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 项 “方创琳,姚士谋,刘盛和等著”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方创琳,姚士谋,刘盛和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11
简介: 《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由方创琳、姚士谋、刘盛和等编著。 《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内容如下: 在全球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双重过程中,城市群的快 速扩张已成不 可阻挡之势,城市群以其足够的产业集聚和经济规模参与全球性的重新分 工、竞争、交 流与合作,形成强强联合的经济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据联合国预测,到 2050年全球 城市人口比例将超过75%。与此同时,未来全球最大的40个超级大都市区 以占地球极 少的面积,集中18%的人口,将参与全球66 9/6的经济活动和大约85 9/ 6的技术革新。最 新的《世界城市状况报告》指出,世界各地的超级大都会正渐渐汇聚成更 大的“超级都 市区”和“超级城市群”。可见,在新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城市群正在 成为国家参与 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其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国际竞 争力,并正在 影响着21世纪全球经济的新格局。中国城市群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 最具活力和 潜力的核心地区,是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也 是未来中国城 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全国生产力布局格局中起着战略支撑点、增长极点 和核心节点的 作用。正由于此,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用国际化视野系统辨析城市群的识 别标准与结构 体系、深刻分析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基本历程、驱动因素、现状特点与存在 问题,进而提 出中国城市群建设目标、发展重点和对策建议,对促进我国城市群的健康 发展愈发具有 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本内涵】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个特大城市为核心, 由至少3个 以上都市圈(区)或大城市为基本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 设施网络,所 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 城市群体。其 核心内容包括十大同城化(规划同编、产业同链、城乡同筹、交通同网、 信息同享、金 融同城、市场同体、科技同兴、环保同治、生态同建)和六大一体化(区 域性产业发展 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区域性市场建设一体化、城乡统筹与 城乡建设一体 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体化) 。城市群是工 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全新地域单元,也是都市区和都市圈发展 到高级阶段的 产物。 【识别标准】城市群的形成发育经历了空间范围的四次扩展过程,包 括七大识别标 准,即城市群内都市圈或大城市数量不少于3个,其中作为核心城市的城镇 人口大于 100万人的特大或超大城市至少有1个;人口规模不低于2000万人;城市化 水平大于 50%;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经济密度大于500万元/km2;经济外向度大 于 30%;基本形成高度发达的综合运输通道和半小时、1小时与2小时经济圈 ;非农产业 产值比率超过70%;核心城市GDP中心度大于45%,具有跨省际的城市功能 。 【空间格局】根据城市群空间范围的七大识别标准判断,我国现已达 标的城市群包 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 群、辽东半岛 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环 鄱阳湖城市 群、中原城市群、哈大长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 市群共15个, 不达标的城市群包括南北钦防城市群、晋中城市群、银川平原城市群、呼 包鄂城市群、 酒嘉玉城市群、兰白西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共8个,中国城市 群正在形成 “15+8”的空间结构新格局。 【国际经验】从对国际公认的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 市群、日本太 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和中国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六大世 界级城市群的比较分析中发现,世界级城市群基本集中发育在自然条件和 区位条件优越 的地带,大多沿长轴形成带状拓展的空间形态结构,与世界经济重心的转 移密切相关, 发挥着全球及国家中枢的重要职能,具有完整的城市等级体系、现代产业 体系、合理的 分工协作体系和高度发达的基础设施网络。城市群在形成发育过程中都建 立了紧密的政 府协调机制,如建立权威的大都市区政府,组建半官方的地方政府联合组 织,设立单一 功能的特别区及协调机构,立法确保地方自主权等。 