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en’s studies
作者: 韩贺南,张健主编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在对女性主义研究颇有成就的一批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女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更是硕果累累。近些年来,已有近l0多本女性学导论类教材问世。这些教材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课程,各有所长,各具特色。手头的这本《新编女性学》便是一本由多个学校、多种学科、多名教师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吸收近年来女性学研究的前沿成果,集以往女性学导论类教材的优长,在内容和体例上进一步创新,共同编写的一本有新意、有创意的又一本导论类教材。主编邀我为这本书作序,以我的学识和影响,实难担此重托,但作为一个圈子里的同行,真诚为她们的新成果面世感到欣慰,也很高兴能先拜读这本新作。既然读了,就将一点体会写在这里吧。
这本教材的特点之一是贯穿全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众所周知,女性学自20世纪70年代由西方引进中国后,本土化一直是一个重的话题。围绕女性学的研究对象、理论方法等方面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在不同的教材和论著中,我们都能看到不同的观点和对话。中华女子学院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编写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基础理论》,这应该是中国内地女性学的第一本导论课教材,有人称之为妇女干部培训的红宝书。后来,随着女性学教学和研究队伍的扩大,同行们又相继出版了《女性学》、《女性学导论》以及一系列专业课教材。几十年来,随着学科的发展和专业建设,在如何把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同中国妇女问题研究结合起来这一方面,同仁们做了不少努力。其中始终如一的就是,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基本立场和原则。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妇女运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妇女理论。如何以这一理论研究和分析当今社会的妇女问题,本教材作了积极的探索。
该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女性学学科特点比较全面且立场鲜明的介绍。几乎每个中国内地的女性学学者都承认女性学跨学科性这一特点,但正如作者所说,能说明女性学有哪些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并非易事。本教材在承认和接受女性学对不同学科的异质性内容整合、融合特点的同时,强调了女性学鲜明的批判精神以及女性学致力于妇女解放,从学科角度解释妇女压迫现象,推动以平等的社会变革的目标。在整本教材的章节铺排和内容设计上,也都十分清晰的表达出作者的这一立场。
本教材的特点之三是对女性学学科整合、融合、批判、行动等特点的实践。该教材的作者都是具有多年女性学教学经验的教师,同时也是女性主义研究和行动的积极参与者。他们将社会性别作为基本的分析工具和框架,以“习得性别”为逻辑起点,注重个体的生活经验,展开了身体、情感、健康、教育、职场等与个体发展相关的讨论;以“性别语言”为切人点,展开了两性空间、大众传媒、公共政策、社会环境等社会制度与文化层面的性别观察。所有涉及的内容都是教师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多年耕耘成果的展现,在阅读过程中,我自己也受益匪浅。
各章作者本身的教育背景和研究功底,特别是从事行动研究的经验和成果十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但也正由于这种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研究领域,该教材最大的难题不是教课书的整体性和内在的逻辑联系,而是在教授该门课程的过程中对授课教师个人的挑战。相信从事女性学教学和研究的同仁们一开始就有接受这个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