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志锋(1951~ ),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专攻系统科学与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谐和发展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作者: 毛志锋著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简介: 内 容 提 要
人类绝对生存空间的不断扩展和适之可容相对地理空间的
日渐狭小,致使国家或区域人口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同
发展的研究,适度人口状态与优化控制策略的探讨,愈益受到
国内外政府和不同学科领域贤哲的普遍关注。
我国人口众多,素质较差,空间格局不协同,不仅制约着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亦影响着生态环境的改
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要使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经
济健康发展,就要围绕适度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和空间格局,
研究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并根据国民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要求,实施有效的计划生育与人口
控制。本书旨在通过适度人口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建立相应
的理论、方法应用体系,从适度人口与控制角度揭示人口自身
再生产的规律,探索人口再生产的调节机制,寻求人口与社会
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较适结合组态及最优控制策
略。
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就的基础上,本书运用现代系统科
学的思维、方法和多学科理论,着眼于从人口与经济、生态环
境和社会发展的多边拓扑关联角度,比较系统地定性、定量、定
位探讨了适度人口与控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结合我国的人
口发展态势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战略研讨。其研究内容和结论主
要包括:
(1)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为指导,在系统探索人口自
身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认为适度人口是贯穿于人类社会的调
节和控制人口自身再生产的普遍规律,提出了适度人口空间的
概念和论述了适度人口的内容及其状态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而
解析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适度人口规律的表现形式和演绎特
征。
(2)在系统剖析人口与经济拓扑关联的基础上,通过建立
新的劳动力需求预测、消费人口控制、城乡人口转移诸模型和
人口控制乘数,以及人口类型转变、人口年龄结构优化、人口
增长与产业结构发展关联的结构模型,探讨了经济适度人口的
数量、质量及结构优化控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从经济发展
与人口增长、产业结构变化方面,利用所构造的理论模型复现
和论证了勃斯鲁普著名的“人口推力”与“发明拉力”假说。特
别是EOP-MM模型的成功研制,对于确立适度人口规模、调整
龄级结构、评价和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制定经济发展目标,皆具
重要的实用价值。
(3)借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涨落、非平衡等学说,从第一性
生产力方面,探讨了世界人口的生态承载;从时空域资源开发
利用角度,提出了估算生态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论模型和人口控
制的数量界定准则。
(4)通过揭示人口自身再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机理,探
讨了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国家对社会生
产实力人口的需求动因及其未来的演变趋势,剖析了社会相对
适度规模人口的构成机理,并提出了系列理论估算模型。
(5)探讨了经济、生态和社会适度人口规模的相互关联,人
口质量与人口数量间的机制依附;提出了适度人口规模的合理
区间和施加控制调节的理论模型,以及人口的同度量概念和换
算方法。
(6)借用现代生态区位理论和耗散结构思维与模型方法,
系统地探讨了人口生存空间的分布机理、人口状态与空间聚集
的相依关系和城乡人口结构的演变;提出了社会生态位与社会
生态力场概念,进而阐述了未来人口城镇化网络格局的聚散模
式,建立了不同等级城镇人口的适度聚散理论模型。
(7)以上述理论探讨为基础,系统地剖析了中国人口历史
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指出了导致三个历史阶段人口增长波动的
社会、经济根源,以及同资源环境的相互机制演绎;通过创立
新的数量分析方法,得到建国以来不同发展时期人口增长对人
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强度并认为主导因子更多地在于经济
增长的滞障;根据不同发达程度国家产业结构的演变经验建模
分析,提出了衡量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源供需状况的就
业均衡系数,并论证了我国当前注重第三产业发展的紧迫性;运
用EOP―MM模型和建立粮食预测模型,提出了我国未来的人
口适度规模控制域和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及人民生活可能
达到的发展水平。同国内一些研究相比较,创立的EOP-MM模
型和所得到的结论,更有助于区域人口控制与经济发展关联机
制的探讨和国家制定更为确切且便于实施的人口控制与产业结
构调整目标方案;探讨了我国新时期的人口控制,提出了人口
生育与发展的递阶控制模式和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