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王朝的典型样本
作者: 洪钊编著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2006
简介:朱元璋正在火头上,不肯饶恕宋濂。当天,马皇后陪朱元璋吃饭。她呆
呆地坐在桌边,不沾酒,也不吃菜。朱元璋感到奇怪,问她是不是身子不舒
服。马皇后难过地说:“宋先生犯了死罪,我心里十分难受,在为宋先生祈
福呢。”
马皇后是跟朱元璋年轻时候共患难过的夫妻,朱元璋平时对她比较尊重
,听她这么一说,也有点儿感动,才下令赦免宋濂死罪,改罚充军茂州(今
四川茂县)。70多岁的宋濂,禁不起这场惊吓,再加上路上劳累,没到茂州
就死了。
太子朱标眼见父皇大杀功臣,心实不忍,曾几次进谏相阻,都被拒绝。
朱元璋为了让儿子知道他的“良苦用心”,便在一天带太子到朝外出游的路
上,将一根尽是棘刺的木杖扔在路旁,转身对太子朱标道:“你把那根刺杖
给我拿过来!”太子不知其意,上前一看,木杖上全是刺,不知从何拿起,
面露难色。朱元璋见后,遂令随从上前把木杖上的刺全部去掉,使其变成一
根很光滑的木杖,又令太子朱标去拿。这次,朱标上前很容易地拿了起来递
给父皇。
朱元璋问太子道:“你知道现在这根木杖为什么好拿了吗?”太子道:
“因为木杖上的刺都去掉了。”朱元璋听后,微微带笑又语重心长地对太子
道:“木杖有刺,你不好去拿。今天的一些功臣,他们自恃有功,日益变得
骄横,将来你同样不好控制他们;如今,我把他们一个个杀掉,就是为你刨
去那些刺,使你将来稳操权杖。”
协同帝王出生入死,建立基业的那些有功之臣,无疑是开国之君的重要
手杖。一旦江山已稳,天下太平,这些手杖变成了手杖上的刺了,很是扎手
,所以除去这些刺,在君王看来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病故。朱元璋左右权衡,最后选定
了16岁的皇太孙朱允炆为接班人。朱元璋担心皇太孙势孤力单,便下定决心
再进行一次大清洗。他要把功臣宿将收拾殆尽。
胡惟庸案朱元璋废丞相、废中书省,加强了君主集权。此后三年,锦衣
卫又告发大将蓝玉谋反。蓝玉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由于作战勇敢,屡立
战功,深得朱元璋的宠爱,封为凉国公。但他居功自傲,骄横跋扈。蓄奴假
子达数千人之多,并仗势侵占民田。北征时,私占珍宝驼马无数。回师夜经
喜峰关,因守关官吏没有及时开门,竞纵兵毁关而人。他的所作所为,引起
朱元璋的不满,朱元璋总想找个机会整治蓝玉。
在这种情况下,蓝玉竟还率性而为,行为毫不检点。他出征西番,擒得
逃寇,且捉住了建昌卫的叛帅,得意洋洋,本以为回朝后定会大有封赏,没
想