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9 项 “戴建中主编”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Beijing.2008~2009
光盘作者: 戴建中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简介: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08-2009)(2009版)》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为主,并邀请了北京市党政机关和大学的专家学者参加,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撰写的。《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08-2009)(2009版)》的主报告充分肯定了在党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指引下,北京市2008年在社会建设方面取得的各项重大进步。尤其是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伟大成绩,大大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相互了解,也给北京留下了宝贵的人文精神财产。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以三年为周期,分别就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向有关专家、各级干部和一般市民进行问卷调查,2008年专家在问卷回答中预测2009年社会形势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大背景下,政府将继续慎重处理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专家们对于首都社会保持稳定、基本实现平稳发展“充满期待,充满信心”。 本报告具体内容分为四部分。 在第一部分“人文奥运、抗震救灾篇”中,回顾和总结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使得“人文、科技、绿色”的理念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有了显著提升。奥运会和抗震救灾中的志愿者队伍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共克时艰的决心,需要把志愿工作的宝贵经验扩展到北京市的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去。 第二部分“社会结构篇”和第三部分“社会发展与问题篇”中,通过调查报告肯定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保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北京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稳步上升,政府几年来不断增加教育、医疗卫生方面的公共投入,已经让北京市民初步受益;分析了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的深层原因;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新发展和新动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概况;也揭示了需要引起关注的社会问题,例如更加有效地开展禁毒工作与控制吸戒毒群体。 每年的北京社会发展报告,都要有一个专题篇反映当年社会发展中的不同重点,2008年的第四部分设为“社会管理篇”。通过总结奥运期间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服务管理、成功保障奥运市场秩序和食品安全的经验,探讨在日常社会管理中,扎实推进新形势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和长效方法:切实提高首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效能,创造优质的消费环境,决不能让“有毒奶粉”事件在首都再现。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08-2009)(2009版)》最后是一年来的“北京市社会大事记”,2008年有喜有忧、变幻莫测,必将在北京历史上留下影响深远的一章。
Social development report of China’s capital(2006)
光盘作者: 戴建中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简介: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为主,联合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工商联、北京市妇联、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工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研究撰写。该书覆盖了三大方面:社会结构、社会问题和社会稳定。在内容纷纭复杂中,从决策支持的定位与作用出发,力求适合决策层的要求。一是抓了动态分析的准确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出真实的动态;二是抓了预测,根据市情,运用其他国家同样发展阶段做参照系,进行理性地预测;三是抓了对策建议。论述各选择的可行性,说明每一种选择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实施该政策的风险,或几种政策的组合优势。 [前言]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在1993年开始编写《首都发展报告》系列蓝皮书,首开地方社科院编写各省、市、自治区蓝皮书之先河,十几年来已经为市委、市政府做出决策和各职能部门执行政策提供了大量信息和理论视角,并已经成为北京社科院的品牌项目。 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系统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这些新的精神和指示深刻揭示出,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社会进步才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和真正内涵。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中国在现代化和制度转型双重变革中所遇到的巨大机会和深刻挑战,在北京往往也有集中的表现。这一切要求社会科学工作者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繁杂的社会问题面前做出理性的判断,真正为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出谋划策。