【中国借鉴】世界城市群发育的历程与经验对我国城市群发育有如下 借鉴,即承接 世界产业转移和经济重心转移是加快城市群发展的大好机遇,统一的权力 机构是推动城 市群健康发展的催化剂,适度的行政区划调整是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临时性 “权宜之计”, 高度的一体化是城市群向高级阶段迈进的重要支撑,科学规划是解决城市 群问题的有效 路径,良好的民主基调是城市群公共事务决策的基本保障,快行的综合交 通运输体系建 设是城市群发育的先决条件,城乡统筹发展是推动城市群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手段。 【发展阶段】中国城市群的真正形成与发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 开放初期。 总体而言,80年代初期的区域合作与乡镇企业发展是城市群形成的源动力 ,90年代开 发区及产业集群的兴起是城市群快速成长的支撑力,21世纪初期我国城镇 化战略和区 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政策扶持是城市群持续稳定发展的主推力。城市 群形成发育的 30年历程,大致可分为20世纪80年代的发育萌芽阶段、20世纪90年代快速 成长阶段 和21世纪前10年的持续发展阶段共三大阶段。 【驱动因素】中国城市群的形成发育受到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新型 工业化、交通 快捷化、政策扶持和知识经济等驱动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政策成为推动 我国城市群形 成发育的无形力量,主要体现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导向性和重点区域发 展政策的倾向 性两大方面。在导向性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因地制宜地实行具有针对性的倾 向性政策,这 种叠加而成的“导向+倾向”型政策,有力地推动着我国城市群的形成与发 展。 【发育特点】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呈现出“三高四低”的新特点。具 体表现为:一 是高密度集聚,形成了强大的吸管效应。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我国城市 群以占全国 21.13%的面积,集中了全国48.99%的总人口、51.4%的城镇人口、46.7 %的城镇数、 68.54%的固定资产投资、76.47%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78%的经济 总量、 76.09%的工业总产值、81.94%的第二产业增加值、83.5%的第三产业增 加值、 84.86%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和92.65.%的移动电话用户和98.06%的外资 。二是高速度 成长,拉动国家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在确保国家经济连续多年保 持8 9/6~10% 增长速度的同时,迅速拉动我国驶入世界经济快车道,成为在全球经济舞 台上占据重要 地位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三是高强度运转,释放了超负荷的巨大能量与 污染。表现为 高强度投入推动经济系统、基础设施系统、社会系统和环境污染治理系统 高强度运转。 据统计,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68.54 9/6和几乎全部外资(98.06%)都集 中投放到了城 市群地区,在内外资高强度投入驱动下,我国城市群地区释放了超负荷的 巨大能量,获 得了占全国78.78%的GDP产出,但同时又集中了全国3/4以上的污染产出 。四是城 市群形成发育中呈现出发育程度低、紧凑程度低、投入产出效率低和资源 环境保障程度 低“四低”特点。 【存在问题】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中存在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 面:一是城市 群发展中存在着过多的政府主导与行政干预、过高的发展前景估计、过密 的集聚负效应 和过大的发展差距“四过”问题。二是城市群建设中存在着不顾条件盲目 跟风争相纳入 国家战略、争建国家试验区,不顾红线争相扩权强势、引发了大规模的变 相圈地造城运 动,不顾深度合作争相重复建设、出现了徒有虚名的高度一体化,不顾资 源环境承载力 争相提出高目标、滋生了严重的区域剥夺行为“四不顾”问题。三是城市 群规划与实施 中存在着缺失统一的城市群识别标准、缺失规范的统计数据、缺失明确的 归口管理机 关、缺失公认的规划编制办法与执业制度、缺失权威的城市群规划法律地 位“五缺失” 问题。 【基本方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以互 惠多赢为目标, 以利益为纽带,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与空中快线等快速国土轴,完善 城市群快速交 通系统,通过集群发展、互动发展、错位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 展,构建与全 球供应链密切关联的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市场机制在城市群形成发 育中的主导作 用,把城市群建成国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基本单元,建成国家经 济发展核心 区、国家不同类型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国际合作的先行先试区, 进一步强化城 市群在推进国家城镇化发展中的主体空间地位和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核心地位,把 城市群建成生态型城市群、创新型城市群、低碳型城市群、紧凑集约型城 市群和数字型 城市群,并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作出贡献。 