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枝头已十分:中学生科技创新学术论文指导
作者: 杨士军 主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年8月
简介: 其一,包罗万象,地覆海涵。本书资料均为创新大赛和明日科技之星评选论文中的扛鼎之作,学科分类体系庞大,门类繁多,关注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编排体例以其知识性、趣味性向读者呈现多层次、多视角和多维度的学科领域。比如,《试析中美初中二次函数教学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中表现出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的个性言说;《在中环线上建立公交线路的设想》闪现着大胆设想和绝妙构思之智慧之光;《利用抗生素药渣制取生物油的探究》是一篇响彻着绿色环保之呐喊的时代宣言;《能否让妈妈晒被子不再那么吃力呢?》在感性与理性知识的升腾中抒写下温情脉脉的人文情怀,等等。 其二,巧辟蹊径,别有洞天。区别于普通的学生创新课题指导用书,这本书采用了深入细致的点评和可操作的指导性建议,诠释课题研究的精妙内涵。作为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中学的拓展课程的辅助教材,以其独创性无限延伸到更为神秘悠远的未知领域。 其三,博采众长,范式引领。科技创新课堂是一个融汇了趣理真知的内课堂和多元外延的综合性、实践性课型,这需要创新主体敏锐眼光、切实可依的技术支持、先进的创新理念合力推进。 知识的传播和共享、理论的深化和导引是将创新引入至境的重要载体。在理论探讨、模拟分析和实证研究中,我们荣幸地得到了杨浦区教育局及教育学院和杨浦区少科站的鼎力相助。杨浦区少科站在理论向导和技术规范上是科技创新领域的精英和典范。同时,经过长期的积淀蕴蓄,成为科技创新革命浪潮的中流砥柱。杨浦区少科站以其学术权威的范式领导力,加之杨浦区教育局、教育学院“民胞物与”的广博人文关照,共同对课题组织策划、资金流动优化和实施过程监督等方面给以高屋建瓴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充分展示了一个宏伟的科技创新事业的灿烂图景。在科技创新中,项目研究者和指导教师秉承的客观平实、深刻严谨的姿态,是整本书最真实动人的存在。追溯到科学诞生之初,人们一直以来所恪守的实证精神作为科技创新的逻辑起点,在谦逊、勤勉的寻觅中焕发着涤荡性灵的动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