因此北京社科院从2006年起,把每年编写的单本《首都发展报告》分列为一套“北京蓝皮书”丛书,把原来《首都发展报告》中有关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社会问题的内容抽出来增补充实,单独编写成与《首都经济发展报告》并列的“社会蓝皮书”,即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2006年:中国首都社会发展报告》。 编写《中国首都社会发展报告》的目的在于:①供市人大、市政协两会代表在北京地方法规制定、咨询时得到重要资料和依据;②供市委、市府做出决策时参考;③有利于政府职能部门听到科研学术界的意见,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工作机制;④让广大市民了解市情、社情,知情就会增加理解、信任和凝聚力,这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⑤为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提供社会问题和社会理论探索、讨论、认同的平台。 《中国首都社会发展报告》坚持以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坚持为首都的和谐社会建设出谋划策,坚持中央规定的地方社科院主要为地方党委、政府工作服务,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与方向。 北京社科院在编写《中国首都社会发展报告》时,以“三条主线”、“三个结合”和“三支队伍”为自己的工作方法。 “三条主线”:继续坚持现在《中国首都发展报告》的指导思想,统一在:一抓动态分析的准确性、二抓预测、三抓对策建议。 “三个结合”:一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调面向社会实践,但必须要有理论视角、观点、分析,立足于提升认识和改变工作机制;二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指标由少到多,逐年反馈、修改;三是时效性与持续性相结合,既要快速、及时反映当前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又要较具发展眼光,发现和跟踪更深层次上的变化原因和规律,作长时段的考察。 “三支队伍”:以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力量为主力,背靠市委、市政府各部门的研究力量,联合社会上的研究力量,尤其是高等院校的教师和学者。 《中国首都社会发展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1)北京社会形势分析的总报告。 (2)社会结构分析。社会良性运转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结构的优化,包括比较均衡的人口结构、相对和谐的阶级阶层结构以及国家、社会、市场力量合理协调的组织结构。 (3)社会问题分析。每个社会都存在社会问题,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问题尤为复杂,但社会也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得到进步的。我们特别关注那些和社会变迁紧密联系的基本的持续性的社会问题,如:家庭与婚姻、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城乡部分群体生活贫困、教育和医疗、价值观念的变化等。也关注重大社会活动、社会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4)特定主题。每年的《中国首都社会发展报告》都会随社会形势变化或社会形势重点来选择一个特定问题,集中一组文章加以分析。2005年度主题为:北京的“社会稳定”。作为首都,维护稳定有其特殊意义,同时,构建和谐社会,减少和排除不稳定因素也是重中之重。目前尤其关注:①城市拆迁和农村征地;②流动人口如何纳入城市管理、③劳资关系。 (5)社会大事记。把一年来北京市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回顾一下,更能感觉到我们正在谱写历史,我们今天为之奋斗的事业必将是我们民族史中一段辉煌的章节。增写“大事记”,是我们在各种“蓝皮书”中首先做出的一个尝试。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已经取得一条宝贵的经验,大方向要坚持,具体策略和方法允许“试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也要遵循这一原则。我们坚持在探索解决具体社会问题时、在学术研究中,百家争鸣、兼容并蓄。在对同一个问题的讨论中,我们有时选用了从不同角度研究,因而看法不尽相同的文章,我们认为这对于开阔思路、周全的选择解决方案和设置备择方案都是有益的。当然,各位专家学者的见解,是他们个人研究、思考的结果,并不代表任何机构或本书编委会。 在本书付排后,北京市统计局发布了全国首次经济普查中有关北京经济状况的数据,由于核算方法的改进,查出多年漏报的一些数据,导致GDP等数字出现了很大变动。本书中一些引用的数据已经来不及随之而变,而且如何调整也有待专业部门拿出统一的意见。统计方法所改变的是数字,而不是已经发生的社会经济生活本身,因此对社会经济问题本体所做的分析并不会因为数字的修正而发生实质性偏误。 编写《中国首都社会发展报告》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重点资助项目,全书结构安排、组稿协调、活动组织由本院社会学所负责。 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谢寿光、皮书出版中心主任范广伟、编辑丁凡等以及其他为本书出版做了大量工作的各位友好。 我衷心希望这本新生的《中国首都社会发展报告》今后能够逐渐成熟,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各项工作一样,为北京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 朱明德 2005年12月26日写于北京社会科学院
Social development report of China’s capital (2007)
光盘作者: 戴建中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简介:本书内容包括:社会结构篇、社会发展与问题篇、社会和谐篇、大事记几大部分。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Beijing.2007-2008
光盘作者: 戴建中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简介: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07—2008)》是《北京蓝皮书》中的一册。主要内容有:2007年北京社会形势分析:关于北京市民对社会形势看法的调查报告;首都社会生活大事记;“社会结构篇”:包括对北京人口结构、职工队伍、私营企业主、青年群体的研究分析;“社会发展与问题篇”:剖析了举办奥运会对北京城市的人文影响、城市管理机制、社会治安形势、廉政反腐建设、宗教问题新情况、选民参选行为分析等;“民生篇”:就群众最关心的收入分配、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所做的最新调查和分析。全书主要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撰写,并采用了大学,党政机关政策研究人员的调研成果,反映了从专家、学者角度出发对北京社会发展和问题的看法与建议,为北京市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了依据和思路,为了解中国首都的社会现状贡献了丰富的资料和解说。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Beijing.2012-2013
