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38 项 “杨韶刚” 相关结果
弗洛伊德心理哲学
作者: (奥)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杨韶刚等译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2003,2011重印)
简介:这是一次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或许会改变你的一生。哲学是人生观的学问,哲学是心灵的完善,哲学是生命的诗。费氏还认为,人类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戒律、道德规范等等归根到底都是作为对人的性本能的一种节制而产生的。一切科学和文学艺术都是出于人的性本能冲动的“升华”。当人的性欲受到压抑、无法满足时,便转向其他渠道去发泄,这种转移正是一切人类文明的来源。
Empathy and Moral Development:Implications for Caring and Justice
作者: (美)马丁·L.霍夫曼(Martin L.Hoffman)著;杨韶刚,万明译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简介:霍夫曼教授历经30多年的研究发现,移情是打开亲社会道德发展之门的一把钥匙。一个人在观察到他人所处的情境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恰当的体验就是移情。这种移情的感受在婴儿时期就已出现。适时地加强引导,使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学生在行为的发展。移情中包含着深刻的心理学原理,为成年后人的道德关爱和公正感的发展奠定了原始的基础。本书以大量丰富的研究证明,道德教育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活生生的道德体验。移情会让人在体验到自己的需要的同时,也体验到他人的需要。想要别人爱自己吗?那就先去爱别人吧。愿这本书能给您带来爱的感受、移情的体验。
Psychology of existence:an integrative, clinical perspective
作者: (美)科克·J. 施耐德(Kirk J. Schneider),(美)罗洛·梅(Rollo May)著;杨韶刚,程世英,刘春琼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 本书由存在心理学大师罗洛·梅和当代美国存在心理学的领导人之一科 克·施耐德合著而成,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一些其他重要的存在心理学家和治 疗师所写的文章,如亚伯拉罕·马斯洛、詹姆斯·布根塔尔、欧文·雅洛姆 、保罗·鲍曼等,探讨了存在的意义以及存在分析理论。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追溯了存在心理学的文学、哲学和心理学 起源;第二部分讨论了存在一整合心理学的发展及其未来的方向;最后一部 分则用十多位持存在一整合倾向的心理学家的临床案例,以形象直观的方法 阐述了应用存在一整合心理学来治疗的方式和手段。
Feeling of what happens:body and emotion in the making of consciousness
作者: (美)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Antonio R. Damasio)著;杨韶刚译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简介: “我们是如何认识到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我们的意识和个人心灵是如何产生自我感的?”在这本人们热切期待的著作中,令人尊敬的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将其多年对于神经病患者的研究和写作天赋奉献给了脑科学研究的最前沿领域——意识的奥秘,对意识产生的生理机制和意识对于生存的意义提出了新的理解。 在当前关于意识的观点发生剧烈分歧的时刻,达马西奥坚持认为,对我们是如何产牛心理表象或者注意到这些表象进行解释,并不足以解释清楚这个奥秘。要对意识的产生作出令人满意的假设必须要尝试对自我感是如何进入心灵的这一问题进行解释。 达马西奥认为,自我感并不依赖于记忆或推理,甚至也不太依赖于语言。他论证说,自我感依赖于在,与客体建立联系的活动中脑对有机体进行描绘的能力。反过来,这种能力又是脑参与调节生命过程的一种结果。但在自我感产生之初,它还是另外一种装置,其目的旨在保证个体的生存。 在拜读了达马西奥的那本里程碑式的著作《笛卡尔的错误》一书后,乔纳斯•索尔克写道:“在观察你自己或另一个人时,对你所看到的事情背后所发生的一切,你将再也不会茫然无知。” 《感受发生的一切》带着你沿着同样的发现之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并且指出了“意识是如何成为把打开考察生命之谜的钥匙,是如何使我们的祖先狭得了这种使我们成为人的体验”。
Responsibility and Control:A Theory of Moral Responsibility
作者: (美)约翰·马丁·费舍(John martin Fischer),(美)马克·拉维扎(Mark Ravizza, S.J.)著;杨韶刚译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02,2003印)
简介: 《责任与控制:一种道德责任理论》: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这里的辩证法。我们首先考虑了一个因果决定论与道德责任的相容性的论点。这个论点使用了一条原则(非责任迁移原则),该原则声称是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就是说,是被那些在评价相容主义这个问题时开诚布公的人们所接受的。但是这条原则却可以被相反的例证所接受。一个人能够寻求重新阐述这条原则以避免这些相反的例证。不过,在这样做的时候,有一种危险致使这条原则不能有充分的说服力;就是说,这个重新阐述的原则并不产生因果决定论与道德责任相容这个普遍结果。把这个问题记在心里。一个人就能对以前提出的这个原则提供一种最后的重新阐述。但是,这种重新阐述所带来的问题是,这条原则不再被人们广泛接受:对于任何一个倾向于相容主义的人来说,它是明显地和直接地不能被接受的。应该被一个在评价因果决定论与道德责任之间关系的争论时(但还没有涉及到这种争论的一个独特方面)开诚布公的个体所接受的并不是这种原则。这样看来,在因果决定论与道德责任的不相容性的直接论点中寻求使用这条原则——或类似的原则——简直是没事找事。
