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0 项 “杨振铎著” 相关结果
杨氏太极拳十三式
作者: 杨振铎著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简介:《杨氏太极拳十三式》对于普及杨氏太极拳,指导杨氏太极拳健康发展,发展太极拳运动将起到重要作用。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一个流派。杨式太极拳是哲拳,它是武术,也是医术,更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东方文化。杨氏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珍贵遗产,它融汇阴阳八卦、五行学说哲理,博采各家武术精华,动作适应人体生理卫生。杨氏太极拳其动静虚实的变化、刚柔内外之消涨,与唯物辩谢去阐明的矛盾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规律相吻合,是体育运动中最适宜健身的具有科学原理的优秀拳种之一。
杨氏太极拳一百零三式
简介:《杨氏太极拳一百零三式》对于普及杨氏太极拳,指导杨氏太极拳健康发展,发展太极拳运动将起到重要作用。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一个流派。它由第一代宗师杨禄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少侯、杨澄甫祖孙三代人怀着为人类造福的理想,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苦心钻研,在不违背武术本能的基础上,保留了技击与攻防内容,创造了一套缓慢柔和、式式均匀、姿势舒展、劲在内涵、形象优美的动作,并具有纯朴、独特、新颖、别致的特色,它在中国武坛上的出现,为人类强身健体、治疗疾病、延年益寿、陶冶情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杨氏太极剑
简介:《杨氏太极剑》文字简练,内容均为应用之法,其拳照是由杨公澄甫宗师亲自示范,被太极拳爱好者尊为杨氏太极拳典型代表,揩模中之鼻祖。《杨氏太极剑》实属杨氏太极拳爱好者最后攀登高标准之珍本。
杨氏太极刀
简介:《杨氏太极刀》介绍了杨氏太极刀与杨氏太极剑同属杨氏太极拳类型的短器械,它来源泉于杨氏太极拳。其演练方法和要领要求以及风格、特点与杨氏太极拳基本上相同,有部分刀势与拳势不仅名称相似,而且动作架势几乎一样,再加配以钢刀,更显得刀姿潇洒利落,神态威武雄壮,其表现形式又别具一格,以区别于太极拳与剑。练刀要领也以《太极拳术十要》为准则,结合刀法,要求动作规范准确,强调整体协调,纯以腰腿带动,臂随身转,刀随臂动,体态安然自如。唯刀势是以口诀形式命名,其中包括多种动作,变动较大,不易记忆。由于套路短,再加部分刀势类似拳势穿插在刀势之中,可以借鉴以助串连。刀法有砍、剁、劈、截、撩、扎、刺、缠、扇、拦、滑、划、刮。由于刀势中,一动带有多种刀法,不易辨别,也极易混淆,故可结合刀势与刀法参照臆度。
杨氏太极拳用法
简介:《杨氏太极拳用法》讲述扬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个流派。它由第—代宗师杨禄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少侯、杨澄甫祖孙三代人怀着为人类造福的理想,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苦心专研,在不违背武术本能的基础上,保留了技击与攻防内容,创造了—套缓慢柔和、式式均匀、姿势舒展、劲在内涵、形象优美的动作,并具有纯朴、独特、新颖、别致的特色,它在中国武坛上的出现,为人类强身健体、治疗疾病、延年益寿、陶冶情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杨氏太极拳表演比赛套路“四十九式”
简介:《杨氏太极拳表演比赛套路(四十九式)》文字简练,内容均为应用之法,其拳照是由杨公澄甫宗师亲自示范,被太极拳爱好者尊为杨氏太极拳典型代表,揩模中之鼻祖。《杨氏太极拳表演比赛套路(四十九式)》实属杨氏太极拳爱好者最后攀登高标准之珍本。《杨氏太极拳表演比赛套路(四十九式)》拳照的基础上,增加过渡动作,并在文字上采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将基本理论、习练方法、动作要领、要求等用白话说明,以便学者从理论认识、锻炼方法、动作要求上有所了解,不致人云亦云,形式模仿,心中无数,不得要领。
Chinese Taijiquan Scriptures Taijiquan, Yang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2
简介: 杨氏太极是杨露禅、杨建候、杨澄甫三代人创编杨振铎谨守杨澄甫宗风,为初习人样授傅承老架。拳、剑、刀,全盘突出、逐式分解、析要、答疑。公诸体用秘法、技、内修外炼等太极真谛,依书学练,自然体悟陶怡趣之乐、祛病延年之益。本书文字简练,内容均为实用之法,其拳照是由杨澄甫宗师亲自示范,被太极拳爱好者尊为杨氏太极拳典型代表,楷模中之鼻祖。
太极拳体用全书(影印本)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简介:
杨氏太极拳·剑·刀:传世珍藏本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简介: 当前,习练杨氏太极拳者越来越多,而且有许多爱好者提出,应以《太极拳体用全书》为蓝本,早日编写适合初学者使用的通俗教材。 《太极拳体用全书》文字简练,内容均为应用之法,其拳照是由杨公澄甫宗师亲自示范,被太极拳爱好者尊为杨氏太极拳典型代表,楷模中之鼻祖。该书实属杨氏太极拳爱好者最后攀登高标准这珍本。
杨氏太极拳·剑·刀
出版社: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民98年)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2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民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