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确定性会计
作者: 林斌著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简介:
片断:
三、不确定性会计
尽管会计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而且这些不确定性一时还不能被消除甚至减少,所以作为一门科学来说它还很不完善。但这并不等于说,会计别无他途,只能向艺术的方向发展。因为会计在发展中正在逐渐减少这种不确定性,实际上一部财务会计的发展史正是与不确定性抗争的历史。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
(1)1494年,现代会计之父巴其阿勒发明的复式簿记系统,由于其复式平衡原理的科学性,与单式簿记相比在会计记录上能有效地减小了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不确定性。
(2)会计假设,一般性的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会计目标等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尽管其本身也存在着不确定性,但却大大地减少了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在确认、计量、报告上的不确定性。若没有持续经营假设,认为会计随时都处于清算状态,则会计数据会因不确定性太大而难于处理。再如,若没有会计主体假设,则由于会计核算的空间界限不清,会使核算工作无法开展。所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这些基本概念也就没有财务会计。
(3)作为现代会计标志之一的,产生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大大减小了会计师们凭“聪明才智”加工信息产品的“艺术”(不确定性)成分,从而使会计信息的确定性大为提高。
(4)产生于本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以美国为代表),作为会计中的“宪法”和“准理论”,主要功能是指导会计准则的制订和修订。按前后一贯,逻辑严密的概念结构制定或修改的会计准则,能有效地减少财务会计准则的不确定性(准则之间的矛盾,容易引起会计处理不确定性的准则,如备选方案过多等),按照1992年美国AICPA第69号审计公告的解释,概念结构可作为最后一个层次的GAAP,对尚无准则指南的经济业务能起直接的指导作用,从而还可直接减少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5)作为会计信息“再加工”的审计(主要指注册会计师审计)也在相当的程度上减少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
(6)从本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金融工具、未来事项等的概念框架的研究成果,以及以信息经济学为基础从会计准则的制定、会计模式的选择、会计人员的行为等直接以不确定性为对象的研究也必将会对减少会计的不确定性产生深远影响。
从广义来说,一切能减少会计信息系统不确定性的方法(如上述六个方面)、措施和有关理论都可纳入不确定性会计研究的范围。这样,宏观地看,现行的财务会计只要从不确定性这个角度去研究,也未尝不可称为不确定性会计。这种不确定性会计是一种广义的不确定性会计,用英文来表述可叫“Uncertaintyaccounting”,即以财务会计中的不确定性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消除这种不确定性的会计。本文所作的研究实际上只是这个庞大体系的一个方面,主要研究不确定性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问题,是一种狭义的不确定性会计,用英文来表述应该叫“Accountingforuncertaineconomicevents”。
后记:
本书是在我1997年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当时选择这个题目做博士论文的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源于导师和我的一次谈话,具体讲些什么已记不清了,只记得导师说过“不确定性”是会计的一大难题,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很有意义云云;二是我本人在一段时间里对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中的熵、模糊数学、混沌学颇感兴趣。最初的想法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特别是从数学的视角来探索会计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就这样,抱着解决大问题的想法,我开始了论文的写作。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知识“充电”和思考后,才发现自己过于幼稚、太不自量力。于是论文的写作几近陷入绝境。后来是在导师的点拨和鼓励下,从信息经济学入手,并主要以财务会计为重点来研究会计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并最终完成了论文。所以,若不是先生在本文构思、写作和定稿过程中悉心指教,若不是先生鼓励、督促和一字一句地对论文的修改,我的学位论文至今也不能完成。所以,若本书有一点可取之处的话,首先应归功于我的恩师——葛家澍教授。
由于本文的写作,资料少,难度大,属于创新研究,加之我本身生性懒散、资质愚鲁,做学问又不甚用功,所以书中一定会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甚至错误,敬请读者不吝赐教。在书稿最终完成之时,我的思绪又回到常使我梦绕萦回的厦门大学。那清新的空气、轻柔的海风、如火的凤凰花、灿烂的三角梅和坐
山面海、一览众“屋”小的凌云楼、暮色中传来的南普陀那悠扬钟鸣……,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亲切和令人留恋。当然,更令人难于忘怀的是我的老师和学友们,以及厦大“止于至善”的人文精神。
1994年我考入厦大,有幸成为一代宗师葛家澍教授的弟子。先生是我敬仰已久的会计大师。三年的学习,恩师言传身教,使我获益良多,恩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使我终身难忘,并感激不尽。先生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年近八十仍笔耕不辍的治学精神,深受弟子们的敬仰,并永远激励着我奋发向上。另外,三年来师母钮静安女士,在生活上对我慈母般的关怀,也使我感激不尽。
厦门大学会计系汇集了余绪缨教授、常勋教授、吴水澎教授、曲晓辉教授、陈守文教授、黄世忠教授、唐予华教授等一批在各自领域造诣深厚、国内知名的教授,能置身于这样的学术氛围,经常聆听他(她)们的教诲,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常勋教授,我1990年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组织的“第四期国际会计及国际税收助教进修班”学习时,他就给我们上了三门课。常勋教授的广博学识、精湛讲课艺术、坦荡的胸襟和乐于助人的品德,堪称师之楷模。从他的身上我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知道应怎样为师、如何做人。
本书的完成与众多前辈、老师、学友、同仁的帮助和关心分不开,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是培养我多年并一直关心我学业的裘宗舜教授、在我的博士论文答辩中给我论文提供宝贵修改意见的郭道扬教授和王松年教授、对我的论文给予了指导并从美国给我带来了极有价值的外文参考资料的黄世忠教授、多年来一直热心帮助我的师兄刘峰教授和陈少华教授、给我提供了宝贵论文资料的夏冬林教授、杨有红教授和朱海林博士。
在葛老师主持的博士生研讨会上,陈箭深博士、方荣义博士、李少波博士、李建发博士、刘宗柳博士、邓传洲博士、陈光博士、桑士俊博士、项有志博士、任永平博士、刘杰博士、范永武博士等师兄弟们,对我论文提出不少建设性意见的,在此也要向他们表示感谢。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前任院长顾宝炎教授,现任院长魏明海教授和副院长谭劲松教授的帮助和关心。中国财经出版社会计编辑室主任郭兆旭先生也一直关心本书的出版,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叔叔和年迈九十的老外婆,几十年来,他(她)们为我“操心”的太多。“父母在,不远游”。我长年学习、工作在外,给家里照顾太少,是谓“不孝”。仅以此书献给我的亲人们。
林斌
1997年8月8日初稿于厦门大学凌云(1)703室
1999年11月28日定稿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