Psychology of moral education
作者: 杨韶刚著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简介:本书是作者从心理学视角研究道德教育的理论思考.内容新颖、观点独特:既有古今中外道德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深刻评析,又有大量的实证研究作为科学依据:既有对儿童青少年品德心理发展和品德心理结构的系统分析,又有对道德内化、道德责任心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课堂教学中的道德心理学和家庭、学校与社区道德教育一体化的宏观理论分析,又有从心理测量角度对个体道德心理的微观科学探索。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学生专业学习的教材.而且可以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重要参考书。本书以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明,道德教育心理学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与每个人的道德心理发展紧密相连、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它是人性的升华,崇高的价值追求。愿本书能给您带来思想启迪。
Fragments of an analysis a case of hysteria(Dora)
作者: (奥地利)佛洛伊德著;(西班牙)达利等绘;杨韶刚译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2008
简介:《少女杜拉的故事:一个癔症案例分析的片断(彩色插图珍藏版)》是弗洛伊德继成名作《梦的解析》(1900年)之后,为了进一步论证其释梦理论而撰写的一本病例分析的小册子,也是弗洛伊德一生所系统分析过的少数重要病例之一。《少女杜拉的故事:一个癔症案例分析的片断(彩色插图珍藏版)》的内容虽然是对一个癔症病例的篇断分析,但书中的情节描述真实感人、分析详尽透彻。不仅专业人士会从中获得积极的学术启迪,而且普通读者也能从《少女杜拉的故事:一个癔症案例分析的片断(彩色插图珍藏版)》的字里行间体味到精神分析的无穷魅力。
儿童教育心理学
作者: (奥)阿德勒(Adler, A.) 著;杨韶刚 译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年12月
简介: 本书是奥地利心理学家、教育家、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的代表作,以50种语言在全球发行,并畅销70多年。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和荣格齐名的心理学大师,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 阿德勒在书中以通俗易懂、风趣生动的语言,比较系统地阐释了自己关于儿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的心理学观点与教育理念。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批判了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并指出,“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可救药的”。在书中,他结合自己多年为儿童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经历,通过大量亲自诊疗的案例,全面且细致地剖析了每一种问题儿童产生的根源:追求卓越、自卑感、社会兴趣、对性别角色的认识、独生子女、在兄弟姐妹中的排行、青春期与性教育、家庭环境与亲子冲突、师生关系、社会影响……针对这些根源,阿德勒为教师和家长提出了中肯的教育建议。 本书既可为儿童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提供参考,又可为普通读者提供丰富的教育案例和有价值的教育启示。
New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moral psychology
简介: 西方道德心理学观点纷呈、理论众多。近年来,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和心理学研究大量涌现。本书是作者借助国外道德心理学专家学者的帮助,对近十几年来西方道德心理学的最新发展所做的深入系统的理论评析。既有对价值澄清学派、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这些传统观点的最新发展的理论思考,如道德判断测验和确定问题测验,也有对最近出现的亲社会行为、领域理论、品格教育、道德同一性、女性主义道德观所做的最新理论探讨。还从家庭道德心理学的视角论述了父母效能训练这种风靡世界的实用道德心理学,从国家和社会的视角展现了英国“个人、社会、健康教育”(PSHE)的历史发展。本书内容新颖、视角独特、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对有志于研究道德教育和心理学的学者们,对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能引发深刻的理论思考。
佛洛依德之性爱与文明
作者: (奥)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著;杨韶刚译
出版社:百善书房,2004
简介: 佛洛依德認為,人類所有行為的動力來自兩股力量,一個是生之本能──性,另一個則是死之本能───攻擊。原欲(libido)是一種原始的能量形式,在佛洛依德的人格發展理論中,以性心理發展期為基礎,從口腔期到開始對異性產生興趣的兩性期,視為人格發展的最高階段。佛洛依德將「性欲」從長期被認為的罪惡、骯髒之中,提昇為人類生存的基本欲望,揭開了禁錮數千年的神秘封印。本書是佛洛依德原著代表作的精選譯本,反映其心理哲學的主要思想和理論,書中並適當加了註解,讓讀者更易於閱讀和理解,是研究佛洛依德心理哲學的首選佳作。
Psychoanalysis & Interpretation of Human
作者: (奥)佛洛依德著;杨韶刚译
