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7 项 “李遇春 著” 相关结果
Western writers’ spiritual archives
作者: 李遇春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12
简介:中国当代西部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本书主要对张贤亮、陈忠实、贾平凹、路遥等为代表的中国当代西部著名作家的创作心理世界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艺术透视,作者致力于破译其心灵密码,绘制其精神档案。作者在专题研究中力图贯彻心证与史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把心理分析、形式分析与历史分析结合起来,把务虚的心证与务实的史证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实证精神。
现代中国诗词经典 诗卷
作者: 李遇春 著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5-1
简介: 《现代中国诗词经典:诗卷》明确标举“现代中国诗词经典”理念,坚持文学性、文学史和文化史的三重标准,选编了民国以降120位旧体诗人的千余首诗作。诗人阵容强大而齐整,囊括了晚清遗老、现代学人、新文学家、书画名流和军政要人等各路诗坛优秀之士。所选诗作不拘一格,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并举,二者融汇贯通则尤佳。一册在手,可窥百年间不同代际旧体诗人诗作的文学变迁、历史变迁和文化变迁。
20世纪40-7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 本书导论部分对本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展开必要的论析。本书的研究视角为“权力(文化)-主体(心灵)-话语(文学实践)”。相应的研究方法为:权力的视角与心灵的视角相结合,文化分析(意识形态分析)与心理分析相结合。为此,导论阐述了权力与文化的关系、权力与主体的关系,以及权力、主体与话语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其中还重点界定了“权力”、“主体”和“话语”等核心概念的特定内涵。 第一章论述建构红色文学秩序的历史语境,即五四落潮后现代中国文学逐步发生的话语转型现象。第二章围绕“革命文艺生产范型”,具体分析红色文学话语秩序的建构模式及其内在运作机制。第三章集中分析置身于红色文学秩序中的中国作家的主导性话语屈从立场。第四章集中分析置身于红色文学秩序中的中国作家被压抑的话语反抗立场。第五章集中分析置身于红色文学彾中的中国作家的一种特殊的话语忏悔立场。第六章集中分析置身于红色文学彾中的中国作家的话语疏离立场。结语部分首先总结了置身于红色文学秩序中的中国知识分子(作家)的内心冲突,然后探讨了沉陷这种文化心理困境之中的中国作家如何超越困境的问题。更多>>
走向实证的文学批评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简介:中国新文学批评文库丛书由著名学者贺仲明、李遇春主编,於可训、丁帆顾问,是近年来最大型的一套文学、文化批评丛书。这套丛书作者均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的一线中青年学者,具有充分的权威性。 中国新文学批评文库丛书更注重原创性、系统性与审美性,每本著作都具有一个核心的批评概念,充分体现作者的个性。 中国新文学批评文库丛书全面涵盖了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范畴,如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海外华文文学、思想史、文化批评等,是极度罕见的一套丛书。
现代中国诗词经典 词卷
简介: 《现代中国诗词经典:词卷》明确标举“现代中国诗词经典”理念,坚持文学性、文学史和文化史的三重标准,选编了民国以降120位旧体词人的九百余首词作。词人阵容强大而齐整,囊括了晚清遗老、现代学人、新文学家、书画名流和军政要人等各路词坛豪杰之士。所选词作不拘一格,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并举,二者融汇贯通则尤佳。一册在手,可窥百年间不同代际旧体词人词作的文学变迁、历史变迁和文化变迁。
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014重印)
简介: 自“五四”后,中国诗歌开始了新诗的历程,旧体诗词作为旧时代的产物,被新文学先驱们抛弃在身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旧体诗歌越来越兴盛,并没有如先驱们所批判的那样成为时代抛弃的旧事物。本书对当代的旧体诗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深度的鉴赏分析中重拟了当代旧体诗词写作的概貌。
文物鉴定谈丛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简介:
商务印书馆,2012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5-1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014重印)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