一笔是与老师相似的。苏轼有诗云:“缥缈营丘水墨仙,浮空出没有无间。”(《东坡先生诗》卷十二)。《圣朝名画评)上说:“成之命笔,唯意所到,宗师造化,自创景物,皆合其妙。”
《茂林远岫图》绢本,水墨。纵141.8cm,横45.8cm。今藏辽宁博物馆,有称此图为《小寒林》。图的近处是山涧,涧水不深,有人相互扶助着涉水而过。四周山石间杂树丛生,郁郁葱葱;远处山峦耸峙,隐现在烟云中的寺庙殿堂,屋脊犬牙交错。尽管此图为后世摹本,但也能反映李成山水画的气势和风貌。画山石多用披麻皴,重于勾擦和渲染,“皴擦甚少面骨干自坚”;画树干用线勾,色淡,由山石的深色衬出,画树叶多用点虱法,浓淡得宜,疏密有致,不过,此图不用蟹爪画法(也是摹本的缘故)。此图与其他的诸如《晴峦萧寺图》的“寒林”之作还有所区别,严格说来,称之为“小寒林”是不确的。
传为李成的作品还有《晴峦萧寺图》、《雪山行旅图》、《群峰霁雪图》等。
李息斋《竹图》娴熟洒脱
竹能入画,最早出于文人的托物言志。魏晋时期就有这样一件事:王子猷(王羲之第五子)暂时住在朋友家里,在朋友家的院子里种上了竹子。别人见了奇怪,问:你暂住几宿,何以自找麻烦去种竹子呢?王子猷却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怎么能有一天不看到竹子呢!
李衎(1245—1320),字仲宾。“息斋”是他的号,时称息斋道人。蓟丘(北京)人。官至吏部尚书。善画竹,有《息斋竹谱》传世。
《竹图》又称《四清图》,纵35.6cm,横358.5cm。它只是全卷的后一部分,李息斋画此图时已64岁,他自题云:“大德丁未秋九月,王玄卿道录送至此纸,求余拙笔,事多未暇。明年春正月一日始得了办。灯暗目昏,白日视之,不知何物也。”图中有慈竹、桐树、兰花和大石,故称“四清”。他画的墨竹基本上是文同一路,只是运笔更显娴熟洒脱,不斤斤于一枝一叶,而是从整体出发,注意到与其他景物的配置。除墨竹外,李息斋又创双勾染色画法。
元代画家赵盂颊曾有题诗云:“李侯平生竹成癖,渭川千亩在胸臆,笑呼墨卿为写真,与可复生无与易。”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