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渔猎部落
作者: 曹保明著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
简介:
片断:
穿过柳条边
从省会长春一直向西,有个叫松原的地方,是吉林省的七大地区之一,通往那儿有非常便捷的铁路和公路。当旅行者经过两三个小时到达那里的时候,其实你已经穿越了有400多年历史的柳条边。
东北的柳条边俗称边墙,最早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分东西段。东段自凤凰城以南的海起,至开原东北的威远堡;西段自威远堡至山海关,被称为“盛京边墙”,又叫“老边”。而南起开原老城附近,北至船厂(今吉林市)北亮甲山的“柳条边”,俗称“新边”。老边和新边是清王朝为了保护“祖宗发祥地”和为了感谢蒙古贵族协助清王朝推翻明朝有功而划给他们的游牧地的界线,今天长春一带还有许多地名仍叫“靠边吴”、“靠边王”。人们到达的松原由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和老扶余县(原伯都讷)组成,前郭尔罗斯是从前蒙古王公的游牧地,就是被称作“蒙地”或“蒙荒”的地方。清王朝几百年的“封禁”政策使这一带奇迹般地被“保护”下来,于是这片土地便成了一块天然的净土。
顺治朝100多年之后,乾隆盛世使中原人口骤增而土地却无以可增,加之连年的自然灾害,数以万计的农人背井离乡用他们的双脚走出山海关,到北方寻找土地,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人口迁移“闯关东”阶段。蒙古王爷和朝廷再也无法控制百姓谋生的脚步,只好开始“丈荒”、“放荒”,称之为“惜地养民”,接着朝廷不得不颁发了《辽东招民开垦例》,经过反复周折,诸多汉民来到前郭尔罗斯和伯都讷开荒谋生。
锹镐和犁杖翻开黑油油的泥土的同时,江河湖泊的水资源也得到了开发,而“水”恰恰是这块土地上最重要的内涵。
提到水,我们不能不想到吉林省省名。吉林,古语“乌拉”,“沿江靠川”之谓,是指江边上的一个地方。而这“江”就是松花江。松花江满语为“松阿里乌拉”。
松花江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江,它有两个源头。南源是东北亚地区的最高峰长白山;北源是发源于大小兴安岭之间的伊呼里山的嫩江(许多资料也称嫩江为松花江的最大支流)。嫩江蒙语意为“碧绿色的水”,清代称诺尼水。松花江和嫩江在松原境内总流程近200公里(其中松花江120公里;嫩江61.7公里),这就使松原这块土地可以名副其实地称为“水文化”之地,而且自然构造也使这儿成为水文化领地。
如果在中国地图上寻找松原,哪怕你不识字,你只要在那只昂首的“雄鸡”首处观看,你就会发现有一个两条江汇成“人”字流过的地方,那就是松原的前郭尔罗斯。
郭尔罗斯,蒙古语;其中“郭尔”汉译为河;“罗斯”汉译为水;郭尔罗斯可译为河水。蒙语中的“前”与“南”为一词,前郭尔罗斯可通译为“南郭尔罗斯”,这是因为古人往往以江河的走向来定位,“前”是指此地在嫩江的南岸,因此人们习惯地称这里为嫩江平原,是指这儿从前是科尔沁草原的东部,又称嫩科尔沁。
松原是一处真正的古老文化遗存之地。据考古发现,远在一万多年前的;日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此生存,处于今穆泉乡查干淖尔北岸的青山头第三层的白色粉砂层中,保留有明显的人类骨化石和哺乳动物的化石。据王迅在《郭尔罗斯考略》和苏赫巴鲁、乌银珊丹在《查干淖尔的传说及其郭尔罗斯史话》中考证,郭尔罗斯是圣母阿阑豁阿的故乡,而阿阑豁阿的第八代孙合不勒是蒙古第一位可汗,其第十二代孙就是建立横跨欧亚大陆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十三世纪蒙古汗国成吉思汗铁木真不仅完成了蒙古部落的统一,也使他的兄弟们一个个变得出类拔萃,其中成吉思汗的二弟哈萨尔,经年和哥哥南证北战被人誉为除魔大王和一代神弓,成为郭尔罗斯草原上人们不可忘记的人物。元天命九年(162年),郭尔罗斯前旗旗祖固穆及其长兄市木巴随科尔沁台吉奥巴一同归附后金,由于多次派兵随同努尔哈赤、皇太极出征有功,后被封为辅国公,他的第十一世孙齐默特色木丕勒,被人称为末代旗王。
历史上,前郭尔罗斯又是一处多民族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女真、契丹、锡伯、夫余都在此生存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