作者: 戴建中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简介:戴建中编著的《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3版2012-2013)》是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为主,并邀请了北京市党政机关和大学的专家学者参加,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撰写出来的。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3版2012-2013)》中的研究文章分列为“总报告”“社会结构篇”“社会发展篇”“社会创新篇”“比较借鉴篇”和年度社会“大事记”六个部分。 逐步改善社会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北京与全国状况相同的是,传统社会结构逐渐消解,新的阶层群体不断出现,不同阶层资源获取能力存在差异,阶层分化显现。北京与全国状况不同的是,新的阶层群体规模更大、结构更复杂、组织化程度更高,社会阶层结构有明显的“橄榄形”特征,新中间阶层逐步壮大,开始显露出自身的阶层意识。社会贫富分化和利益诉求不畅是造成结构紧张的重要原因。 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关心北京发展,对融入首都的期望较高,但职业稳定性差,生活居住存在很多困难。尤其建筑业农民工的职业安全与职业保护需要更为切实的改进。在积极稳妥地探索户籍制度改革,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上升通道的同时,建立党委领导、社会参与、共青团推动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工作格局很有必要。 近几年来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爆发式增长,劳务派遣工无节制、不规范使用,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背离了《劳动合同法》的用工规定。依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维护派遣职工的切身利益,是当前维护职工队伍团结与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北京应该适时出台有关劳务派遣用工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着力解决当前劳务派遣用工中的突出问题。 在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中,家政工的需求增加很快,家政工的劳动过程和他们的生活几乎完全交叠,他们的私人时间、私人空间、私人情感不可避免地商品化,这是需要协调的一种特殊劳动关系。 本卷发表了有关北京市青少年群体分布状况的调研报告。 本卷还发表了北京市少数民族人口状况与民族工作服务管理机制创新的调研报告,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城市管理与民族宗教问题的交织,都增加了城市民族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城市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北京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迅猛。在重点村改造中需要从关注硬件建设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转化,特别关注重点群体的转移就业;同时为了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寻求社会管理的制度创新。 北京坚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本卷继续发表科学调控人口规模的研究报告和管理制度框架的设计探索。 北京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家庭满意感与生育意愿,对于建设和谐社会与改善人口结构都是重要的。 北京市的社会建设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但是北京的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相比还有滞后现象,相比世界发达国家或世界城市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本卷收有对于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的研究文章,为建立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把领导社会建设的绩效列为考核内容做了有益探索。 社会矛盾多元调解体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本卷中的文章对北京市城区在市场体制下多元社会矛盾的频发性、普遍性,其都市型特征,以及调解体系构成、功能、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做了详尽分析叙述,具有启发性。 北京市的反腐倡廉工作加大了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严惩了一批腐败分子,积极配合了中央反腐倡廉的重大部署。 在“比较借鉴篇”中发表介绍了纽约、伦敦等大城市发展中的经验教训。 本报告最后是北京市社会“大事记”,为2012年北京社会的发展在历史上留下记录。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Beijing.2009-20109
