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 项 “徐恪、徐明伟、李琦”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徐恪、徐明伟、李琦
简介:本书全面介绍了计算机网络领域中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主要内容围绕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核心机制和算法展开,具体包括路由、拥塞控制、QoS控制、路由器设计和网络安全等计算机网络工程领域的核心内容,还介绍了物联网、新一代互联网等*研究进展。 本书主要面向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研究生,也可供广大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本书对想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架构、核心设计思想和基本协议机制的读者也很有参考价值。【目录】第1章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11.1引言11.2Internet发展历史21.2.1互联网发展的主要阶段41.2.2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51.2.3互联网主要创新51.3互联网边缘层与核心层101.3.1互联网边缘层101.3.2互联网核心层111.4互联网标准化组织121.5新一代互联网发展现状131.5.1新一代互联网与IPv6131.5.2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基础研究及探索151.6新兴网络形态介绍161.6.1物联网161.6.2云计算和边缘计算181.6.3数据中心网络211.7全书内容安排23参考文献25第2章Internet路由282.1引言282.2Internet路由体系结构与路由算法282.2.1Internet结构特点282.2.2Internet的路由结构292.2.3路由算法分类322.3Internet域内路由协议362.3.1路由信息协议(RIP)362.3.2开放*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422.4Internet域间路由协议BGP562.4.1自治系统级网络拓扑572.4.2自治系统间的连接关系602.4.3国内ISP互联情况622.4.4边界网关协议(BGP)652.4.5BGP中的策略路由732.4.6BGP路由收敛问题772.4.7BGP稳定路径问题852.4.8BGP路由安全问题892.5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93参考文献94第3章拥塞控制983.1引言983.2基本概念993.2.1拥塞和拥塞控制993.2.2Internet中拥塞发生的原因993.2.3拥塞控制的目标1003.3TCP拥塞控制机制研究1023.3.1Internet的网络模型1023.3.2线性拥塞控制机制1033.3.3线性拥塞控制机制评价1043.4端到端拥塞控制算法研究1063.4.1端到端拥塞控制算法设计的困难1063.4.2端到端拥塞控制算法的研究概况1073.4.3拥塞控制的源算法1083.4.4拥塞控制的链路算法1163.5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121参考文献122第4章服务质量控制1264.1引言1264.2QoS的基本框架1284.2.1流量分类与标记1284.2.2流量监管与整形1294.2.3队列调度1334.3集成服务与区分服务1344.3.1集成服务1354.3.2区分服务1404.3.3集成服务与区分服务相结合的端到端QoS提供机制1484.3.4各种服务机制的简单比较1514.4分组调度算法1524.4.1分组调度概述1524.4.2常用的调度算法1524.5动态分组状态1594.5.1公平带宽分配1614.5.2每流准入控制1634.5.3路由绑定1644.5.4与区分服务框架的比较1654.6数据中心内的QoS保证1664.6.1负载部署1674.6.2负载重分布1684.7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169参考文献170第5章高性能路由器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1775.1引言1775.2路由器的发展历史1775.3路由器软硬件系统组成1785.3.1路由器基本结构单元1785.3.2路由器软件结构1805.4路由器体系结构1815.4.1为什么需要高性能路由器1825.4.2单机集中式总线结构1825.4.3单机分布式总线结构1845.4.4单机分布式Crossbar结构1845.4.5多机互连的集群结构1855.4.6可扩展集群路由器产品简介1865.5路由器关键技术1905.5.1路由查找算法1905.5.2IP分组分类算法2135.5.3路由器交换结构及调度算法2235.6新型路由器体系结构研究进展2425.6.1并行分组交换机2425.6.2可编程路由器研究进展2455.6.3可重构路由器2495.7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251参考文献252第6章网络安全2626.1引言2626.2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2636.2.1网络安全风险2636.2.2网络安全目标、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2646.3密码学基础及其应用2666.3.1密码学历史2666.3.2密码学基本概念2726.3.3对称密钥算法2746.3.4非对称密码算法2796.3.5信息认证与单向散列函数2846.4基础协议威胁分析与防范2896.4.1网络层攻击与防范2896.4.2传输层攻击与防范2916.4.3路由层攻击与防范2926.5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防范2936.5.1DDoS攻击的基本方式2946.5.2现有DDoS攻击防范方案2976.6恶意软件和僵尸网络2986.6.1传统计算机病毒2996.6.2蠕虫3006.6.3特洛伊木马3026.6.4僵尸网络3036.7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304参考文献305第7章P2P系统原理3107.1引言3107.2P2P技术的发展历史3107.3P2P的组织结构3137.3.1P2P与应用层网络3137.3.2无结构的P2P网络3147.3.3有结构的P2P网络3187.4P2P应用以及典型P2P系统分析3277.4.1BitTorrent3277.4.2CoolStreaming3327.4.3PPLive3347.4.4PPVA3387.5P2P的革新式应用——区块链3407.5.1区块链的发展3407.5.2区块链的体系结构3417.5.3区块链中的P2P网络3457.5.4P2P网络对区块链的影响3517.6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354参考文献355第8章物联网3598.1引言3598.2物联网概述3598.2.1物联网的起源及发展3598.2.2射频识别技术3608.2.3智慧的地球3628.2.4感知中国3638.2.5物联网的概念3638.3无线传感器网络3648.3.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3648.3.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特点3658.3.3传感器网络的应用3728.4物联网体系结构3758.4.1物联网的特性3768.4.2物联网的演化与发展面临的挑战3778.4.3物联网体系结构设计原则3778.4.4一种物联网应用参考模型3788.4.5一种层次化物联网体系结构3798.4.6融合物联网的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与协议栈3808.5物联网典型协议3818.5.1IEEE 802.15.4标准3818.5.2ZigBee3848.5.36LoWPAN3858.5.4路由机制3868.5.5TCP/IP协议栈的简化3908.5.6CoRE3918.6物联网体系结构的主要研究问题3938.6.1新型可扩展层次化路由3938.6.2轻量级IPv6协议栈3948.6.3物联网节点和互联网的互联互通问题3958.6.4物联网安全问题3968.7物联网典型应用3968.7.1智能家居3968.7.2智能交通3988.7.3智慧城市4008.7.4智能制造4028.8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403参考文献403第9章软件定义网络4089.1引言4089.2SDN的由来4089.3SDN的基本架构4099.3.1SDN控制平面4099.3.2SDN数据平面4139.4SDN接口协议4159.4.1OpenFlow协议4159.4.2P4编程语言4209.4.3其他接口协议4219.5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423参考文献425第10章IPv6与新一代互联网42910.1引言42910.2IPv642910.2.1IETF42910.2.2IPv6协议的历史43010.2.3IPv6协议内容43110.2.4IPv6展望43310.3新一代互联网的主要特征43410.3.1新一代互联网的基本特征43410.3.2新一代互联网的主要技术挑战43510.3.3新一代互联网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43710.4安全可信的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43810.4.1内生安全的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43910.4.2安全可信的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方案44110.5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451参考文献451附录A计算机网络实验系统NetRiver454A.1计算机网络实验系统NetRiver概述454A.1.1滑动窗口协议实验455A.1.2IPv4收发实验459A.1.3IPv4转发实验463A.1.4IPv4 over IPv6隧道协议实验468A.2NetFPGA实验平台470A.2.1NetFPGA开发板470A.2.2NetFPGA硬件系统471A.2.3NetFPGA软件系统472A.2.4NetFPGA使用模型473A.3PlanetLab474参考文献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