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之中外版本述略
作者: 杨现昌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年09月
简介:
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撰《齐民要术》成书于公元六世纪,参考引录《周易》、《诗经》、《周礼》、《礼记》、《左传》、《四民月令》等书籍一百五十余种,又辑录农谚及实际调查资料,汇集而成,兼及农林牧副渔诸业,系统地总结了公元六世纪以前我国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该书体系完备,内容宏富,是一部公认的我国现存*早*完整的百科全书式的农学专著,对当时及后来的农业生产都具有非凡的价值和指导意义。然而,《齐民要术》的成书时代,我国还没有发明印刷术,人们对书籍的传承主要是靠手抄笔录,人们是用毛笔在纸张、布帛甚至竹简、木牍上抄写书籍以达到传承流布的目的。人们在抄写书籍时不免会产生讹误,加之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是我国分裂割据、战争仍频的时代,《齐民要术》在流传过程中不免会遭受战火的焚毁。唐朝时,我国开始用雕版印刷术印刷书籍,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使得书籍的传播快速而广远,在印刷术条件下,《齐民要术》会得以较快地传播、流布。《齐民要术》约成书于公元541年,传世的版本较多。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早的《齐民要术》是北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崇文院刻印的,即通称的崇文院刻本。此时的《齐民要术》应是用雕版印刷术刻印的,不是用泥活字印刷术印刷的,因为泥活字印刷术是在稍后的仁宗庆历年间才由毕昇发明,仁宗天圣年间还未发明泥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与运用无疑促进了《齐民要术》传承、传播。从《齐民要术》成书到北宋崇文院刻本出现之前这一时期,《齐民要术》的传承、传播主要靠手抄笔录以及雕版印刷术刻印,但由于历史的久远,我们没有见到崇文院刻本之前的《齐民要术》,更没有见到极其珍贵的贾思勰所撰《齐民要术》原稿,就是我们现在所见北宋崇文院刻本《齐民要术》也只是一残本,只存第五、第八两卷及*卷的两残页,而且还在日本京都博物馆。从北宋崇文院刻本到南宋的明抄本,再到元代《农桑辑要》对《齐民要术》的引录,乃至明代版《齐民要术》的错乱、清代学者对明代版《齐民要术》校勘,直到现代学者对《齐民要术》一书的全面整理、校勘、注释翻译,《齐民要术》一路传承下来,其间历经变化,或出现错讹,但其基本内容却是保存下来了。《齐民要术》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版本,厘清这些版本的来源,辨明各个版本的优缺点,是我们了解《齐民要术》前提,也是进一步研究《齐民要术》的基础。《齐民要术》就如同《红楼梦》一样,其原稿没能完整地保存流传下来,而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书稿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缺失、差异,甚至是讹误,这就使得《齐民要术》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版本,形成了有一定差异的文本内容,为人们认识《齐民要术》原貌造成了困难,但这也正是人们研究《齐民要术》版本、考订《齐民要术》内容的动力所在。这本小册子以目前所掌握的关于《齐民要术》版本资料为基础,参考前人时贤的研究成果,对《齐民要术》一书的版本情况作一概述,以期为学习研究《齐民要术》者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