作者: 戴建中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简介: 本书是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为主,并邀请了北京市党政机关和 大学的专家学者参加,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撰写的。 本书的主报告充分肯定北京市在2009年“打赢了一场硬仗、办好了一件 大事”,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了显著成绩,成功举办了新中国成立60周 年庆祝活动,对于营造首都文明和谐的社会气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以三年为周期,分别就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向有关专 家、各级干部和一般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市民(包括外来常住人口)在问卷回 答中对2009年政府工作总体满意,对2010年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持 续解决抱有希望和信心。 在有关社会结构的部分中,针对北京的人口结构和适度调控,与国际经 验做了比较;在北京提出全面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后,首次推出驻京外国 人数量研究;调查反映了职工最新的思想动态;对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中普遍 存在的家政工群体做了全面介绍;分析描述了北京个体户阶层的发展和现状 。 在反映社会发展与问题的部分中,首先对近年来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努力创新北京社会建设的实践做了全面介绍;在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时,北京着力解决就业问题,尤其是妇女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教育机会 公平配置方面继续稳步推进;2009年,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是政府工作的一 个重点,也是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步的一个方面;“平安北京”建设获得新 进展,保证了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由于密切关系到广大群众利益的社会分 配不公和房价过高等社会问题的存在,在不同阶层的社会心理方面仍有大量 问题需要高度注意。 本书特别集中了几篇调查报告,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北京社会组织的发展 现状,指出进一步发展社会组织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政策建议。 本书最后是一年来的“北京市社会大事记”,为2009年北京社会的发展 在历史上留下记录。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Beijing.2010-2011
作者: 戴建中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简介: 戴建中主编的《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0-2011)》是以北京市社会科 学院研究人员为主,并邀请了北京市党政机关和大 学的专家学者参加,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撰写出来的。 在2010~2011年北京社会发展形势和趋势的主报告以及专家调查数据 分析 报告中,都充分肯定了北京市在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后,2010年社会 平稳 健康发展,出台多项涉及民生的政策措施,医疗、教育改革继续推进,社 会保障 制度不断落实,就业形势较好,社会治安稳定,但是人口与管理、资源、 环境的 矛盾突出,解决收入分配等社会公正问题的成效尚不明显,日常生活消费 品和服 务价格上涨较快,房价在国家一系列相关调控政策出台后仍然飙升不止。 2011 年社会管理与创新需要继续加强。 《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0-2011)》中的研究文章分列为“社会结构 ”、“社会发展”、“社会建设”三个 部分。 2010年北京明确提出了人口调控管理问题。本报告中的文章建议从人 与经 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高度有序调控人口。北京认真落实中央关 于 “大城市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的要求,有利于发挥北京的首都功能, 也必将 对其他大城市的人口管理产生广泛影响。北京市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 高,城 乡育龄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都以只生一孩为主。调查表明,已婚外来务工 女性中 约有一半是和家人一起居住在北京,她们最希望的是工作稳定和能够把孩 子接到 身边,目前郊区城镇化步伐加快和房屋价格和租金的上涨,使她们越来越 感到 “京城居,大不易”。在人口总量控制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人口质量, 增加人 才数量,做到人尽其才。北京女性高层次人才在发挥作用方面,特别提出 男女同 龄退休等建议。另一个严峻的人口问题是大城市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北 京市提 出的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是积极应对的政策和 措施, 需要进一步完善。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报告中专文介绍了北京和 谐家庭 建设的现状。 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在这个五年计划期间,北京城镇居民 收入 增长较快,但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私人汽车快速普 及、居 住成本大大提高,成为影响居民生活的最大因素。职工工资虽有增长,但 长期低 于GDP增速,职工对收入感到满意的仅为四分之一,尤其是餐饮、服务、家 政 和建筑行业,工资收人有限、社会保障不足,使这些行业职工认为自己生 活在城 市社会的最底层。建议最低工资标准定期调整,达到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 40%, 与世界各国40%~60%的普遍标准接轨。 如果对社会发展水平主要特征做定量化比较,以100为今天世界城市的 最好 得分,北京得分约为40。因此在世界城市建设中,北京需要较长时间提高 市民 素质,增加居民收人,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改进公共服务。此外,本报告 中专文 论述要以更为开放的心态,改善对外籍人口的管理服务,欢迎更多的外籍 人士来 北京工作生活。 在城乡社会一体化建设中,需要探索农民用土地置换资本、房产、职 业、社 会保障带来的一系列制度变迁,需要解决新城区拆迁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需要研 究行之有效的思想观念引导宣传方法。北京的社会建设中,已经在社会组 织管 理、新社会组织与新经济组织党建方面有所创新。 此外,本报告中还反映了北京市的反腐倡廉工作;针对预防刑事犯罪 和未成 年人违法工作的现状、问题提出建议;从少数民族聚居状况反映北京市民 族关系 总体稳定,很有见地地提出了注意民族特性嵌入社会分层空间等新情况; 以798 艺术区的发展与城市建设的互动为例,探讨北京市创意文化空间的发展问 题。 本报告最后是“北京市社会大事记”,为2010年北京社会的发展在历 史上 留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