简介: 佛洛依德把人的精神生活分為意識和潛意識兩部分, 認為意識部分的作用是排除人的原始本能欲望,是不重要的; 潛意識部分則是精神活動的深層基礎,對人的行為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他也把人的心理結構分為了「本我」、「自我」、「超我」三個部分。 通常三者處於平衡狀態, 但倘若三者之間的關係失調,就是人的行為失常的根源。 讀佛洛依德,可以使我們更深層的探究, 了解現代生活壓力為造成人們某種精神疾病的根源, 進而有效低調解心態,讓人生更加圓滿。 本書是佛洛依德原著代表作的精選譯本, 反映其心理哲學的主要思想和理論, 書中並適當加了註解,讓讀者更易於閱讀和理解, 是研究佛洛依德心理哲學的首選佳作
人本主义心理学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简介:《人性的彰显:人本主义心理学》内容包括: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过:“心理学虽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心理学的长期过去可以上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从大约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9世纪中叶的这一时期被称为前科学心理学时期或哲学心理学时期。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此后的短期历史被称为科学心理学时期。科学心理学是指具有科学形态的心理学,与之相对的是前科学形态的心理学。前科学形态的心理学主要指形而上学的心理学,它以纯粹思辨的方式进行推演研究,试图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科学形态的心理学即科学心理学,它主要受到近代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影响,采用经验尤其是实验的方式进行归纳研究,得出心理现象本质的知识。从理论形态演变上看,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不同心理学流派的产生、发展和更替过程。这一过程大致沿着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两条路线不断演进。科学主义心理学是主流的心理学取向,主要包括内容心理学、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皮亚杰学派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流派。人文主义心理学是非注流的心理学取向,主要包括意动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现象学心理学、存在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流派。现代心理学流派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哲学心理学时期的思想起源,从大约公元前6世纪到19世纪70年代;二是心理学流派自身的历史演进,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三是心理学流派的当代效应,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
神奇的炼金术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简介: 《荣格神秘心理学》丛书之一,全面研究了炼金术的历史发展和荣格关于炼金术的心理学分析。 本书包括:炼石成金:从古希腊、中世纪到近代的西方炼金术;长生不老:中国古代的炼丹术;东学西渐:炼金术在阿拉伯国家的起源等内容。 本书着眼于荣格对炼金术的心理学思考,这里涉及到中国古代、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国家的许多早已被尘封的历史事实,因此,研究起来难度是相当大的,所幸的是,在研究荣格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有幸结识了许多国际知名的荣格心理学研究专家,尤其是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博士,他在听说我要研究荣格的炼金术思想之后,给我以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并且慷慨寄来了大量有关的研究资料,使我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荣格的有关炼金术的心理学观点,了解了许多有关炼金术的历史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史实,从而为我顺利完成本书的写作奠定了较我、好的资料基础。 本书引用了许多国外学者的资料和文献,也引用了国内一些有关的学术专著,书中的插图主要引自国外的资料。 [
神秘的荣格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简介:笔者为了使对分析心理学的原型理论研究尽可能地比较全面的深入,同时采用了国外对分析心理学的原型理论研究所用的三条线索,并涉及原型理论的应用和评价。也就是说,本书的结构是:从概述分析心理学的全貌开始,进而分析荣格原型理论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来源,再阐发荣格本人的原型理论,进而研究后荣格流派的原型理论,转而评论原型理论在诸多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对原型理论的方法论特征、其影响如何评价等问题进行总览。在这一过程中,要涉及到许多相对应的部分,如荣格的原型理论和后荣格的原型理论、荣格或后荣格的原型理论和其他领域中的对应思想、后荣格流派之间的各种原型理论等,笔者注意应用比较的方法,以澄清各种观点和方法。在这一研究过程中,笔者还注意始终抓住原型理论的实质,即原型是前科学意义上的现象学概念和以文化解释学为方法论的特色的,从而使原型理论的内在逻辑突现出来,力图拨开笼罩其上的迷雾,还原型理论以真实的面貌。 在对原型理论进行评价的问题上,笔者也注意抓住原型理论的实质,从哲学的意义上生发出评价。总之,分析和揭示原型理论的实质构成了我们的中心思想和线索。更多>>
Courage to create
