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城市与乡村
作者: 李长莉, 左玉河主编
出版社:
简介:五报刊及新媒体
我们知道,清末新政时期是中国报刊业自维新运动以来的又一重要发展
时期,那么报刊的传播与影响如何呢?特别是,在京师官员士大夫中的影响
如何呢?恽毓鼎日记中也有珍贵且很有趣的记录。
1910年4月1日,“得《国风报》第三期,竭半夜之力粗竟一册。报中所
登皆有实益有关系,所著论说,语语搔着痒处,旬余抑闷为之一快。现今报
纸丛出,无非造谣言,乱骂人,结党受赇,是非颠倒,阅之徒乱人意,余皆
摈不寓目,独此报出于梁任公,学问根底既坚,阅世复多深识,每月二册,
皆经国远谟,吾是以笃嗜之。”4月2日“买《国风报》第四期。”4月5日“
在有正书局买梁卓如所撰《中国六大政治家》第五篇《王荆公》。其发挥荆
公政术学行,尽雪宋以后党论之谤,实具卓识,当细读之。其第一、二家为
《管仲》、《商鞅》,余尤欲得之。书局市缺,须俟异日也。”4月9日“阅
《王荆公编》,其味□□,遂忘就枕。”4月lO日“润泽为我觅得梁纂《中
国六大政治家》第一编《管子》,第二编《商子》,合一册,连前得第五编
,可得一月快读。此三十日为不负矣。”
以后仍有阅《国风报》的记录。如果我们注意梁启超当时还是清政府的
通缉要犯,那么恽氏的阅读就更有意思了。
另一个恽氏感兴趣的报刊是《东方杂志》。1911年6月17日,“前见报
登《东方杂志》体例辑录之善,特以洋三元定购全年十二册。今日取到第一
、第二册,果有胜处。郑先生(家庭教师——引者)亦甚赏之,相约互看,以
扩智识。余于近人译著新书,皆阅不终篇,即生倦厌,独《国风报》则读之
□□有味,益我良多……若京沪所出日报,大半造言生事,弋财营私,直不
足污吾眼光也。”
恽氏甚至用《东方杂志》乃至梁启超的文章教授子女:1911年6月21日
,“郑师(家庭教师——引者)择《东方杂志》中论事、说科学文之明畅切实
者,授纶、懿于课暇读之,实获我心。两儿果能逐细领略,收益当不浅也。
”1911年7月19日“连夜为子侄讲授《大政治家·管子》,每夕讲一章”。
直到清亡后,恽毓鼎还认为:“余素乏新识,中年脑力日减,不能更致
力新书,而稍有一知半解,不见摈于当代闻人者,则得力于《国风报》、《
东方杂志》及此种报纸居多。”
由恽氏阅读报纸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晚清时期,阅读报刊,正在成为
京师官员士大夫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并且成为他们吸收和学习新知识的重
要渠道。P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