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3 项 “李照国英译” 相关结果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 · spiritual pivot
作者: 李照国英译;刘希茹今译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公司,2008
简介:《黄帝内经》,即《素问》与《灵枢》之合称,是中国存在最早的医学典籍,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国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国医学发展的基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黄帝内经》一直指导着中国医药学的发展,直到今天,《黄帝内经》对于中医药学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黄帝内经》中还记述了大量中国古代天文、气象、物候等学科的知识,为各有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Plain conversation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5
简介:《黄帝内经》,即《素问》与《灵枢》之合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国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国医学发展的基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黄帝内经》一直指导着中国医药学的发展。直到今天,《黄帝内经》对于中医药学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黄帝内经》中还记述了大量中国古代天文、气象、物候等学科的知识,为各有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Two pieces of annotated poetic prose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作者: (元)窦汉卿原著;李鼎评注;李照国英译;胡军,折原利仁日译;金永日韩译
出版社: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针灸二赋译注》内容简介:《针灸二赋》是金元时期针灸学大家窦漠卿的主要作品,包括《针经标幽赋》和《通玄指要赋》,内容论述针灸基本要义和临证用穴。窦氏于忽必烈时封为太师,历代多称“窦太师针灸”,元、明、清针灸名家相继为之注解,流传甚广。现经李鼎教授校订评注,并将赋文分段语译,又由各专业博士生分别译成英文、日文和韩文,更加有利于各国针灸工作者和爱好者的阅读参考。金、元时期针灸学家窦汉卿,河北肥乡县人。早年为避战乱,流离于河南各地,寻师访友,钻研儒理和医学。1233年,他根据其师李浩传授的针灸用穴经验,写成了一篇《流注指要赋》。此赋最早收录在向他讨元灭金之后,时局平定,窦氏才从河南回到河北家乡,从事教学和医疗工作。可能就在此时(约1236年)又写成一篇《针经标幽赋》。赋文内容较广,涉及针灸学的各个方面,用作针灸教学的“启蒙”读物。 现在为了便于学习和诵读,先将二赋的历代注解进行评析,再将赋文分段译成现代语,既表达其原来意义,还保存其韵味。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公司,2008
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5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