作者: (美)罗洛·梅(Rollo May)著;杨韶刚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简介: 罗洛·梅把欧洲的存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思想介绍到美国。开创了以探讨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意义为主题的美国存在心理学及人本主义心理学中主张自我选择的研究取向。他的20余部专著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带给现代人深刻的精神启示。 “我们生活在一个旧的时代正在消亡而新的时代尚未诞生的时期。”美国存在心理学大师罗洛·梅在《创造的勇气》一书中开宗明义地阐明了当前时代的心理危机。在本书里,罗洛·梅以入木三分的理性分析,深刻剖析了创造的本质、过程,以及创造性与勇气、潜意识的关系等,阐述了他一贯信奉的有勇气的自我肯定,在面临存在的挑战时人的潜意识力量和存在抗争的意义。阅读本书会给我们带来人生的感悟,帮助我们通过勇气的培养、焦虑的克服和自我的选择而实现人生的价值。
Psychoanalysis &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简介: 夢中所含的意義包羅萬象,兒童的夢、成人的夢、彩色的夢、黑白的夢...各種不同的夢境,都有其特殊涵義。佛洛依德認為,夢可代表各種思想的方式。「夢」本身是處理思想材料的夢運作,夢運作不僅在於將隱念翻譯出來,還有一種夢形成作用的實際動機,這個不可或缺的成分,便是潛意識的願望,夢的內容便是為了這願望的滿足而改變。本書是佛洛依德原著代表作的精選譯本,反映其心理哲學的主要思想和理論,書中並適當加了註解,讓讀者更易於閱讀和理解,是研究佛洛依德心理哲學的首選佳作。
Jung: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作者: Anthony Stevens著;杨韶刚译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简介:为什么说英雄神话是成人仪式的象征?“人格面具”和“阴影”如何作为部分人格影响我们的成长和发展?个体之间心理类型的差异究竟何在?应该怎样释梦,又该怎样进行心理治疗?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展开个体化的进程,尽可能地在我们文化的限度之内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精神世界的宏伟壮丽堪比夜间撒满星斗的天穹,“能与心中的宇宙相等同的只有外部的宇宙”。这本小书语言简明易懂,分析深刻感人,是了解荣格思想的入门之选。
Jung: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作者: 安东尼·史蒂芬斯(Anthony Stevens)著;杨韶刚译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简介: 为什么说英雄神话是成人仪式的象征?“人格面具”和“阴影”如何作为部分人格影响我们的成长和发展?个体之间心理类型的差异究竟何在?应该怎样释梦,又该怎样进行心理治疗?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展开个体化的进程,尽可能地在我们文化的限度之内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精神世界的宏伟壮丽堪比夜间撒满星斗的天穹,“能与心中的宇宙相等同的只有外部的宇宙”。安东尼·史蒂文斯的这本关于荣格的简明介绍对荣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作了清晰的阐释,这些概念包括:集体潜意识、情结、原型、阴影、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和自性的个性化。作者还考察了荣格对诸如神话、宗教、炼金术、“机缘巧合”及性别差异心理学等各类主题的看法。他用不同的章节论述了生命的阶段、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梦的解释、荣格的分析实践等等。
Freedom and destiny
简介: 本书是罗洛·梅于1981年出版的其晚年的主要代表作之一。罗洛·梅以 存在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其丰富的心理治疗实践为依据,以一个艺术家的富 有想象力的深刻思考,引经据典地分析了西方社会关于自由和命运的历史发 展及其思想内涵,并结合20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社会的现实,深入浅出地剖 析了美国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其中不乏给人带来深刻思想启示的经典 语句。可以说,这是一部读来发人深省、让人禁不住掩卷长思的人生启迪之 书。
寻找存在的真谛: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学
出版社:
简介:湖北教育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了一套20世纪西方心理学大师述评系列丛书,我个人感觉是挺有学术价值的一个书系,尤其对心理学史的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有着极大的裨益,(此丛书共十五册)由车文博主编,20世纪是西方现代心理学兴旺发达的时代,是西方心理学学派林立、多元取向的时代,也是西方心理学弊端严重、面临变革的时代。因此,研究20世纪西方心理学的内在思想逻辑,总结西方现代心理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有助于明确今后心理学发展的方向,推进心理学的改革,为人类心理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九州出版社,2003,2011重印)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华夏出版社,2002,2003印)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九州出版社,2008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年12月
Psyche: ethics and wisdom
作者: 申荷永主编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百善书房,2004
我们如何思维:汉英双语版
作者: 约翰·杜威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7年02月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