【发展目标】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面向21世纪的我国城 市群总体建设 目标为,建设具有国际意义的国家级现代产业体系与产业集聚基地,建成 推进国家城镇 化的主体空问形态,建成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区,建成国家现代化的先 行区和核心 区,建成不同类型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的示范区。 通过城市群的 建设,将深刻地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主导我国现代化发展和城市化发展 的战略大局。 【战略思路】实施产业集聚战略,建设城市群现代产业聚集区与高端 产业集聚基地; 实施高度一体化战略,把城市群建成互惠互利互律的国家利益共同体;实 施城乡统筹战 略,逐步实现农民市民化和城乡现代化;实施空间紧凑战略,建设精明增 长的高密度、 高效率和节约型城市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 示范区。 【战略布局】未来30年我国城市群将按照点―轴―面的空间结构模式 ,形成由23个 城市群、三大城市群连绵主轴带(东部沿海地区纵向城市群连绵带、长江 流域横向城市 群连绵带和黄河流域横向城市群连绵带)、六大城市群集聚区(三江平原 城市群集聚区、 黄淮海平原城市群集聚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群集聚区、珠江闽江城市 群集聚区、长 江上游城市群集聚区和黄河上游城市群集聚区)组成的国家城市群空间结 构体系。超巨 型城市和巨型城市将成为城市群的超级辐射极,城市群空间范围将进一步 扩大,边界将 越来越模糊,发育程度将不断提高。 【建设重点】在中国城市群总体发展的战略方针、建设目标和战略路 线图指引下, 经过20~30年的建设,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成国家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世 界级城市群, 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建成亚太地区最具竞争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将京津 冀城市群建成 国家创新能力最强的世界级超大城市群,将武汉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建 成为国家“两 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海峡西岸城市群建成为国家服务祖 国统一大业的 海岸型城市群,将环鄱阳湖城市群建成国家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的生态 型城市群,将 成渝城市群建成国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辽东半岛城市群建 成国家振兴东 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城市群,将山东半岛城市群建成国家及黄河流域快速 成长的半岛城 市群,将哈大长城市群建成为中国面向东北亚合作的前卫城市群,将江淮 城市群建成为 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的门户城市群,将中原城市群建成为国家中部崛起的战 略城市群,将 南北钦防城市群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海湾型城市群,将银川平原 城市群建成为 中国面向伊斯兰国家合作的特色城市群,将天山北坡城市群建成中国面向 中亚五国合作 的陆桥型城市群,等等。 【保障机制】中国城市群建设需要权力机制、财力机制、法力机制和 可持续发展能 力机制四大政策机制来保障。具体包括建立健全城市群的组织协调政策保 障机制,明确 国家归口管理机关,组建国家级城市群协调发展管理委员会和地方级城市 群协调发展管 理委员会,建立跨城市的行业协调组织,确立协同共治理念,建立城市群 横向利益分享 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城市群公共财政机制和公共财政专业委员会, 充分发挥公共 财政在城市群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募集城市群建设发展资金,调 控城市群地区 建设活动和投资;修订《城乡规划法》或出台《区域规划法》,增补城市 群规划的内容, 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立法工作,制定城市群合作公约,出台《城市群 规划编制审批 办法》和《城市群规划实施管理条例》,建立城市群规划执业制度,依靠 人大常委会的 力量,突出强化城市群规划的法律地位;充分考虑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能 力,依靠科技 进步,加强城市群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对策建议】强化市场机制在城市群形成发育中的主导作用,推进城 市群市场建设 一体化,建设市场主导型城市群;继续把城市群建成国家经济发展核心区 与推进城镇化 的主体形态。强化城市群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核心地位;构建与全球 供应链密切关 联的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抓住全球供应链重构机遇,快速融入国际化; 依托快速国土 轴,完善城市群快速交通系统,加快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的“7918网”,完 善城市群快速 公路交通系统,加快建设以四纵四横为干线的国家高速铁路网和城际环网 ,完善城市群 快速铁路交通系统,加快建设空中快线系统和航运系统;出台《城市群规 划技术导则》, 引导城市群科学规划;规范统计标准数据,编制并出版《中国城市群统计 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